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是保存一座城市的記憶場所,是對城市文化的世代傳承。湖州作為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當然也擁有屬於她的獨特記憶。那些古老建築,就是寫在磚瓦、石頭和木雕上的歷史,它們,就是老湖州依然活著的證據。
金氏承德堂為金桐在清同治年間所建,總佔地面積2675平方米,其正廳脊檁至地面高9.5米,是南潯私宅中最高的廳堂建築。金家是南潯「八牛」之一,號稱「小金山」,為藝術世家,以金桐之孫金紹城最為著名,為民國初年中國北方畫壇領軍人物。
金宅建築體量龐大,三條軸線建造規整,用材考究,磚雕、木雕等工藝精湛,為南潯古鎮中品級較高的古建築。
「野荸薺」品牌創立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專業生產茶食糕點的百年老字號,知名於浙北、蘇嘉湖等江南地區,而野荸薺食品廠便坐落在湖州的南潯古鎮。其外形是湖州典型的西式老建築,二層磚結構,外牆面整體石材貼面,具有英式建築風格,中間嵌中式色彩的松鶴延年圖,為南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
嘉業堂藏書樓位於湖州南潯鎮,是清光緒年間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私家藏書樓和花園。隔溪與小蓮莊毗鄰,系劉鏞孫劉承幹於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九龍金匾而得名。該樓規模宏大,藏書豐富,原書樓與園林合為一體,以收藏古籍聞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
潘公橋位於湖州吳興區龍泉街道苕、霅兩溪匯合處,始建於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原系明代水利專家潘季馴出資建造,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竣工。清代改五孔石樑橋為三孔石拱橋。現存為清道光十七年至二十年(公元1837—1840年)重建。
湖州市中心的駱駝橋,橋下為湖州市河-霅溪。原古橋始建於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以其「形穹若駱駝背」而得此名。至北宋年間,和儀鳳橋、甘棠橋並稱水鄉湖州古城的三大橋梁,原橋名「駱駝橋」三字為唐顏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所題,如今,這些記憶已在歷史變遷中丟失。
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凝結著厚重的歷史底蘊;這裡的一橋一路,都是承載城市記憶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