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富豪群體更多
日本的人均GDP確實更高,但是有錢人並不一定比中國人更多,截止2019年末日本總人口約為1.25億人,GDP總量為4.971萬億美元;中國的總人口約為14億人,GDP總額為14.36萬億美元。
我們按照最常見的二八定律來說,那麼中國有14*20%=2.8億的有錢人,對應的GDP為:14.36*0.8=11.488萬億美元。2.8億人對應的11.5萬億左右的美元相比於日本的1.25億人對應的5萬億左右的美元,誰更有實力?顯然中國。
所以說,雖然日本的人均GDP比我們高,但是日本的有錢人數量並不一定比我們多,我國的有錢人多,相應的到日本爆買的人數肯定也會多於日本到中國爆買的人數。
製造業差距
我國是製造業的大國,但還不能算製造業的強國,很多產品我們可以製造出來,但是製造的質量還比不上歐美日,比如汽車,比如家電;以中央空調為例,目前最有名的為日本的三菱,其次為日本的大金;第三為日本的日立;國內的第一空調品牌,格力最多也就是超過松下,與日立還有小幅差距,更別說美的、奧克斯這些了,所以說在本土有明顯更好質量的產品下,日本人當然不會到中國爆買了;同樣的,汽車也是這麼各例子,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等等品牌整體質量也高於國內的長安、比亞迪、一汽、力帆、眾泰、奇瑞等等,所以說別人根本不需要跑到中國爆買。
總結
並不是說日本沒有到中國買買買,但是從兩國的貿易產品來看,日本主要向中國購買能源、礦產、棉花、煤礦、鈾等日本稀缺的原材料;而工業品較少,根本的原因日本的工業技術水平高於我們,所以日本的民眾會選擇本國的產品,而不是中國的產品。
現在國內很多商品做廣告喜歡標稱歐盟標準、日本標準……原因就是人家標準定級確實比較高,所以有消費能力的人願意多花錢去買品質。而且中國人本來就有旅遊購物的習慣,就連去外地玩一圈都要買一堆東西,何況是出國。
但是人家有錢為什麼沒有來中國爆買呢?因為日本來華旅遊的人並不多,而且日用品確實沒什麼值得人家千裡迢迢往回帶的,我們有的人家都有,而且標準只高不低。所以日韓來中國旅遊的,往往是買些紀念品之類的,但這類東西換誰也沒必要用得上「暴買」二字吧?
日本暴富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和中國現在一樣,到哪都是買買買,現在發展速度放慢了,收入三十年沒增長。日本從1995年到現在幾乎沒漲過工資,物價到是漲了不少,再疊加通貨膨脹等因素,日本人購買力連1995年的一半都不到。所以收入雖高,但年輕人幾乎攢不下錢,工作壓力也很大,假期少,就更沒有爆買的機會和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