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戴欣怡
「我們通過對食堂菜類的稱重,對飯菜的營養搭配打分記錄,我們發現食堂飯菜一定程度上存在營養過剩。對此,我們改進了食堂午餐的膳食搭配……」
每年10月16日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的世界糧食日,與此同時,聞濤小學為期3周的「PBL課程:21日節約糧食習慣養成記」,也在世界糧食日當天進行成果展示。除了在學校開展文明用餐、「光碟」行動,這次成果展示,孩子們還向學校提交了一份自己設計的營養菜單。
校園餐飲浪費,孩子們的挑食、偏食,是重要原因之一,告訴孩子均衡營養飲食的必要性,也是節糧課程的第一步。為此,聞濤小學開發獨特的營養搭配「探.聯」課,融合語、數、科、音、美、勞動、綜合等學科構成系列課程,從膳食營養的角度,教育孩子們合理飲食、節約糧食。
語文課上,一場關於 「現代人到底該怎樣飲食」的辯論,開啟了孩子們關於營養膳食的探究。到底應該營養搭配,飲食均衡,還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課堂上的正反方辯論得不可開交,但最後一錘定音的,是一張均衡膳食營養寶塔圖。
科學老師錢軍紅告訴錢報小時記者,「孩子們的挑食,表現在只吃喜歡的菜,不愛吃的菜一概不碰,這不僅會造成餐飲浪費,營養健康也跟不上。所以,要先告訴孩子們,怎樣的飲食是合理的,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分別都含有哪些營養。」
通過拋出問題,孩子們學習了均衡膳食營養寶塔圖,還活學活用,研究起了食堂飯菜的營養搭配。在錢老師的指導下,五年級學生午餐時還做了記錄表,對午餐食物進行實際稱重,估算每頓中餐的營養搭配情況,並配合調查班級剩菜剩飯重量,繪製出自己的美食配置營養類型圖,同時給學校食堂提出了改良營養均衡搭配飲食的建議。
記者翻看了不同小組設計的營養菜單,孩子們都根據剛學到的「寶塔圖」來配置飲食,5層食物考慮到了一日所需營養,穀類、蔬果、魚肉蛋類等等都囊括其中。孩子們把自己愛吃的食材放進菜單,細心標註好克數,完成了一份營養又合心意的中餐食譜。
學校也表示,孩子們設計的營養菜單搭配,經過改進後將提交給食堂。學校中餐也會採用學生自己設計的食譜,均衡配置營養,讓孩子們可以吃到營養美味的午餐,實現光碟行動。
「21日節約糧食習慣養成記」,旨在讓孩子們明白「民以食為天,民以禮為先」的道理,從根源上解決浪費行為,並對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延續。
除了營養搭配「探.聯」課,學校新學期還在校園內開闢了一片小農場,徵集學生通過數學丈量土地分責任田,包幹到班級,讓孩子們在校園內進行農事體驗。
創意設計小農場、農場示意圖和各個班級的責任牌,小「菜農」的上崗實踐儀式感滿滿。授牌的同時,每個班級還收穫了一包種子,種在自己班的責任田上。語文老師也向記者透露,接下去四年級的語文課,還會讓孩子們做觀察日記,記錄下種子發芽長大,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
不光如此,「糧食節」課程還包括餐桌禮儀、「光碟」行動、為你讀詩、憫農新唱等6個項目,通過系列課程的設置,使全體師生認識到,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21日節約糧食習慣的養成記,讓孩子們逐漸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學校也希望,為期三周的節糧教育,糧食節的成果展示能成為一個引子,鼓勵學生們繼續保持,進一步成為文明優雅、熱愛勞動、節約糧食的小標兵。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