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痔瘡or腸癌?竟是淋巴瘤!

2020-12-20 39健康網

  梁老伯這大半年來經常腹痛便血,起初他以為是胃炎和痔瘡,自己買了點藥吃,不管用;後來覺得不對勁,去醫院看病,懷疑是腸癌;經過詳細檢查,最後發現是惡性淋巴瘤。專家提醒:痔瘡、腸癌等都可能出現便血,消化道的淋巴長了腫瘤,也可以表現為出血。「大便帶血不可忽視,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有針對性地治療。」

  醫生勸他,回家該幹嘛就幹嘛

  梁老伯家住泉州鯉城區,今年60歲。從去年開始,他時不時感覺腹部疼痛,大便還帶血。他想肯定是痔瘡,就沒在意,也沒告訴家人。到了今年年初,便血越來越厲害,他心知不妙,便到當地一家大醫院診治,醫生說可能是腸癌,檢查卻發現,他的結腸部位長了淋巴瘤。

  拿著寫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診斷報告,梁老伯蒙了。

  便血可能是腫瘤 千萬別大意

  專家表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惡性淋巴瘤的一大類型,臨床表現為淺表淋巴結腫大或形成結節腫塊、體內深部淋巴結腫塊、結外淋巴組織的增生和腫塊等。「淋巴瘤的一大特點是,病情複雜表現多樣,很容易誤診漏診,病人常常看了好多科室,繞了一大圈才找到血液科,延誤了治療時機。像梁老伯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淋巴瘤最常見的症狀是淺表淋巴結的無痛性腫大,但並不代表摸到淋巴結就一定是得了淋巴瘤。人體的淺表部位中,頸部是最容易產生淋巴結的部位,也是最容易被老百姓發現淋巴結的部位。但我們知道,口腔是與外界最廣泛接觸的器官,非常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導致口腔和咽喉部炎症。而淋巴結腫大恰恰是一種針對炎症的防禦性反應,因為淋巴細胞的聚集有利於發揮免疫治療的作用。

  除了淋巴結以外,淋巴瘤還可以發生於人體的各個器官,我們稱之為(淋巴)結外淋巴瘤。最常見的結外淋巴瘤發病部位是胃部,其他包括結腸、肺部、乳腺、睪丸等,根據發病部位不同也具有相應的症狀。同樣,結外淋巴瘤的診斷也需要依賴於各種檢查如胃鏡、腸鏡以及針對各種器官的穿刺活檢等,這就需要接診的臨床醫生對於淋巴瘤整體的發病部位具有全面的認識,並能夠進行必要的鑑別診斷。

  除了淋巴瘤佔位導致的臨床表現,某些類型還具有一些淋巴瘤的相關全身症狀,包括發熱(>38度)、盜汗和體重下降(>10%),我們稱之為淋巴瘤的B症狀。對於具有上述典型症狀的人群,再結合淋巴結或腫塊的表現,我們要高度懷疑淋巴瘤的可能。

  淋巴瘤目前沒有可靠的血液指標

  就目前為止,淋巴瘤直接的發病因素還不清楚。一直以來,機體的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被認為是淋巴瘤發病的原因之一,畢竟淋巴細胞原本就是行使免疫功能的。除了免疫功能以外,某些病毒和細菌的感染與某些特殊類型淋巴瘤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比如EB病毒和Burkitt淋巴瘤和NK/T細胞淋巴瘤有關,幽門螺旋桿菌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瘤有關,這就需要我們對於這些特殊人群加以注意。

  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是能夠通過抽血化驗早期發現淋巴瘤,很遺憾目前沒有可靠的血液指標。但我們通常會進行血常規的檢查,主要是明確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數目,淋巴比例是否正常,因為淋巴瘤很容易侵犯到骨髓,引起包括血細胞計數下降和淋巴比例升高的現象。此外,淋巴瘤患者往往會存在血液中乳酸脫氫酶、β-2微球蛋白或者血沉升高的現象,這些指標通常被用於判斷淋巴瘤患者的預後和治療效果,目前用於早期診斷的價值還有待研究。但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指標的變化再結合其他症狀體徵來綜合加以判斷,並定期隨訪。

相關焦點

  • 長沙一七旬老人便血當痔瘡,自行去藥店買痔瘡藥卻仍便血,一查才知...
    71 歲的袁爺爺(化名)3 個月前發現大便中帶血,以為是痔瘡出血,就一直沒去醫院檢查,自行買了痔瘡栓使用。4 月初,袁爺爺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就醫,經過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袁爺爺被確診為直腸癌,入院接受治療。醫生提醒,出現便血是明顯的肛腸疾病的信號,不可忽視。
  • 大便帶血除了痔瘡,可得懷疑腸癌!排便的4個異常,要當心
    很多人疾病耽誤治療源於對疾病的了解不多,自行判斷疾病的時候症狀相混淆,明明出現的是腸癌卻誤以為是普通的痔瘡,可能耽誤治療,病情錯誤判斷的情況下影響健康。痔瘡雖然也是常見疾病,但是其危害程度沒有腸癌那麼高,因此在發現疾病的症狀之後要正確區分,不要混淆了。
  • 他以為只是普通的痔瘡,沒想到竟然是三期腸癌!
    45歲沈先生,有便血情況很久了,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正常現象」,沒想過就醫治療。
  • 以為是痔瘡,不料卻診斷為腸癌?排便4個異常,警惕是腸癌前兆
    而如果近期大便不成形、一天內多次大便、腹瀉便秘交替出現,且持續兩周以上仍然沒有好轉,就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與腸癌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腸道功能紊亂有關。隨著腸癌不斷增長,本就會佔據腸道空間,且癌腫還會壓迫排便感受器、刺激腸道黏膜,繼而讓患者產生排便錯覺,導致裡急後重感出現。4、便血便血是直腸癌的最大表現,這種便血和痔瘡便血完全不同。
  • 便血是腸道「預警燈」,常見四個病因,要懂得辨別
    ·痔瘡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大部分是在飲酒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是排便的時候太過用力,使得痔瘡破裂出現了便血的情況。·腸癌腸癌往往也會出現便血的情況,這是因為癌腫出現了破潰出血,腸癌的便血,一般為大便表面帶著血液和粘液,有的長時間沒有排便還呈黑色,往往還會伴隨著排便習慣或性狀的改變。
  • 勿把「早期腸癌」當「腸炎」!
    腸癌更是跟很多腸道疾病都不易區分,如結腸炎、腸結核、腸道息肉、淋巴瘤以及痔瘡、肛瘻、阿米巴腸等。 下面我們來普及一些腸炎和腸癌的知識,了解兩者的異同,做到科學判斷,科學防癌。
  • 八成患者忽視腸癌信號 上海腸癌公益普查啟動
    據最新統計,上海社區居民腸癌發病率從常見惡性腫瘤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多數患者忽視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等早期危險信號,防癌意識差、早期篩查率低的問題非常突出。9月1日起,由上海肛泰醫院主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醫博「健康1+」專項基金協辦的「上海大腸腫瘤公益普查」項目正式啟動。
  • 女孩每天放屁數十次,一查竟是腸癌Ⅲ期,放屁是腸癌的「信號」?
    再回到案例中講到的女孩,每天放屁數十次,這本是個正常的次數,因此與腸癌聯繫就不那麼大。當然了,放屁次數的增多或者減少,也確實與腸癌健康狀況相關。再說,我們並不能通過放屁次數來推測腸道是否出現了問題。關於腸癌的早期症狀,更多的是相較於放屁這件事,更加「嚴重」的症狀了。比如說便血,當然要先學會區別於痔瘡。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
    患者約50歲左右,體型微胖,便血已經有半個多月了,也沒有什麼食慾。據患者自述,最近半個月,她的體重下降了五六斤,一直以為是拉太多、吃得少引起的。迅速消瘦是腫瘤的一大症狀,再加上頻繁便血,我的第一感覺是有腫瘤的可能性。
  • 腸癌的前兆有哪些?
    「我沒有腹疼,也沒有便血,只是大便變細,次數增多,一天拉3次。」提起病情,肖女士不敢相信,驚魂未定。腸癌,近幾年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可能和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腸癌早期的時候症狀多不典型,甚至沒有任何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忽視,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為了降低腸癌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今天小九就來介紹一下腸癌的基礎相關知識,以幫助大家做好防患工作。正常情況下,一天幾次大便才正常?
  • 54歲大叔暴瘦20斤,查出腸癌,醫生提醒:腸癌常有4個信號
    有位54歲大叔暴瘦20斤,自己沒當回事,但他的妻子覺得這是不好的預感,拉著他去檢查,結果查出腸癌。醫生告訴大叔,其實除了暴瘦,身體還給出過其他信號,但都被他忽視了,腸癌有4個信號,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哪怕只佔了一個,也要警惕,早點篩查。腸癌有哪4個信號?
  • 有一種粗心很致命:錯把直腸癌當痔瘡!3個區別千萬不要忽視
    核心提示:小常,一直患有痔瘡,今年6月,斷斷續續出現過幾次便血,也就沒太當回事(便血是痔瘡主要症狀之一)。隨後,單位安排的一次體檢,顯示糞常規異常,後被診斷為「感染性腸炎」,藥物治了一段時間,也沒好轉跡象,複診時又成了「混合痔」。直到月初,小常出現了疼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症狀,這時他.....
  • 便血是患上腸癌?醫生提醒:或與這6個疾病有關,需對症治療
    除此外,內臟器官、其他組織也可能會發生出血症狀,可通過嘔血、便血等表現出來。由於近些年腸癌較為高發,且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所以也出現了很多關於腸癌的科普文章。在眾多介紹腸癌的內容中,都提到了一種腸癌的典型表現,它就是「便血」!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就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它們很可能是身體向你釋放的訊號,預示著腸癌的發生。 1.便血 腸癌患者消化道內的腫瘤破潰,則會導致便血的情況出現。大便中帶有暗紅血色、粘液排出、腥臭帶膿帶血的糞便都是危險的訊號。
  • 大便帶血,別再傻傻以為是「痔瘡」,實際卻是大腸癌來臨的徵兆
    71歲的袁爺爺(化名)3個月前發現大便中帶血,以為是痔瘡出血,就一直沒去醫院檢查,自行買了痔瘡栓使用。 4月初,袁爺爺到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就醫,經過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袁爺爺被確診為直腸癌,入院接受治療。醫生提醒,出現便血是明顯的肛腸疾病的信號,不可忽視。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警示?醫生提醒:這3個症狀才要提高警惕
    其實,在臨床症狀中沒有明確的說,經常放屁和腸癌有直接的關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放屁次數增加呢?腸癌的警示到底又有哪些呢?研究表明,放屁和腸癌真的沒有直接聯繫。它也不是腸癌的信號燈,腸癌的信號燈另有其人。哪些症狀是腸癌的警示?便血便血是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症狀。腸癌引起的便血一般為暗紅色,量較少,血常常與大便相混,多為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
  • 腸癌在身體「作怪」,大便可能出現4個異常
    比如以下幾個大便異常,就可能是腸癌發出的信號:1、便便瞞著你「減肥」了要知道,人的腸道就是一個空曠的圓柱狀,當食物殘渣隨著小腸流入大腸內後,它們會在此處不斷堆積,被腸道黏膜吸收最後一點水分和營養物質,最終進入直腸內準備排出。
  • 經常放屁,是腸癌的信號嗎?這4個小細節要留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腸癌變成了這幾年比較高發的一種癌症。所以大多數人對此非常警惕,往往身體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腸癌?畢竟癌症的治癒率並不是很高,所以大多數人對此比較害怕。甚至現在的朋友圈推文,還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如果頻繁放屁,很可能是腸癌的表現!這也讓許多聞腸色變的人,在看到這一說法後,趕忙與自己平日的行為進行對照,甚至還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擔心自己已經患上了腸癌。但醫生則表示,雖然持續性放屁,有可能是腸癌的原因,但也並非是絕對的。
  • 多年痔瘡女孩為你分享:痔瘡長肉球,便血就用這個準沒錯!
    而且,痔瘡可不會憐香惜玉,一旦發作起來真的讓人痛不欲生,那種坐立不安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體會到,這時候如果給我一把阿拉丁神燈,我一定會說出自己心中最大的願望「讓痔瘡有多遠滾多遠,再也不見」。患上痔瘡後我才發現,對於女生而言帶來的最大痛苦並不是疼,而是疼的忍受不住還不好意思看大夫,實在是太尷尬了。
  • 當心痔瘡「掩護」下的直腸癌 8成大腸癌被誤診為痔瘡
    解放軍蘇州100醫院肛腸科馬修文主任指出,大約有50%~80%的大腸癌患者,初期被誤診為痔瘡。馬修文主任說,大腸癌的誤診率之所以這麼高,主要是腸癌與痔瘡的臨床表現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大便帶血、肛門墜脹感、大便次數增多等。當人們身體出現不適,首先考慮的可能就是痔瘡。更有患者自行到藥店購買藥物,自診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