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現代DNA中發現兩種古老未知人種的證據

2020-12-24 環球網

據外媒報導,雖然化石一直都是拼湊人類歷史最可靠的方式,但一些線索一直存在於我們體內。人類基因組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實際上它暗藏了許多驚喜。現在,來自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現代DNA中發現了兩種未知的古代人種的證據。

現代人並不一定是第一批離開非洲的人類,像海德堡人這樣的更古老的人種就進入了亞洲和歐洲,在那裡他們最終分成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亞種。

當智人(現代人類)進入這些區域時,其他物種已經將其稱為家園。接下來發生的只是自然現象--不同人種間的交配。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Joao Teixeira博士說道:「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攜帶著過去這些混合事件的遺傳痕跡。這些古老的族群分布廣泛、基因多樣,它們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痕跡。他們的故事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所有現代人口都顯示出2%的尼安德特人祖先的特徵,這意味著尼安德特人跟現代人祖先的融合發生在他們離開非洲後不久,大概在5萬至5.5萬年前的中東某地。」

研究小組發現,東南亞島嶼是這種雜交的特別溫床,其中現代人類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古代人種,其中之一就是丹尼索瓦人--其之前已經在亞洲人、美拉尼西亞人和澳大利亞土著後裔的基因組中得到了確認--至於另外兩人則仍不明了。

研究人員重建了遷徙路線、檢查了化石植被記錄並提出了這兩件混合事件的可能發生位置。第一次似乎發生在南亞,發生在現代人和一個被研究小組稱為Extinct Hominin 1的未知群體之間;第二次似乎發生在東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群人被稱為Extinct Hominin 2的群體。

Teixeira表示:非洲故事並不簡單,它似乎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東南亞島嶼地區顯然在現代人類祖先到達之前被幾個古老人種佔領,他們可能在相對孤立的環境中生活了幾十萬年。這一時間安排也使得現代人類的到來似乎很快就導致各地區古老人種的滅亡。」

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了《PNAS》上。

資料圖

相關焦點

  • 美媒:科學家在西非人身上發現未知人種「印記」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在現代西非人的基因組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遠古人種的「幽靈」。這一發現表明,生活在該地區的早期人類與這一未知人種雜交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致在現代人身上留下了印記,這讓我們對人類歷史上一個鮮為人知的領域有了深入了解。
  • 人類祖先曾與未知人種雜交?科學家從人類唾液發現另一生物基因
    目前我們可以根據生物進化論中的部分線索找到幾百萬年前的祖先,雖然有說法認為猿類是人類的近親,但是實際上,我們至今並沒有找到從猿類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於是有關人類起源的說法還存在一些漏洞。最新研究表明,從人類唾液中包含的重要遺傳信息可以分析,我們的祖先很有可能與未知人種雜交過,並且二者不存在明顯的生殖隔離。
  • 藏在我們身上的「幽靈」人種DNA,科學家:喀麥隆巴卡人就含有
    基因組測序表明,尼安德特人跟我們的直系祖先——現代智人有過雜交。從那時起,遺傳學家一直在尋找更多過去跨人種雜交的證據。他們的研究沒讓我們失望。但是,就在他們旗開得勝之際,「幽靈」也跟著來了:有跡象表明,在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某些DNA片段,來自我們從來不知其存在的人種。遺傳學家稱他們為「幽靈」人種。
  • 藏在我們身上的「幽靈」人種DNA
    基因組測序表明,尼安德特人跟我們的直系祖先——現代智人有過雜交。從那時起,遺傳學家一直在尋找更多過去跨人種雜交的證據。他們的研究沒讓我們失望。但是,就在他們旗開得勝之際,「幽靈」也跟著來了:有跡象表明,在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某些DNA片段,來自我們從來不知其存在的人種。遺傳學家稱他們為「幽靈」人種。
  • 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DNA在一顆80萬年前食人者的牙齒中發現了!
    這是在西班牙發現的Homo antecessor(現代人類的古老親戚)的骨骼遺骸。研究人員最終將之前未知的人類祖先命名為「人類前輩」。因為這些骨頭是歐洲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之一,一些研究人員推測,人類前輩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傑尼索瓦人和現代人難以企及的共同祖先。
  • 古老的DNA證據揭示了從北美洲到南美洲的兩次未知遷徙
    這張地圖描繪了Posth等人的發現,他們對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古代基因組進行了大規模分析,得出了對美洲人口的見解,包括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四次南遷事件和顯著的人口連續性到達。11月8日在Cell雜誌上發表的證據表明,在這一祖先血統中,有兩條先前沒有記錄的從北美洲到南美洲的基因流,其中一條後來在一個主要的人口替代中流離失所,開始時至少有9,000人幾年前。
  • 從人類祖先與其他原始人種的交配史,發現我們之前的認識也許錯了
    大約4.1萬年前,一名年輕女子在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高處的一個冰冷洞穴中死亡。2008年,科學家找到了她的一根小指骨。科學家從指骨中提取了女子的DNA,並由此推斷出她屬於一個此前不為人知的原始人種,科學家根據發現指骨的洞穴,將之命名為丹尼索瓦人。
  • 中國冰川再發現神秘古病毒!28種病毒DNA未知,或成為定時炸彈?
    不過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報告稱,在中國青藏高原採集的冰川樣本中發現了30多種神秘的古代病毒。科學家表示,這些藏匿在中國冰川裡的古老病毒是現代科學未知的病原體,它們的現身,會給地球帶來新的災難嗎?
  • 科學家從企鵝化石中提取DNA
    據《每日科學》網19日報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科學家在對紐西蘭的瀕危物種,黃眼企鵝研究時,從年代久遠的企鵝化石中提取出了DNA,識別出了一個早已滅絕的企鵝品種,即懷塔哈企鵝(Waitahapenguin
  • 行星X存在的強有力證據,科學家新發現距冥王星數十億公裡的天體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本周二宣布,已經發現了距離冥王星數十億公裡的遙遠天體。它被正式命名為2015 TG387,暱稱為「地精」。科學家認為它為X行星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也讓科學家距離發現神秘的行星X更近一步。
  • 科學家在一處山洞中發現古老石筍,初步揭露了瑪雅文明消失的真相
    很多的古老文明初期都是使用石器和木棒,而冶煉鐵的技術出現的時間也比較靠後,所以在5000年前左右出現的古老文明,不大可能有先進的各種技術。可是科學家通過對世界各個古老文明遺蹟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個非常神秘的文明,那就是瑪雅文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瑪雅文明,有關2012年世界末日就是瑪雅文明的一個預言。
  • 全球獨一無二的綠色人種,科學家發現:人類有光合作用的可能性!
    文/仗劍走天涯全球獨一無二的綠色人種,科學家:未來人類也能光合作用!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如果地球上的生物都可以進行自身的光合作用,那地球上的生物就會絕大程度的增長。不過很多的人都說這是無稽之談,根本不可能成功。畢竟如果人類真的可以通過自身進行光合作用的話,其實未免有些太科幻了。但是科學家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是因為它在人類的基因中看到了自我調節的功能。並且在地球的角落之處真的是存在有綠色的人種的。
  • 藍色人種,科學如何解釋
    這些有關藍色人種的案例,使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這個世界很可能有藍種人。 那麼,為什麼他們的皮膚會是藍色的呢?為什麼這些藍色人種的血液不像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和棕種人那樣都是紅色的呢?對於這些問題,科學家產生了爭論。 一種看法認為,皮膚的顏色和血液的成分關係密切。
  • 科學家找到關鍵性證據,進化論再被質疑
    因此從來都不曾找到任何空缺期的化石,所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也一直缺乏關鍵性的過渡種類化石,讓科學家們一直對進化論心存疑慮。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真正的祖先並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來自於海洋。時間為從古猿到南猿進化過程中,消失的400萬年。
  • 殷墟人種的DNA之謎:試論中華民族史研究中的複雜性和敏感性
    (一)殷墟人骨的體質學材料美國人種學家庫恩(Coon, C.S.)認為,殷墟祭祀坑人骨存在類似現代白種、黃種或黃白混血的人種成分,中國學者楊希牧在歷經數年對殷墟祭祀坑頭骨進行測定後,將殷墟人種群分為了五類,即古典類蒙古種、海洋類黑種、高加索種、愛斯基摩種和所謂「小頭小臉」的未確定類型。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人員表示,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近5億年,今天在許多海洋中都可以找到。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是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研究人員發現這枚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包裹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保存了它們的生殖器官。白堊紀時期在大約1.45億年至6600萬年前。
  • 歷史:婆羅洲洞穴中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比喻繪畫!
    歷史:婆羅洲洞穴中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比喻繪畫!婆羅洲洞穴中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比喻繪畫。至少有4萬年的歷史,對類似牛的動物的描繪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古代巖畫藝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隱藏在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無法進入的熱帶雨林中的一個偏遠洞穴中,一系列巖畫藝術作品正在幫助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重寫藝術表現的歷史。
  • 古老的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中外科學家在貴州發現證據
    9月17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人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根據地質調查的資料,這批足跡化石組合保存在么鋪鎮紅龍村中三疊統安尼階關嶺組松子坎段的薄至中厚層泥質白雲巖的層面上。關嶺組是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中三疊統地層,從下至上可分為松子坎段和獅子山段,其中上段曾產出了著名的羅平生物群——包括豐富的魚化石和海生爬行動物骨骼、節肢動物和棘皮、雙殼、腹足、腕足和菊石等無脊椎動物化石以及植物化石群。
  • 尼斯湖未發現"水怪"DNA,難道是鰻魚?科學家:不確定
    目前,科學家對尼斯湖最新一項調查發現,這裡根本不存在任何「怪獸」DNA痕跡!紐西蘭奧塔哥大學遺傳學家尼爾·格梅爾(Neil Gemmell)稱,對尼斯湖進行的一項環境DNA調查並未發現該湖存在大型爬行動物或者水棲恐龍的證據。據了解,之前人們認為尼斯湖隱藏著神秘水怪,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曾出現多起尼斯湖水怪目擊事件。
  • 在貴州發現證據!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
    在貴州發現證據!羅平雙槳跡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調中心在雲南省羅平縣首次發現並命名的,屬於中生代海生爬行類——幻龍類的覓食跡。該區域是羅平生物群的核心產區。學者研究表明雙槳跡是幻龍使用前肢在海床上同步移動造成的。雲南省羅平縣發現的雙槳跡是首個關於幻龍類水下運動模式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