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形式傳承龍舟文化
以往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要吃粽子紀念屈原以外,賽龍舟是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然而,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很多地區相繼停辦龍舟賽,讓人們的節日生活變了模樣,但即便如此,在疫情中的傳統佳節裡,龍舟傳承者就像衝刺的龍舟,正乘風破浪,進發前行,停賽不停步,用多種形式傳播同舟共濟、奮勇向前的龍舟精神,並沒有褪色。
端午佳節 雲端賞美景
目前,大型公眾聚集性活動還應儘可能避免,因此,在今年端午佳節,龍舟慶典活動在多數省市被按下了暫停鍵。儘管線下活動暫停,但端午和龍舟的精神內涵,卻通過各種不同活動的線上演繹,在社會發展全面復甦的背景下,彰顯其獨特意義。
據了解,內蒙古博物院舉辦的端午節歷史文化短視頻活動,通過網絡推送,以卡通形式為觀眾介紹端午節習俗,挑選與端午相關的文物,與觀眾一起賞文物,品民俗。同時匠心設計了10道端午知識和文物知識題目,以網絡答題方式推出「龍舟競渡 出『粽』超群」端午文化知識大比拼等創新文化活動,讓大家感受節日氛圍。
在廣東,雖然龍舟競渡和賞龍船等大型活動難以進行,但不少地方仍進行了相關龍舟的線上文化展示,雖然不能在河道上見到龍舟,但龍舟更多地出現在許多網絡平臺上,龍舟展示、龍舟文化講解、傳統龍舟製作技藝演示,龍舟傳承者們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更深層次拓展了龍舟文化傳播的邊界,不斷豐富和拓展傳統節日的內涵,讓龍舟文化千載傳承而歷久彌新。
抗疫前線 我們在行動
王坤明是聊城大學龍舟隊的一員,在校的三年多時光中讓他深深地熱愛上了龍舟項目,並隨校多次在中華龍舟大賽上取得佳績。現任聊城大學龍舟隊團支部書記的他,在這次疫情中配合小區進行防疫工作,在學習好有關疫情防控的措施後,投身志願者工作,成為小區進行疫情阻擊攻堅行動的一份力量。
王坤明說:「疫情防控志願工作的首要內容是積極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對小區完成疫情地毯式排查,挨家挨戶地解釋來意,統計防控數據,掌握好隔離情況和流動情況。同時協助社區完成出入登記和體溫測量工作,雖然有時一站就是一天,但作為龍舟人責無旁貸,我也會繼續用行動詮釋我們同舟共濟的龍舟精神。」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龍舟隊隊長徐文超在疫情最嚴重時期,自告奮勇加入到防疫志願者一線,協同檢查人員一起為出入村人員量體溫,做健康登記,他還經常參加人員相對薄弱的夜間防疫工作。徐文超說:「有條件有能力的龍舟運隊員就應該投身到當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去,發揚吃苦耐勞、同舟共濟、敢於擔當的龍舟精神。」隊員們也紛紛響應。
龍舟文化傳承的接力人,為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貢獻力量,敢為人先、齊心協力的龍舟精神,在疫情中展現出逆流勇進、奮發有為的時代內涵,激發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活力。(轉自7月9日《中國體育報》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