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一個被製造出來的地球衛星?很有可能人類的起源來自月球!

2020-12-12 蝦扯科學

月亮是自然形成的天體,還是人造地球衛星,有人卻說月亮是宇宙超級戰艦!到底是先有的地球還是先有的月球呢?

自從阿波羅計劃開始,人類對月球的神秘感似乎消失了很多,但是隨著美國NASA宇航局不斷有消息洩露出來,月亮的神秘感似乎又被喚醒了。

1962年到1972年期間,阿波羅多次登陸月球,帶回了幾百公斤的月巖樣本,但是在最後一次(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中,美國派了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博士哈裡森·施密特。那這個哈裡森·施密特是以為地質學家,和太空人沒有任何關係,為什麼美國會派一個博士上去呢?

阿波羅前幾次的任務中,給月球上放置了月震儀,這個月震儀靈敏度非常高,在一次的意外中,阿波羅的登月艙掉到月球上,在這次意外中,NASA發現月球受到外力撞擊時產生的震波只有表面波,表面波意味著震波只在表面擴散,沒有向下延伸的縱向波,而這個表面波持續的時間也很長,這讓NASA宇航局很是意外,雖然當時NASA已經掌握了軟著陸的技術,但是他們還是不斷地對月球進行撞擊實驗(撞月)。他們在多次撞擊中探測到的震波全部都只又表面波,而且撞擊力度不同,持續的時間也不同。

月球表面分布著大大小小數不盡的隕石坑,但是月球的背面基本全部都是隕石坑,深度也大致相同,當時測量得到月球最深的隕石坑也只有6.4公裡,但是直徑卻超過了300公裡。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如果在地球上撞擊一個直徑300公裡的隕石坑,那撞擊產生的深度至少達到1200公裡深,現在月球發現了超過8公裡的隕石坑,但是直徑卻才400多公裡。

所以,美國派哈裡森·施密特帶了最先進的地質儀器,去月球採集樣本,但是哈裡森·施密特在採集月巖樣本的時候,他所用的最先進的鑽探設備卻無法鑽進月球更深的地方,當他用鑽探設備鑽孔的時候,鑽到一定深度時就好像鑽頭碰到了鐵板,無法再繼續向下深入,他換了很多地方打孔都是一樣的結果。所以他只帶回了月球表面的巖石樣本。

科學家從月巖樣本中發現,巖石中含有大量的金屬純鐵和純鈦。鐵我們都知道,但是鈦這個金屬具有耐高溫,抗腐蝕,硬度大的特徵,一般都用在航空領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在月亮上呢?就算以現在的技術,想要金屬達到一定純度也只能人工提取,並且月球沒有火山活動,怎麼會產生高純度的鐵和鈦。(PS:除非月球是一個由純鐵和純鈦組成的圓球,但是結合上述所講,顯然是不可能的)

並且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的構造和蜂巢一樣,這種結構可以有效地分散和承擔外部撞擊時產生的力。自然形成的天體應該不可能形成排列有序的表面構造。而且科學家還發現月球上的巖石要比地球巖石存在的時間更長。

更為巧合的是月亮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395分之1,而月亮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也是395分之一。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和太陽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巧合,還是註定的安排呢?月亮比地球小,但是月亮背面的隕石坑大大小小無數,為什麼地球上的隕石坑很少?就算有大氣層幫我們消耗掉很多隕石,但是直徑稍微大一點的隕石也能被全部消耗分解掉嗎?那月亮是不是用來保護地球的?如果真有外星生命,那月亮是不是一張超級王牌,一直在默默的保護地球?

最後一種假設!假如月亮是自然形成的天體,那麼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還不存在的時候,月亮是一顆超級大的行星,月亮上存在大氣,氧氣和水還有生命。有一天一顆小行星撞擊了月球,使月球瓦解,但是這顆小行星速度超級快,在月球表面擦過,這顆小行星的引力帶走了月殼和部分月幔,月球內部不斷膨脹,外部不斷冷卻,最後月核冷卻,停止膨脹。所以,在月球的巖石中發現了純鈦和純鐵。從而因為高溫冷卻,在月球表面產生了堅硬的外殼。

而這顆速度超快的小行星帶走了月球上的大氣和各種微生物,逃離到了現在地球的軌道上,又因為這個小行星的引力,把月球上的巖石吸附到自己身上,逐漸形成了地球。那到底是先有的地球還是先有的月球?

未知的東西就要去大膽的猜測,大膽的假設,通過科技不斷的進步,不斷地推翻然後重新假設,總有一個假設是真的。

相關焦點

  • 有關月亮的傳說,月亮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月球上有沒有生命存在
    有關月亮的傳說在人類文明中並不鮮見,從充滿法力的月亮女神,到集法力與智力於一身的天神,這個年齡幾乎和地球一樣長的衛星總是顯示出令人浮想聯翩的神秘,吸引儘管月亮比起其他的天體來說距離地球最近,但是人類仍然不能完全解釋關於月亮的各種秘密,例如月亮究竟是怎樣誕生的,或者月球上以前或以後有沒有生命存在等等。
  • 人類最熟悉的月球,來歷卻成迷,科學家也無可奈何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除地球外最熟悉的星球,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一知半解的孩童,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按道理,人類對月球這麼熟悉了,而科學家上知宇宙的起源,下知人類的來歷,應該對月球的來歷是一清二楚的,但對於月球的來歷,科學家卻無可奈何。
  • 「藍色月亮」 月球著陸器亮相
    配合NASA的返月計劃  去年12月8日,我國成功發射了「嫦娥4號」探測衛星,所攜帶的「玉兔2號」月球探測車於今年1月3日順利著陸月球卡門環形山內,對月球表面進行了細緻的探測,成為世界首個對月球南極(月球背面)高緯度地區進行探測的探測器。此舉無疑讓人類對探索月球秘密的進程又邁進一大步。
  • 遠古沒有月亮的記載,月亮是宇宙大爆炸時期就有?還是哪裡來的?
    月亮照片說到月亮的起源,科學家認為存在三種可能性。第一種「捕獲學說」,就是說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個星體,經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抓住了,成為其衛星。第二種是「同源說」,在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宇宙像一團雲霧一樣,慢慢凝聚變成一個地球,邊上演變出了一個月亮跟著轉。第三種叫「爆炸學說」,也叫「分裂說」,是說地球突然間炸開了,一部分推出去變成了月亮。
  • 月球年齡有多大?人類登月時帶回的月球巖石,隱藏著月球的年齡!
    這是我們人類第一次走出地球,踏足別的天體,就像阿姆斯特朗說的那樣: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整個阿波羅計劃期間,NASA成功登月5次,失敗一次,先後成功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這個結論甚至讓科學家們一度懷疑數據是否出錯,因為月球的年齡竟然比地球更加古老,我們的月球極有可能誕生於太陽之前。對於這顆距離我們38萬公裡的衛星,科學家們對他的來歷還不是很確定,現在主要有兩種關於月球誕生的猜測。
  • 除了月球之外,地球至少還擁有5顆準衛星,「地衛二」或即將上崗
    不過,雖然衛星的數量如此多,但是分布卻並不均勻,太陽系中已知衛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現在一共發現了79顆,而作為太陽系唯一的「生命搖籃」,地球的衛星卻只有1顆——我們最熟悉的月球。不過,太陽系中的天然衛星數量是在不斷遞增之中的,天文學家們經過多年來的探尋研究,已經為地球找到了5顆準衛星,而最靠譜的1顆——小行星3753(又被成為小行星克魯特尼),根據預測,大約再過上5000年左右的時間,就會正式成為「地衛二」,與月球一同「守護」著地球。
  • 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會發什麼?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月亮只是嫦娥居住的宮殿。但是傳說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人們也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美好的願望去欣賞。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航天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對於月球也有了更科學更切實的了解。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月亮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關於太陽和月亮誰對地球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分開來了解。
  • 月亮的起源在哪?達爾文認為地月本是一體,為何卻逐漸遠離地球?
    一般認為這也就是太陽系和地球的年齡。月球起源的諸多觀點把上面兩位老大哥說完,我們可以回來談月亮了,關於月亮的起源還是眾說紛紜的,目今還流行的可以歸納做四個。一是逃離說,二是捕獲說,三是孿生說,還有一個是大碰撞起源說。
  • 月亮和地球是什麼關係?它們曾經血脈相連
    -李煜月亮,天文名稱叫做月球。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的直徑達3476公裡,大約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地球直徑為12756公裡)地球的體積是月球的49.25倍。它是太陽系第五大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三(直徑5262公裡)、土衛六(直徑5150公裡)、木衛四(直徑4800公裡)、木衛一(直徑3642公裡)。不過有一個方面,月球是排名太陽系第一的,那就是衛星於母行星的比例,月球和地球的比例比太陽系所有行星的衛星比例高很多。
  • 特斯拉早就發現了地球的第二顆衛星?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這是小朋友都知道的天文知識。 但對於這個說法,其實有爭議。 月亮是怎麼成為地球衛星的? 是天然形成的?還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亦或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剩餘的部分被地球引力捕捉到?
  • 月球正一步步遠離地球,如果它離地球而去,人類怎麼辦?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在很多人的認知裡,月球的作用只是給地球夜晚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時給黑暗的夜晚帶來了一些光明,指引著夜晚行走的人們。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對宇宙有了更多的認知之後,我們才明白,月球不僅僅是一個夜晚照明的工具,它對於地球和人類是非常重要的天體。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為什麼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亮的,而在月球上看是暗的?
    月亮更是如此,作為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繞地球公轉,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皎潔月光,主要是反射的太陽光。而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是同樣的道理,地球也是反射的太陽光。
  • 如夢如痴如醉的月亮,把酒賦詩探起源?!
    那麼月亮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其實,直到今天,人們都沒能完全解開月亮誕生的秘密。自古以來,關於月亮的誕生就存在諸多說法。「同源說」認為月亮是地球的兄弟行星,是和地球一起形成的。「捕獲說」認為月亮原本是一個偶然間飛過地球附近的小天體,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後,開始環繞地球運動。這兩種學說如今都已經被徹底否定了,只有「撞擊說」較為令人信服。現如今人們在月球探測時,也正不斷尋找月球起源的證據。
  • 月球的形成時間和地質構成,為什麼關係到地球誕生和人類未來?
    但從古至今,月亮在人類的心裡都佔據著不一樣的位置。從「月有陰晴圓缺」到「海上明月共潮生」,既是古人通過月亮來抒發情感,也是前人對月亮觀察之後得出的經驗,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月相變化和天體引潮力嗎?儘管距離上一次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腳印,的確已經過去了超過50年的時間,而近年來也沒有任何國家開展過載人登月任務。
  • 連冥王星都有5顆衛星,為何孕育出生命的地球,卻僅有一個月亮
    文/行走天涯連冥王星都有5顆衛星,為何孕育出生命的地球,卻僅有一個月亮儘管每次科學家將地球和木星太陽以及銀河系中其他的星球相比較的時候已知太陽系的直徑大約在兩光年左右,而人類的飛行器在宇宙中至少飛行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也並不一定真正的飛出了太陽系,就可以知道人類飛出太陽系是有多麼困難了,在這個浩瀚的太陽系當中,地球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組成而已,太陽系內的平衡環境由木星,金星土星等多種行星以及衛星相伴而成,若是突然間缺少了任何一顆星球,可能都會對太陽系造成顯著的影響!
  • 【人類月球日】月亮上的溫度和地球差異大嗎?
    古往今來有很多對月亮的讚美與嚮往。科技的發展推動著人類對月亮的了解。月亮上也有風雲雨雪嗎?月亮上的溫度和地球差異大嗎?今天(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小編和你一起去看看。  月亮上沒有風雲雨雪等變化  嚴格來說,月球上沒有天氣,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只有「天」,沒有「天氣」。  月球表面環境與地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大不相同。
  • 科學大家| 地球月球間的鵲橋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發射
    衛星由火箭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五二零,我愛你。   在5月20日的夜晚(實際發射時間為5月21日凌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鵲橋號衛星。這顆衛星,是為將在月球背面工作的嫦娥4號和地球之間提供通信連結的中繼衛星。而這顆名為鵲橋號的中繼衛星,在五二零的夜晚發射,真是有緣。
  • 人造月球被中國製造出來了,你晚上想在燈光下睡覺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個超級腦洞的想法,那就是我們可以在宇宙中建立偉大的物體嗎?好吧,也許你認為腦洞沒那麼大。但是我們已經往地球低軌道上發射了大約5000顆衛星,有些仍然活躍,但有些則沒有。 但是小編要告訴你的是,我們可以製造更大,更亮的衛星,你猜人類會怎麼做?
  • 假若天上的太陽、月亮並非自然形成,那地球、人類又意味著什麼
    其直接造成了某種奇妙的後果:從地球生物的角度去觀察,這兩個分別掌管白天、黑夜的天體居然一樣大!難怪古人教育我們:陰陽是互相平衡的!這裡有一個問題必須予以不懈追問:這種美妙的天作之合究竟是不是所謂客觀物理學規律所安排的結果?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因為月亮繞地球運轉的軌道並不符合牛頓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