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2018首屆中國鄉村美好生活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4月1日報導:田園在中國人心中始終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那是一份靜謐的回歸,也是一種奮鬥後的歸隱,更是一種休憩後的再出發。近年來,隨著「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鄉村文化旅遊活動也在如火如荼開展。近日,浙江嘉興舉行一場主題為「從鄉村振興走向文化自信」的「2018首屆中國鄉村美好生活發展高峰論壇」,不少業內人士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暢所欲言,在頭腦風暴中所迸發出的思想的火花,讓人對未來鄉村美好生活充滿憧憬。
    鄉村旅遊需要打造能產生「感情連結」的IP
    國家旅遊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旅遊成為扶貧和富民新渠道。如何推動鄉村從「環境美」向「發展美」、從「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
    近年來,國內各大博物館掀起文創熱潮,作為擅長進行文化創意創新的代表,首都博物館一直在進行積極嘗試。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白傑分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IP化及可持續開發探索經驗。
    白傑認為,鄉村街鎮是中國的根,而鄉村振興的魂在於文化自信。作為一個文博人,要融合各種力量去推動文化自信。他建議,應該搭建一個平臺,把能解讀文化的文博人、連接市場的創業者以及政策的制定和推動者——政府,有效地連結互動起來,讓文化與市場有效連結,讓政策有效為文化和市場服務。
    鄉村旅遊目的地的IP打造,在本次論壇上也引起與會嘉賓的熱議。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任國才分別以日本的熊本熊和美國的奧蘭多環球影城為例,來說明現有兩種IP打造形式:自創IP以及聚合IP。他認為,鄉村旅遊目的地要有自己的IP,這能讓遊客對其產生情感上的連結,並對目的地充滿嚮往。
    阿里與嘉興梅花洲景區正在進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項目的合作,接下來將是「旅行青蛙」IP在中國的本地化。阿里影業總裁助理傅小然認為,鄉村旅遊與文創IP的結合,可以打造不同的場景,做互動體驗,同時,網際網路技術的搭載,可以實現線上和線下的連接互通。「IP賦能之後的商品價值有大幅度的提升。因為通過IP可以給商家賦予很多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很容易被下意識所買單和接受。」
    傅小然透露,未來,遊客可以跟著旅行青蛙來梅花洲旅行。「它是一個佛系的遊戲,跟梅花洲的產業氛圍相似,我們的構想是把線下民宿裝扮成『旅行青蛙』場景中的樣子,植入關聯衍生品,遊客可以直接掃碼進行購買,植入AR和VR環節,打通線上線下,讓線下的場景變得更加有意思。」
    鄉村振興需要新業態、新模式、新運營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簡單轉型,更是涉及到國家經濟核心抓手的一次重大實驗和嘗試。」執惠創始人兼CEO劉照慧認為,鄉村文旅產業數位化有三大趨勢:體驗重構、價值重構、產業重構。旅遊業不再是一個孤零零的簡單行業,而是一個充分融合、跨界的、巨大的、創新空間的行業。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廣大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正逐步改善,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也在變得頻繁,但相對於城鎮,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尤其在人才、資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短板明顯。加之廣大鄉村資源分散,規模性差,資源相對單一,比如鄉村旅遊存在明顯的淡旺季,這對發展集約型旅遊帶來一定挑戰,因此,需要思考從鄉村旅遊目的地投資、開發建設、運營模式和業態升級等方面進行努力。
    田園東方投資集團副總裁趙銘熙分享了幾年來田園東方在田園綜合體和全域旅遊方面的方法論實戰經驗,他認為,鄉村振興需要新業態、新模式、新運營加入,而田園綜合體模式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等要素為一體。田園綜合體模式深貼鄉村振興戰略。
    擁有二十年景區開發運營經驗的嘉興市文化產業協會會長、梅花洲董事長陶明認為,鄉村振興時代下,需要思考如何構建平原城市,繁榮當地經濟發展。
    據了解,「2018首屆中國鄉村美好生活發展高峰論壇」由鳳橋鎮人民政府、嘉興市聯眾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浙江梅花洲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執惠、嘉興梅花洲建設管理諮詢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