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物聯網平臺(PaaS)窗口已經關閉,接下來是服務(SaaS)和渠道的競爭。
在AWE 2019上,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特別拜訪了上海慶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王永虹,就當下物聯網關鍵技術和市場發展局勢,以及慶科信息的相關戰略部署進行了探討,其中,「物聯網平臺廠商將轉向服務和渠道競爭」也是王永虹對於當下局勢的判斷之一。
談到中國物聯網的開端,雷鋒網總喜歡提及2014年,雖然2014年算不上是中國物聯網的準確開端,但卻是最熱鬧的一年。這一年,智能硬體單品爆發,平臺廠商初有布局,甚至智能家居的概念也已經若隱若現。
時隔五年,如今物聯網平臺廠商已經逐漸形成頭部效應,BATJHX經過多年布局,已經搶佔了大部分市場。其中尤以阿里布局深遠,小米基於自家生態鏈模式和用戶群體也進一步拓寬賽道,華為作為以通信見長的技術公司,也在加大投入。
與此同時,傳統製造業廠商及中小型物聯網平臺廠商,部分已經轉向SaaS平臺,更多提供服務。王永虹告訴雷鋒網,慶科信息也開始聚焦SaaS平臺,提供相關服務。
如果在五年前,製造業廠商堅持做PaaS平臺(諸如海爾優家、美的M-Smart等),是有機會建立起智能家居平臺。然而,時至今日,阿里、百度、華為、小米等巨頭廠商開始用高緯度技術、人才、資本接管平臺、渠道業務,因而當下其他物聯網玩家更多轉向「賣貨」——接入已有物聯網平臺,通過銷售設備或提供第三方服務盈利。
雷鋒網了解到,此前,慶科信息也有自己的FogCloud平臺(PaaS平臺),對此,王永虹也坦然表示,「PaaS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的重心也將轉向SaaS。」
「2018年之前是傳統設備廠商與網際網路廠商博弈的幾年,然而,從去年開始,市場已經比較明朗,網際網路廠商投入重金升級平臺,設備廠商逐漸放棄構建物聯網(PaaS)平臺,轉而選擇接入賣貨能力強的平臺。」王永虹認為,「對於設備廠商而言,2019年,這一窗口將會完全關閉。」
雷鋒網確實也注意到,目前,諸如美的、海爾的自有平臺已經較少對外推廣,轉而更多為企業內部提供服務。此外,針對物聯網,設備廠商更多在推的已經轉向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與此同時,現在仍有諸多中小型物聯網平臺廠商秉持不同思路,在堅持走「PaaS+SaaS」業務模式。雷鋒網認為,這也使得當下物聯網市場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多模態形式。
從PaaS到SaaS,對於設備廠商而言,是從自建平臺,提供連接及雲服務,轉向基於諸如阿里、小米等建立的已有PaaS平臺提供SaaS服務——將此前已有業務搬到雲端,在物聯網時代提升企業業務效率和質量。
即上雲、提供增值服務。
從整體市場格局上來看,這樣的以退為進的打法其實也是在頭部效應逐漸形成之後,市場格局的第一次調整,這樣的調整也將形成新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生態。
王永虹認為,「BAT不會抽出經歷來做SaaS業務,未來五年,有品牌、有規模的設備廠商都將會建設自己的SaaS系統。」
雷鋒網也了解到,在近期阿里峰會北京站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也表示,「阿里自己不做SaaS平臺,讓大家做更好的SaaS平臺。」阿里這一保證,也算是作為第一梯隊的巨頭廠商的一個正式表態。
而慶科信息接下來的一個主要業務方向也正是幫助設備廠商構建自己的SaaS系統/平臺。
慶科信息在去年的AWE 2018上發布了自家的「OpenA企業物聯專有雲」,這也正是慶科信息的SaaS業務支撐平臺。
王永虹將該平臺具體服務能力總結為以下四點:
數據專有。包括數據存儲、數據查詢、數據聚合,以及資料庫的專有。例如已經連接上的設備,用戶使用這個設備的數據、時間狀態、設備故障信息、設備維保這些數據都是廠商自己的;
用戶專有。用戶是SaaS服務廠商的用戶,而非上層PaaS平臺廠商的用戶,對於用戶而言,這樣也進一步明確了售後服務具體職責;
代碼專有。「例如,我們為B端客戶基於阿里雲構建SaaS服務系統,最終代碼將歸客戶所有」;
服務專有。即單獨開發APP,廠商可以通過APP對自己的用戶進行運維。
「如果現在不去聚焦SaaS業務,未來將很難再搶佔其中用戶。」王永虹認為,「物聯網發展是以五年為一階段,預計到2023年,誰做了SaaS,誰將能沉澱出用戶,才有機會進入下一個時代。」
這樣看來,聚焦SaaS業務已經成為物聯網服務廠商進入物聯網下一階段的船票。
時間往回撥轉到2014年,這一年,物聯網在國內已經紅透了半邊天,沒有人會懷疑這一還很難說明白具體是什麼的技術,象徵著又一個時代的更迭。
也是在這一年,慶科信息發布了基於實時多線程RTOS內核的MICO作業系統,開始踏上自己的又一段徵程。2014年,國內整個(物聯網)行業尚處在摸索初期階段,頭部聚集效應還無從談起,因而也為新入局者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時至今日,美的物聯網作業系統SmartOS轉而與阿里AliOS Things融合,慶科信息也已經很少提及在當年發布會上被慶科信息技術總監沈建華稱為「可支持廣泛的MCU,通過內建雲端服務接入協議、高級功耗管理技術、搭建智能產品的應用框架」的MICO系統,轉而在2018年3月推出RoMIS系統。
王永虹告訴雷鋒網,MICO系統是一個端側系統,現在我們更多在講的是端雲一體,因而慶科信息將MICO系統和自己的SaaS業務融合,有了現在的RoMIS系統。「我們今年將會著重打磨我們的RoMIS系統,這一系統也將是我們未來三年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慶科信息已經不再提及曾經的MICO,對於慶科信息而言,MICO已經是過去,現在的慶科信息正在走入RoMIS時代。基於RoMIS,融合AI技術,慶科信息推出了雲智能鎖、智能語音機器人、智能單品等多個端雲一體的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
模組是慶科信息的基因所在,也是慶科信息另一塊主營業務,雷鋒網也在AWE 2019上看到了慶科信息最新的WiFi模組。
回過頭來看慶科信息過去這6年,我們主要做了兩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第一,將WiFi作為智能家居的一個標準推向市場;第二,將我們的Easylink配網技術推廣到市場,並得到80%以上的平臺、廠商的應用。
慶科信息之所以能夠完成這樣兩件事,除了在聯網標準和配網技術上的堅持,也有賴於其在模組上的業務發展。
「模組中間商的角色,我們會一直做下去,」王永虹告訴雷鋒網,「設備廠商需要上雲、上平臺,慶科信息面向這些B端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其中,在產品對接中,聯網模組作為幫助B端用戶對接平臺的關鍵產品,慶科信息已經做了7年,到今天也衍生出『賣貨』這個方向。」
關於「賣貨」這個概念,王永虹再次解釋:
我們講的賣貨不是自己賣貨,而是幫助設備廠商接入平臺,實現賣貨。設備廠商和平臺廠商之間需要一個服務商,這也正是我們的定位。我們有一個30人的團隊一直在做這件事情。
針對模塊這本生意經,王永虹針對當下市場,以及看到的一些痛點和趨勢,將慶科信息的具體思路整理為如下三點:
第一,2019年的一個趨勢是聯網模組價格將持續走低,批量出貨WiFi模組的價格將會達到1美元,我們的價格已經很接近(1美元);
第二,我們會主要會解決配不上、連不上兩大問題——「買回來設備配不上網,兩年之後連不上網」這仍是現在部分產品的現狀。我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自己在這方面的新技術;
第三,我們會針對語音、圖像做一些高附加值的模組。
模組這門生意,慶科信息已經做了十年之久,王永虹告訴雷鋒網,慶科信息模組累計出貨量已經有3000萬+,現在主要仍會針對WiFi模組進行打透,堅持做WiFi模組。
此外,我們也會通過「WiFi模組+SaaS服務」提供整體方案,這也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前文提到,物聯網發展到現階段,頭部效應逐漸顯現,傳統製造業在消費類PaaS平臺上受到一定衝擊,轉而將業務重點轉向SaaS平臺。
與此同時,雷鋒網了解到,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的風口到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也成為傳統製造另一個戰場。
傳統製造業巨頭廠商由於自有產品線即為傳統工業產品線,正是需要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的主體之一,即,自有產線有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的需求。因而,傳統製造業巨頭廠商在布局工業網際網路,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時,存在一個共性:先解決自用,再服務外部。包括海爾、美的、TCL等都已經加入這場戰役。
儘管風口到來,政策推動,然而,工業網際網路仍處於初期階段,這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由於工業和消費應用場景差異巨大,因而在整個平臺大家和技術方面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工業方面應用的連接技術更多是2G、4G這樣穩定性和安全性相對更高的網絡,而非消費領域通用的WiFi。
談及慶科信息在工業網際網路建設上的投入,王永虹坦言,「我們會持續關注,但是目前還不是我們投入的時間點。」
由於工業網際網路的門檻較高,而且更細分,很難形成大的平臺,現在國內能夠真正發展起來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不多,我們會花一些精力在商業網際網路領域進行嘗試,工業網際網路我們會持續關注。
5G將會加速IoT的落地,我想到的就是類似微基站的場景。
談到5G,王永虹還是頗為樂觀。
「5G的到來會使得手機、平板等移動通訊設備成為一個微基站,包括眼鏡、手環,甚至衣服等都將通過5G連接到手機網絡,而WiFi也將作為5G在家庭應用場景中的補充技術繼續發展。」
簡言之,「5G+WiFi將成為未來主流接入技術。」
王永虹也向雷鋒網透露,慶科信息在今年將會有5G相關新品推出。
5G能為各應用領域帶來什麼尤其能為近親IoT帶來什麼,這是當下一個熱門問題。業內基本上可以看到兩類觀點,一部分人認為5G將會會帶來一場變革,無論是在傳輸速率,還是諸如5G切片帶來的時延、帶寬、穩定性上都會帶來很大的提升;也有部分觀點認為,由於5G標準在調製上並沒有改變,在編碼上雖然採用了較先進的LDPC和Ploar編碼,但是對系統容量提升不大等原因,其實並不會帶來太多改變。
每次技術在落地之前都會有雙方論戰,雷鋒網認為,5G首先在傳輸速率上必然會帶來一定的提升,不過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否有現在行業期望的那樣高,為IoT、機器人、AR/VR等領域帶來跨越式升級,還難以預見。
慶科信息早在2012年第一次與海爾合作,推出海爾的第一款WiFi聯網紅酒櫃;2013年,與美的合作,推出美的的第一款WiFi聯網空調,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這是慶科信息在智能家居領域最早的嘗試,也是慶科信息能夠在當下智能家居爆火的情況下得以有一席之地的基礎。
真正使慶科信息在智能家居領域站穩腳跟的,其實還是它在WiFi模組和物聯網平臺領域的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王永虹認為,「當下智能家居的另一個趨勢是地產廠商的入局,這將打破智能家居現有格局。」
中國有超過100家百億級地產廠商,隨著國家的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趨勢,之前只有設備廠商和平臺廠商的智能家居市場,在迎來地產廠商這一新入局者後,將會帶來新的局面,同時也會加速智能家居從概念走向落地。
地產廠商現在有一個新的概念,空間服務廠商,除去現在賣房子這一業務模式,未來大部分地產廠商會利用他們離用戶近的優勢去做空服務運營商。
王永虹認為,未來2-3年,智能家居遊戲規則將被再次改寫,智能家居整個市場格局將會隨著地產廠商的入局有很大改變。而這樣的改變,也會給慶科信息帶來更多機會。
「明年你會看到地產開發商開始在這裡(AWE展會)擺全屋智能方案了。」王永虹感慨道。
相關文章:
阿里雲大變革:張建鋒全面闡釋新戰略,雲成為阿里巴巴經濟體技術底座
阿里雲六大IoT相關平臺公測、升級,聯合美的推出定製晶片及智能家電OS平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