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處於哪個時代,幸福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心理學家彭凱平認為:
1、我們完全可以快樂地過一生
人是可以找到快樂、發現快樂、創造快樂的,關鍵是還可以感染快樂,快樂是具有感染性的,它是一個有功德的事情,不是說一定要先吃得苦中苦,我才有可能得到快樂。我們完全可以快樂地過一生。
2、於生活點滴之中體會「福流」
當代的成年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心多用,我們不得不做很多事情,做事情往往不是有始有終,只是大的結構裡的一個螺絲釘,這樣很難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價值、成果,福流感就很難產生。所以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終、專心致志、沉浸其中就容易產生福流。
3、幸福感最終得益於心靈的解放
我們人的進化是選擇出來的優勢,就是我們人類其實是要活出自己的快樂,活出自己的幸福、活出自己的健康、活出自己的意義,這是我們人生活的本質的目的,要不然我們來這個世上幹什麼,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活出愉悅、活出燦爛、活出非凡。
佛學提倡覺悟,覺悟就是要超脫凡人俗人大家的想法和做法,這就是一種自由和得到的感覺。所以人需要一種覺醒和覺悟,這個覺悟和覺醒實際上是一種心靈的解放,對我們幸福感是很重要的。
4、未來最需要哪一種人才?
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標準,未來需要人工智慧不能取代的人才。一定要把人的優勢挖掘出來,凡是機器做的不如我們的,一定要去發展。
第一是複雜思維,就是無限的想像力。機器都是按照過去的程序、經驗來決定它怎麼做。AlphaGo能打敗圍棋高手,因為有上千本棋譜,上萬個棋局。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發散思維能力,因為機器暫時做不到。
第二個優勢是溝通的優勢。機器到現在為止一聽就是機器,但是人類說話有特別神奇的魅力,甚至不說都知道什麼意思。機器做不到點到為止、聽話聽音、弦外之音,這都是我們人的優勢。
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要培養會說話、會表達、會溝通、會感染、會宣傳、會召喚,這些能力絕對需要。還有一些能力機器也不如我們,像同理心,察言觀色的能力、自控力、道德心,重要的決策還是要人來做,不能交給機器。
他山之石
另外。心理學家Kernis和Goldman對心理幸福感提出6個維度
維度1: 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
我們或許常常無法像接納我們的積極面(如同優秀、聰明、勤奮等)一樣客觀地去接納自己的消極面(如懶惰、自私、憤怒等),因真實的自己不那麼完美而感到羞愧和自責。但事實上,能夠出生在這個令人驚嘆而又可愛的星球上,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源於接納真實。Wood的研究發現更具真實性的個體會表現出較高的自我接納,能夠不壓抑自己的本真。接納一切,這很重要。所以無論是對自身的價值、或是有待改善的品質,先接受下來,才是邁向改變的開端。
維度2: 與他人的積極關係(positive relation with others)
積極的關係帶有互惠、真誠、尊重邊界、獨立、適度依賴、共同進步的特點。塞利格曼的研究顯示,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擁有更多豐富而充實的社交生活,更喜歡參與群體活動。
在關係中,我們或許因為過去受到的傷害,而害怕內心的剖白,將自己保護起來。但只要帶著愛和感恩,堅守自己的真實性,我們一樣可以建立積極的關係。因為真實性對個體的社會適應至關重要,Brunell的研究指出真實性程度高的個體在關係中表現出了更多包容、信任、分享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以及自我暴露的行為。所以真實的個體才更為人們所喜歡,更容易獲得社會支持。
維度3: 自主性(autonomy)
自主性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懂得取捨和過濾,同時承擔責任。對自己的認知、態度和行為負責,並掌控自己的情緒。不會將責任推卸給別人,或是替對方承擔責任。真實性之於自主的重要性,就如同May(1967)的觀點,真實性就是真實地體驗到自身的存在,接受自己的獨特性,通過施展自我的自由來實現個性,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自由決定自己命運的真正的人。
維度4: 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
成長的過程需要不斷整合自己的多重身份和多元自我,走出固有領地挖掘自身潛能,創造更多的自我價值。隨著成長,我們都會慢慢地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知,對世界有更豐富的理解,博聞強識,實現心智的躍遷升級。
心理學家Ryan等人提出,真實性可以促進個體最充分的發展和自我提高。不僅是內在反饋會提高自我價值感,他人的積極反饋若與真實自我直接相關,也能提升自我成長。反之,當個體行為遠離真實自我時,即使獲得了積極結果也難以從中獲得成長,因為他人反饋是建立在虛假狀態之上而非真實狀態。
維度5: 生活目標(purpose in life)
「最幸福的狀態,應該是總有一個踮起腳能夠著的目標,吸引你踏踏實實,始終往前走。」終極幸福或難尋覓,但活在當下,關注眼前的事而踏實努力,傾注自身的激情和創造力時,我們可以收穫很多小確幸。真實性意味著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生活,全神貫注地忠於自己認定的目標,也意味著將不切實際的目標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不再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必追求與他人的比較,最終轉向一種對自身經驗開放、友好、關係密切的生活目標。
維度6:環境控制(environment master)
對環境的控制能力也是幸福感的維度之一,它要求我們能夠洞達事理,勇敢而真實地面對環境中存在未知和不確定性。外在的環境往往可以檢驗我們是否對自己足夠的真實,我們的追求、興趣或價值體系常會與周圍的環境發生碰撞,如果全然被環境驅使,就有可能產生衝突。相反,了解自己之後真實的堅定才更令人心安。所以具有較高真實性的個體會更具有對環境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