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9 06:00 | 中國青年報
漫畫:朱慧卿
隨著暑假越來越近,遊學市場不斷升溫。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去遊學可以增長見識,得到鍛鍊,也有家長擔心孩子「遊而不學」,沒什麼收穫。
近日,記者對1967名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孩子的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6%的受訪家長今年暑假會讓孩子去遊學,21.8%的受訪家長不會。
70.0%的受訪家長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出國遊學項目,23.3%的受訪家長覺得不太有必要。對於送孩子去遊學,60.9%的受訪家長建議要綜合考慮家庭和孩子情況,不要盲目跟風。
張菁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對於是否讓孩子參加遊學項目,他曾經犯難:「別人家孩子遊學回來,聊天講的都是出國看到了什麼,自己家孩子沒去過,跟同學聊不到一塊兒。但孩子這麼小,出去一趟感覺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不划算。」
北京市民劉雲(化名)的孩子12歲,在她看來,孩子參加學校或機構組織的遊學,可以與同齡人一起學習和生活,這種感受和家長帶著不一樣。
但她表示自己會綜合考慮性價比以及孩子的興趣再決定是否讓孩子出國遊學。
調查顯示,57.6%的受訪家長今年暑假會讓孩子去遊學,21.8%的受訪家長不會,20.7%的受訪家長表示不好說。進一步調查顯示,65.3%的一線城市受訪家長今年暑假會讓孩子去遊學,比例高於二線城市(59.2%)和三四線城市(46.9%)。
劉雲覺得遊學可以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我朋友曾在孩子4歲多的時候,帶著孩子出國旅行,回來覺得孩子有學習外語的興趣了」。
圖片來自網絡。
調查顯示,70.0%的受訪家長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出國遊學項目,23.3%的受訪家長覺得不太有必要,6.8%的受訪家長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北京市民譚靜(化名)的孩子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參加學校組織的遊學項目,譚靜表示,她沒有指望孩子能通過一兩次遊學就提升能力,只是想趁著孩子年紀小、學習負擔不太重,讓孩子多見見世面,鍛鍊一下獨立能力。
遊學可以讓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所收穫?
圖片來自網絡。
調查中,53.4%的受訪家長覺得孩子遊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50.2%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可以藉此了解當地文化,49.1%的受訪者家長認為遊學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水平。受訪家長認為遊學帶給孩子的其他好處還有:更獨立自主(36.2%)、樹立理想目標(21.2%)以及結交更多朋友(19.6%)。8.3%的受訪家長覺得孩子遊學沒有什麼收穫。
95後女孩安欣(化名)回憶說,在高中階段,學校組織過一些暑期遊學項目,但參加的一般都是英語成績比較好或者有出國留學計劃的同學。安欣認為,對於一些已經具備一定外語基礎的人來說,出國遊學能讓口語能力有一定提升,同時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培養多元思維方式,「但如果孩子太小去遊學,以上作用可能就比較有限」。
張菁考察了市面上的一些遊學項目,她向記者介紹,學校發起的遊學項目一般是外包給有經驗的公司,籤證、保險等都不用家長多操心。培訓機構甚至一些旅行社也會推出暑期遊學項目,「這些就得看口碑了」。還有一些是私人組織的,直接對接其他國家當地的夏令營。
和家人商量後,張菁打算明年孩子小升初暑假時,自己帶孩子出國一趟,等到孩子上初中再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遊學項目。
「小學有點太早了,高中就要準備高考了,沒那麼多時間,感覺初中時去遊學比較合適」。
調查顯示,對於家長送孩子去遊學,60.9%的受訪家長建議要綜合考慮家庭和孩子情況,不要盲目跟風,60.0%的受訪家長建議儘可能選擇一些內容豐富的遊學項目,49.8%的受訪家長建議幫助孩子提前做好遊學準備,41.4%的受訪家長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國際化視野,28.1%的受訪家長建議多方考察遊學項目,選擇口碑好的。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立國建議,家長對遊學項目進行多方面的考察,了解收費情況、項目安排以及安全保障等。他還建議國家對遊學組織機構出臺相應的標準,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監管。
(原標題:《送孩子遊學 60.9%受訪家長建議不要盲目跟風》,原作者孫山,編輯黃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