年後,有個同事沒回來,後來看朋友圈知道是去杭州。來青島4年了,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個朋友選擇離開青島了。
我們知道青島有著幾乎中國所有城市都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不寒不暑,還有德國人留下的絕美的歷史建築。但為什麼青島總是留不住年輕人呢?難道說青島只適合居住不適合留下?新玉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傳統製造業為主,缺乏好的工作機會
一個城市到底能不能留住年輕人,歸根結底是這座城市能否為他們提供好的工作機會。但是青島是一個傳統製造業為主的城市,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金融、文化娛樂等新興產業方面發展緩慢。僅僅與杭州相比,青島在全國知名的企業無非是海爾、海信、青啤;杭州除了阿里巴巴,還有網易、螞蟻金服、曹操專車、釘釘、菜鳥網絡、阿里雲、蝦米音樂、蘑菇街、盒馬鮮生等等一大批企業,這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其次青島的經濟結構和企業形態也決定青島提供不了高端崗位,提供不了高端崗位,意味著不但吸引不了外地的人才,本地的人才也留不住。
2、 兩高一低(高物價、高房價,低工資)
青島作為全國知名的旅遊城市,具有所有旅遊城市特點,高消費。同時青島作為一個製造業為主的城市,大型企業少,上市企業少,而製造業普遍的利潤偏低,企業利潤率低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員工的待遇低。這極大影響了青島的人才成長,因為薪資低就不允許你花錢投資自己,失去了學習、成長的機會。同時呢青島的房價卻高居不下,經過16-18年的大漲,目前已經成功的超越天津,高居北方第二。低收入意味著青島提供不了高薪酬的崗位,高房價、高消費意味著青島難以留住人。即使政府給出非常優厚的補貼條件,把人弄來了,結果也是人家吃完補貼轉頭就走。
3、 青島沒有夜生活,城市缺乏活力
說起夜生活匱乏,你可能會說這是北方城市的共性。固然受到天氣、時差方面的制約,但北方也不是沒有夜生活的城市,像北京三裡屯,大東北的燒烤一條街,每天都到下半夜才消停。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個經濟問題。通常來說城市級別更高,經濟越發達,夜生活越豐富。事實上青島的夜生活比想像中匱乏得多,基本上10點之後大街上沒什麼人了。 而夜生活更多的體現的是人們在工作之外、自由支配時間的生活的豐富度。酒吧文化、咖啡文化、健身場所……這些往往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體現,它們加在一起共同構造這座城市讓年輕人為之喜歡,為之迷戀,為之瘋狂內在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像廣州、成都、重慶這些城市,遠比青島更讓人留戀了。
現在的青島可以說是十分尷尬,2019年GDP滑落到第14位,前段時間更是被央媒點名批評說是北方第三城地位或將不保。在各地強省會戰略之下,青島第14位的排名也是岌岌可危,排在後面的鄭州、長沙這幾年增速都遠超青島,趕上來只是時間問題,而鄭州、西安則入選了國家中心城市,在吸引年輕人等方面也早已走在了前面。
青島固然擁有無比優越的山海資源,或許那也只是適宜人居住,不足以讓年輕人停下追夢的腳步!大家覺得為什麼青島留不住年輕人,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