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遊客即將開放來臺觀光,關於蔣介石生涯、喜好與生活點滴等故事,業已變成大陸觀光客最好奇的參觀景點。臺灣媒體披露,島內的一些旅遊業者、甚至桃園縣政府觀光營銷局已著手規劃「蔣公生活一日遊或二日遊」套裝旅遊行程,對大陸遊客很有吸引力。
《聯合晚報》披露,「蔣公生活一日遊或二日遊」套裝行程含蓋北桃兩地,行程包括臺北士林官邸、陽明山草山行館、中正紀念堂、桃園縣大溪蔣公紀念堂、慈湖、頭寮、石門水庫和復興鄉角板山蔣公行館等地。
遊客除了參觀兩蔣時代歷史與文化背景,還可近距離參觀當年蔣介石使用的軍事用途防空洞、蔣介石行館書房與起居室的書桌、床椅等設施,同時展示蔣介石、蔣夫人宋美齡野餐等居家照片,甚至看到蔣介石批閱的公文與親手提寫的字跡等。
大溪因蔣介石、蔣經國父子而聞名,平均每年帶動100萬至150萬人次到大溪旅遊,對桃園縣而言,慈湖是商機,蔣介石的歷史、文化成為大溪觀光最佳賣點。
由於兩蔣對大溪有股情感與歷史淵源,頻訪大溪鎮蓮座山觀音寺、中正公園等地,石門水庫興建啟用後,蔣介石也非常喜愛石門水庫風景、慈湖的幽雅環境,更欣賞復興鄉角板山風景,才有拓寬大溪至復興之間的北橫公路工程,角板山對岸河床也改名為蔣介石故鄉的「溪口臺地」。
桃園縣政府為迎接大陸觀光客造訪早有規劃,縣政府觀光營銷局已將大溪鎮頭寮、慈湖20多公頃土地,規劃為「兩蔣總統文化園區」,並參考北京的明十三陵、廣東中山陵相似的觀光景點,衝淡慈湖、頭寮的嚴肅氣氛,同時加強三軍儀隊換班的花式交接儀式,讓這種儀式成為參觀慈湖、頭寮的項目之一。
角板山公園旁的「梅臺思親亭」也非常聞名,可以眺望對岸的溪口臺地,曾是蔣介石生前最愛逗留的地方,由梅臺思親亭眺望大漢溪河床對岸,景色最像蔣介石故鄉的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原本默默無聞的一塊大漢溪河床衝積臺地,就這樣被取名為「溪口臺地」,當年蔣經國先生曾佇足思念雙親,寫下「梅臺思親」一書。
臺灣中山大學校園內,有座「蔣公行館」。一九三七年由高雄名醫彭清約斥資所建,曾用作日軍高級軍官俱樂部。從上世紀50年代起,蔣介石與宋美齡前往臺灣南部時住在此館。出於軍事考量而將外牆漆為草綠色。1980年此館移交中山大學管理,館內保存有蔣介石生前的個人物品及展覽物,現成為旅遊景點。中新社發耿軍攝
(責任編輯:宛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