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宮承志堂
如果說盧村木雕樓以精美見長的話,宏村承志堂深深打動我的是它的氣勢與韻味。
承志堂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私宅,和其他的民居不同,現在的承志堂不再作為民居使用,而是專門闢為參觀旅遊的場所,由政府管理起來。所以,承志堂保存得非常完整,如果你時間有限,又想對徽州的民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承志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先看一組數字:
「『承志堂』佔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共有7處樓層,九間『天井』,60餘間廳堂,136根木柱。全屋分外院、內院、前廳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小客廳、迴廊、廚房;有花園、觀魚廳,有專門用於搓麻將的『排山閣』,專門用於吸食鴉片的『吞雲軒』;還有保鏢房、傭人房、井臺、地倉、貯藏室、馬廄等。」
環整個院子是一個長長的迴廊,在迴廊的轉彎處的外側有一個小小的魚池,因為天涼,魚兒懶懶地伏在池底,偶爾甩動一下紗也似的尾鰭。旁邊依勢建有一個三角形的房屋,為觀魚廳,房間雖小,形狀似乎也有些怪異,但因為布局合理,與周遭的景色呼應,看起來倒也相宜。若是夏日,斜坐廊下的美人靠,俯身逗弄水中遊魚,也是愜意。轉過去,是夫人陪嫁丫鬟的房間,陳設布置比之一般人家的小姐繡房有過之而無不極。突然想起《紅樓夢》中劉姥姥初進大觀園,見到模樣齊整的丫鬟就一迭聲地叫「奶奶」,那時的大戶人家,有頭有臉的丫鬟實在也算得上半個主子了。承志堂的房間布置依據居住者的身份而不同,在後廳父母、長輩的局所中,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一個「壽」字。梁坊間雕有「郭子儀上壽」及「九世同堂」圖。很多木雕還敷有金粉,顯得富麗堂皇,也符合老婦人的身份。前面提到的「排山閣」和「吞雲軒」,名字分別起自麻將牌疊推碰撞時聲若排山的氣勢以及抽鴉片煙時吐霧吞雲的情景,雖屬封建糟粕卻也有趣;「排山閣「中有一個小小的暗室,據說那時的大人們通常帶著側室出門應酬,如果不慎與家中的大夫人相遇,小妾就會藏身在暗室之中,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卻也避免了一番對面的尷尬。「吞雲軒」陳設很簡單,一炕一桌,妙的是屋頂繪有豔麗的彩繪,恰恰適合吸食鴉片後,半醉半醒臥於榻上觀賞,那時的人們也算動盡了心思。
和其他的徽地民居一樣,承志堂也有美綸美奐的木雕。木雕的內容大體相同,不外乎鼓勵子孫出商入仕,光耀門楣,或者是禮義孝廉等封建道德修養的內容,還有關于吉祥子孫的祈禱。人們把對於生活的嚮往凝固在那些精美的木雕之中。承志堂有兩幅木雕尤為出色,一處是正對中門的前廳橫梁上的一幅「宴官圖」,展示一群京城高官顯貴,在花園中宴酒作樂的情景,還有一幅在中門上方面臨廳堂的正中處雕有「百子鬧元霄」圖。兩幅木雕人物眾多,層次鮮明。據說,文革期間村人為了保護木雕,曾經用黃泥覆蓋了整個畫面,在上面寫上標語口號,可惜的是,雖然這些木雕在文革期間沒有被損害,但在文革結束後,人們在清洗木雕之初,用小刀剷除黃泥,同時也損害了一些雕刻,後來改用清水衝洗,才使得這些精美的木雕基本保全下來。
承志堂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它的楹聯,從中可以領略當時人們處世的原則。
【承志堂書房廳對聯】:
二字箴言惟勤惟儉,兩條正路曰讀曰耕。
【承志堂前堂對聯】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
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承志堂後堂對聯】: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
重詩書,守孝禮。徽州留下的民居雖然大多為富商巨賈所建,但那時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所謂正路,還是讀書入世。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的民居中都會有「商」字門,即門的上方雕刻了「商」字形狀,這樣每個從門下經過的人,都不得不對「商」低頭了,這也算是「精神勝利法」吧。
導遊曾經對我們說,承志堂被譽為「民間故宮」,這樣的說法可能有誇大之嫌,但如果說,承志堂是一個徽派民居建築的博物館,那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