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蔥薄餅,一種讓潮汕人在睡夢裡都會想念的甜香

2021-02-07 潮州生活

朋友圈每天分享精彩資訊,歡迎爆料交流!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添加我!



這是什麼?看上去好像很好吃的樣子!




它的大名是糖蔥薄餅,又叫「鴨潭糖蔥」,是一種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它還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五味的調和」中露過臉呢!


為什麼叫「鴨潭糖蔥」呢?這是因為該小吃起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



糖蔥薄餅是由一層圓形的薄餅皮包住裡面的長條狀的糖蔥的,形狀是跟名字很相符的。


糖蔥是長條狀,中間有許多通孔,像是多個蔥孔並排粘在一起,合格的糖蔥必須有十六個大孔,每個大孔周圍又有十六個小孔。顏色雪白,所以叫糖蔥。而薄餅皮是在一爐上烙熟的,也是白色的,很薄的一張圓餅。糖蔥撒上芝麻,用薄餅包起來,就可以吃了。




別小看這種小吃,這傢伙可是歷史悠久哦!糖蔥薄餅始創於明代萬曆年間,流傳於潮汕民間四百年,可稱之為「潮汕的最小吃」了。


糖蔥薄餅的作法非常特別,不信請看!





首先是熬糖,主要是白糖與麥芽糖。




之後隔水讓它冷卻,過程中要經常攪拌翻動,這個時候糖已經熬成一塊麥芽糖色的糖團。




接著就反覆拉扯,糖塊也慢慢變成白色。




旁邊還放著一個小炭爐,有什麼作用呢?




拉的時候把糖塊放在爐上轉動烤幾遍,防止糖塊變硬。




再繼續不停地拉呀扯呀,像在拉麵條一樣。



最後一道工序:切斷成小片。


以下是蔡瀾博客中關於「糖蔥薄餅」的描述:

這時用刀一切,橫切面上的糖餅氣孔中,出現了很多個孔。一數之下,大孔有十六個,小孔有二百五十六個,絕對不會算錯,神奇得要命。這門代代相傳的手工,已成為藝術,它在明朝已聞名,當年任潮州知府的郭子章已有文字記載:「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





將一麵團在發熱的平底板上一貼,轉一圈後迅速拿起。




圓形的餅皮即形成,輕輕一撕就行。


一張餅皮的出爐大概只需20秒左右,非常快。




拿上一張薄餅,放上糖蔥,再撒點芝麻捲起來即可。



吃法: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子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



糖蔥入口酥脆而香甜,比起其他各地著名茶食來,糖蔥有它特別的優點,和獨具的地方特色。



這是張新民的《守望潮汕》中的一段關於糖蔥和薄餅的描述:


箔餅卷糖蔥又叫糖蔥箔餅,是一種即將消失的潮汕美食,一種甚至讓人在睡夢裡還會想念的甜香。在各種現代精製糖果充斥市場的今天,讓我們乘著民謠的翅膀,重溫一下這種古老的鄉土糖果吧!先說說糖蔥。做糖蔥的主要原料是白糖,要先在鍋裡熬煮成飴,冷卻到合適溫度後才趁熱拉打。拉糖的動作很象北方拉關東糖。糖的韌性大,需要一頭固定才好借力。我小時候看到的多是利用釘在木電線桿上的釘子,每次將糖條中間往釘子一掛,拉長之後兩股合在一起又往上掛。這樣不斷重複拉打,不斷將空氣包含在糖裡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糖條。然後切斷成小指長的段段,成為香酥甜脆的「白糖蔥」。糖蔥,顧名思義就是有蔥孔而且象蔥白一樣潔白的糖塊。糖蔥吃起來松鬆脆脆,入口即化又不沾牙,實在太好吃了。美中不足的是吃時老要掉糖屑,於是有了箔餅卷糖蔥。說到箔餅,也許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吃北京烤鴨時用來包餡的那種薄餅。但潮汕的箔餅要更薄,大約十來張疊起來才相當於北京薄餅一張的厚度。潮汕箔餅也不是用擀麵仗輾壓出來的,而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做成的。做箔餅的人一手捧著稀麵團,往熱鍋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著在鍋上的薄面層隨卻凝固成餅,於是另一手即將箔餅揭起疊放在旁。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地快捷。


這麼神奇的小吃,你不來一塊嗎?在這個機械盛行的時代,這種手工美食真的很難得,也許以後就只能吃到機器生產出來的糖蔥博餅了。


來源:潮汕生活


關注潮州生活,分享身邊的各種趣事樂事,讓你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點擊「閱讀原文」聽說看過的人都說好

相關焦點

  • 潮汕美食之糖蔥薄餅 怎麼做?
    糖蔥薄餅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該小吃起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字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
  • 新亨這家糖蔥傳承四代人,是老人家一輩子的堅守!
    它是一種在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是一種甚至讓人在睡夢裡還會想念的甜香,它承載著很多潮汕人美好的童年回憶。現在,跟隨祥哥重溫一下這種古老的鄉土美食吧!它就是——糖蔥薄餅!糖蔥美味卻製作不易,如今,製作糖蔥的人越來越少。
  • 廣東僑鄉汕頭傳統小吃「糖蔥薄餅」寄鄉情
    」寄鄉情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提起「糖蔥薄餅」這種傳統小吃,潮汕地區幾乎無人不知。72歲高齡的泰國籍汕頭鄉親李泰松30日對記者說:「沒想到今年帶女兒女婿回汕探親,還能吃上糖蔥薄餅。這味道使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和母親在汕頭生活的情景。」  據史料記載,糖蔥薄餅創於明代萬曆年間,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明朝潮州知府郭子章記載:「潮之蔥糖,極白極松,絕無渣滓。」  記者30日走訪汕頭陳記糖蔥薄餅店看到,這一傳統小吃用料雖不複雜,製作卻處處考究。
  • 糖蔥薄餅,潮汕鄉土糖果,獨具地方特色
    潮汕特有的小吃糖蔥薄餅,你吃過嗎?你知道糖蔥裡為什麼沒有蔥嗎?糖蔥這種當地特有的甜食形似蔥段,合格的糖蔥必須有十六個大孔,每個大孔周圍又有十六個小孔。通體雪白,所以叫糖蔥。這是一種用料簡單但工藝複雜的小吃,原料只有白砂糖和麥芽糖,按10:3的比例,熬煮成糖水,期間需要不停的攪拌,熬糖最緊要的是控制好濃稠,熬好糖漿,需要進行冷卻。糖漿凝結成糖塊完全固化冷卻後,進入下一道程序——摔糖,摔糖不是摔,而是扯。最傳統的做法是掛在木樁上,藉助木棒反覆推送、拉扯,棕糖色的糖漿會慢慢變成乳白色,通過對摺扯開,反覆多次,就可以扯出漂亮的糖膏。
  • 糖蔥薄餅,酥脆美味,甜而不膩,吃起來著實過癮
    今天小陳想和大家介紹的是潮汕的又一大特色小吃——糖蔥薄餅,這種小吃最出名的產地剛好就是在小陳的家鄉附近,那裡常年盛產糖蔥薄餅,而且有非常多的人買,逢年過節,也可以當作送禮佳品。所以,那裡的糖蔥薄餅也是出了名的好吃,小夥伴品品這款小吃是否符合你們的胃口呢?糖蔥薄餅是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小吃之一了。
  • 糖蔥薄餅,一種即將消失的潮汕美食,是來老城區必吃的特色小食
    糖蔥薄餅是潮汕特色小食,在老城區的一些小商鋪常常會看到糖蔥薄餅的手寫招牌。乍聽這個名稱,你會不會也跟小編一樣,覺得這東西應該跟蔥有關,就如我們常吃的蔥油餅乾類似。然而當你真正看到這款小食的時候,真的會大吃一驚。
  • 清明時節,吃糖蔥薄餅
    潮汕地區,清明吃薄餅的習俗,也有些特色。古俗,立春日食春餅,只有閩粵之間漳潮州是在清明吃春餅。 這種習俗的起因,在漳州有一個傳說:清初,鄭成功攻漳州,守城而死者無棺可斂,只能用草蓆卷了下葬。後來,清明就用卷薄餅來祭拜他們,以示紀念。 民間遂有清明吃薄餅的習俗。
  • 帶你走進潮汕,領略潮汕風味——潮汕糖蔥
    今天,小編小鹿給各位介紹下我們潮汕的名小吃——糖蔥薄餅。糖蔥薄餅的歷史長遠,相傳始創於明代萬曆年間,是潮汕人讓人讚嘆的手藝。糖蔥的原料主要是白砂糖,印象中的糖蔥有好幾米長那樣,從頭通至尾有空孔,與蔥孔一樣,其形狀呈長條狀,通孔就像是很多個蔥孔並排地粘在了一起,雪白的色澤,當地人稱之為糖蔥。在潮汕地區,糖蔥中的「蔥」和「聰」是諧音,因此,在潮汕地區的人們將糖蔥作為聰明、聰慧的象徵。潮汕的許多區域都會將其當作供品來敬奉孔子,因而來祈福家中孩子在學業等方面能夠聰慧、明理。
  • 揭陽有四代傳承做糖蔥薄餅,他們堅守著甜蜜事業
    糖蔥薄餅是一種潮汕地區廣受歡迎的小吃。把一張麵皮薄餅鋪開,放上一塊雪白的糖蔥,撒上碎花生、黑白芝麻等,用薄餅包起來就成了一道美味。在揭東區新亨鎮碩聯村,有間老牌糖蔥薄餅店,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有著上百年製作糖蔥的歷史。許叔是這家店的主人,一大早,他和兒子兒媳都在為製作糖蔥薄餅忙開了。許叔首先用柴火準備熬糖蔥。
  • 自成一派菜系的潮汕甜食,糖蔥薄餅,好吃不甜膩
    要說玩潮汕菜,可能三天三夜都是說不完的,今天就特別地提起一道很有特色的菜就行,那就是糖蔥薄餅。它可以說是在全世界上,最特別的蔥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說是糖蔥薄餅,可是它並不是蔥做的。而是因為這潮汕特有的甜食,形式蔥段,通體雪白無垠,故名糖蔥。它完全是由糖製作而成,在吃法上更是與眾不同,它需要包上一塊薄餅,卷上餅的蔥段很想北方的,大蔥醬大餅。
  • 《舌尖上的中國》之糖蔥薄餅,兒時的味道依舊難忘,看得我口水直流啊!
    該小吃起源於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後,很多人都知道了潮汕這一特有的風味小吃...
  • 潮汕糖蔥薄餅的米皮除了包糖以外,還可以有另類的食用方法
    糖蔥薄餅是潮汕地區一道特色風味小吃,筋道的餅皮包裹糖蔥,炒香的芝麻和香菜,咬上一口唇齒留香,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用這個糖蔥薄餅的餅皮來做另外一道方便的主食。餅皮一般賣糖蔥薄餅的攤位有得外賣。我們要清洗乾淨玻璃菜,因為要生吃,最後要在純淨水或者涼白開水裡拖一遍,滴幹水份。記住是玻璃菜,生菜的一種,平時我們吃漢堡時裡面夾的就是這種菜。專門用來生吃或做沙拉的,與平時用來炒或做湯的有一定區別。
  • 舌尖上的潮汕小吃:潮汕的這種「蔥」是甜的,而且還要加香菜?
    潮汕地區小吃眾多,很多來到潮汕的小夥伴就會發現,潮汕這邊的小吃有很大一部分是甜的,像什麼鴨母捻、豆方、酥糖、腐乳餅、朥餅等等這些,另外還有一種特別的「蔥」,它竟然也是甜的,那這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這個「蔥」可不是我們平時做飯的時候用到的蔥,而是潮汕人用糖做出來的,叫做糖蔥。
  • 潮汕人清明時節必備的「抹茶蛋糕」,原來它還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據說這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演變而來的,因為寒食節不能生火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便衍出薄餅這種冷食的吃法,也因為寒食節不能生火,清明在寒食節期間,故古人不敢焚化紙錢而將紙錢掛在墓上或用石塊壓在墓上,稱為」掛紙「,也就是我們潮汕人所說的「過紙」,而現在寒食節現在幾乎失傳,但卻以另一種方式保留在了潮汕人清明節風俗裡面。
  • 上百年歷史的特產,99%的潮汕人都吃過
    糖蔥薄餅04糖蔥薄餅,這個是上過《舌尖中國》的一款地道美食。如果作為過年茶座上的特色小吃,絕對是槓槓的,畢竟有《舌尖》的加持!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可能也就是一款特產而已,但對於小花花來說,這意味著滿滿的兒時記憶。
  • 潮汕人為什麼喜歡用水果蘸醬油?
    你永遠無法理解潮汕人對於醬油的痴迷。喝白粥加醬油,吃油條蘸醬油,各種應季海鮮和蔬菜用白水煮熟了淋點醬油就能吃,哪怕在北方涮羊肉,火鍋蘸料還是只要一小碟醬油。「總覺得在一眾香氣奔放的熱帶水果裡,火龍果吃起來最是無聊,像個甜絲絲卻了無情趣的老好人。但是把它冰好,切塊,蘸醬油,神反轉來得如此簡單。滷汁的酸甜鹹增添了層次感,把平平無奇的火龍果點化得特別有趣。」「安利水蜜桃蘸醬油!冰的更好!」
  • 為什麼在深圳的潮汕人這麼牛?
    據不完全統計 深圳有幾百萬潮汕人在此拼搏、創業 所以深圳也被稱為 潮汕人的「第二故鄉」
  • 潮汕人的早餐||食糜配雜鹹,在外遊子的想念
    【炒紅肉】紅肉是一種小型的貝類,兩個殼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通常右殼大於左殼,中文統一名稱分別為紅肉河籃蛤、尋氏肌蛤、中國綠螂。做法:洗乾淨然後用蔥爆炒,因為本身就帶鹹味,所以不要再下鹽,但可以少量加一點醬油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