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自然形成的天體,還是人造地球衛星,有人卻說月亮是宇宙超級戰艦!到底是先有的地球還是先有的月球呢?
自從阿波羅計劃開始,人類對月球的神秘感似乎消失了很多,但是隨著美國NASA宇航局不斷有消息洩露出來,月亮的神秘感似乎又被喚醒了。
1962年到1972年期間,阿波羅多次登陸月球,帶回了幾百公斤的月巖樣本,但是在最後一次(1972年,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中,美國派了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博士哈裡森·施密特。那這個哈裡森·施密特是以為地質學家,和太空人沒有任何關係,為什麼美國會派一個博士上去呢?
阿波羅前幾次的任務中,給月球上放置了月震儀,這個月震儀靈敏度非常高,在一次的意外中,阿波羅的登月艙掉到月球上,在這次意外中,NASA發現月球受到外力撞擊時產生的震波只有表面波,表面波意味著震波只在表面擴散,沒有向下延伸的縱向波,而這個表面波持續的時間也很長,這讓NASA宇航局很是意外,雖然當時NASA已經掌握了軟著陸的技術,但是他們還是不斷地對月球進行撞擊實驗(撞月)。他們在多次撞擊中探測到的震波全部都只又表面波,而且撞擊力度不同,持續的時間也不同。
月球表面分布著大大小小數不盡的隕石坑,但是月球的背面基本全部都是隕石坑,深度也大致相同,當時測量得到月球最深的隕石坑也只有6.4公裡,但是直徑卻超過了300公裡。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如果在地球上撞擊一個直徑300公裡的隕石坑,那撞擊產生的深度至少達到1200公裡深,現在月球發現了超過8公裡的隕石坑,但是直徑卻才400多公裡。
所以,美國派哈裡森·施密特帶了最先進的地質儀器,去月球採集樣本,但是哈裡森·施密特在採集月巖樣本的時候,他所用的最先進的鑽探設備卻無法鑽進月球更深的地方,當他用鑽探設備鑽孔的時候,鑽到一定深度時就好像鑽頭碰到了鐵板,無法再繼續向下深入,他換了很多地方打孔都是一樣的結果。所以他只帶回了月球表面的巖石樣本。
科學家從月巖樣本中發現,巖石中含有大量的金屬純鐵和純鈦。鐵我們都知道,但是鈦這個金屬具有耐高溫,抗腐蝕,硬度大的特徵,一般都用在航空領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在月亮上呢?就算以現在的技術,想要金屬達到一定純度也只能人工提取,並且月球沒有火山活動,怎麼會產生高純度的鐵和鈦。(PS:除非月球是一個由純鐵和純鈦組成的圓球,但是結合上述所講,顯然是不可能的)
並且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的構造和蜂巢一樣,這種結構可以有效地分散和承擔外部撞擊時產生的力。自然形成的天體應該不可能形成排列有序的表面構造。而且科學家還發現月球上的巖石要比地球巖石存在的時間更長。
更為巧合的是月亮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395分之1,而月亮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也是395分之一。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和太陽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巧合,還是註定的安排呢?月亮比地球小,但是月亮背面的隕石坑大大小小無數,為什麼地球上的隕石坑很少?就算有大氣層幫我們消耗掉很多隕石,但是直徑稍微大一點的隕石也能被全部消耗分解掉嗎?那月亮是不是用來保護地球的?如果真有外星生命,那月亮是不是一張超級王牌,一直在默默的保護地球?
最後一種假設!假如月亮是自然形成的天體,那麼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還不存在的時候,月亮是一顆超級大的行星,月亮上存在大氣,氧氣和水還有生命。有一天一顆小行星撞擊了月球,使月球瓦解,但是這顆小行星速度超級快,在月球表面擦過,這顆小行星的引力帶走了月殼和部分月幔,月球內部不斷膨脹,外部不斷冷卻,最後月核冷卻,停止膨脹。所以,在月球的巖石中發現了純鈦和純鐵。從而因為高溫冷卻,在月球表面產生了堅硬的外殼。
而這顆速度超快的小行星帶走了月球上的大氣和各種微生物,逃離到了現在地球的軌道上,又因為這個小行星的引力,把月球上的巖石吸附到自己身上,逐漸形成了地球。那到底是先有的地球還是先有的月球?
未知的東西就要去大膽的猜測,大膽的假設,通過科技不斷的進步,不斷地推翻然後重新假設,總有一個假設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