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高考模式下,學生要學習和參加考試的科目是固定的。理科生需要參加語數外和理綜的考試,文科生需要參加語數外和文綜的考試。高考考試結果,直接決定了學生就讀什麼樣的大學,因此大家對高考非常重視。
既然考試的科目是固定的,也就沒有必要去糾結哪些科目比較難了。反正都要考,反正都要學,就算再難也沒有辦法。不過到了新高考模式,高中階段各個學科的難度係數,就備受家長和學生的關注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新高考模式?
之前不少省份實行的是3+X的模式,也就是說,學生除了必須要考語數外3科之外,還需要考文綜或者理綜。大家都知道,文綜理綜的科目固定,也就是說在之前的高考模式下,學生除了選文科和選理科,不能自己選擇考試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考試的科目。一開始的選擇模式為3+3,學生依然要選語數外3科,剩下的3科可以自己選擇。後來在這一模式下,選擇物理的學生較少,就改成了3+2+1模式,學生必須選擇歷史或物理。
可以看到,新高考模式給學生帶來了很大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想要報考的科目。這樣一來,高中哪些科目受到學生歡迎,哪些科目沒那麼受歡迎,就一目了然了。這裡我們就來具體看看相關情況。
在新高考模式下,各個學科的受歡迎程度如何?
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到,在新高考模式下,各個學科受歡迎程度是存在差異的。目前學生必須在物理和歷史兩個學科中選擇一科參加考試,那麼這兩個學科誰更受歡迎呢?從數據上來看,選物理的人要比歷史的學生更多一些。
從備選6個學科來看,選擇生物的學生最多,據統計目前有64.44%的學生選擇了生物。6個學科中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學科應該是政治,目前只有38.14%的學生選擇了政治。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學科,報考人數差距還是挺大的。
不過受歡迎並不等於學習難度低,不受歡迎也不等於學習難度高。學生在進行學科的選擇時,除了要考慮學習的難易程度問題之外,還要考慮個人的興趣、未來的專業選擇問題。專業的選擇和科目的選擇,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如果學生要報考一些偏理工類的專業,在選擇科目時大多要選擇物理。如果學生要報考一些偏文史類的專業,肯定不能不選擇歷史學科。那麼這些學科的難易程度如何?這裡我們來了解一下。
高中學科學習難度係數排行榜,第一名不是數學:
語文學科位於榜首,拿到拔尖的分數非常難
讓人覺得比較驚訝的是,位於榜首的科目不是大家都以為的數學,而是語文。為什麼語文這麼難學?語文科目主觀題比較多,想拿到及格分很容易,想拿到拔尖的分數,其實非常難。尤其是語文作文,難度更大。
第二難學的是英語,英語學習的每個部分都讓人覺得頭疼
英語難學,應該會引起很多學生的共鳴。背單詞、學習語法、練習閱讀,英語學習的每個部分都讓人覺得頭疼。英語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很少有學生真的喜歡這門學科。這幾年關於取消高考英語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數學排在第三位,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還是較容易的
數學排在這份榜單的第三位,讓很多學生都覺得費解。其實數學這門學科難度係數雖然高,但是只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在這門學科上打開思路,要學好還是比較容易的。數學學習是很有樂趣的,能帶來成就感。
物理化學分別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物理化學兩個科目也是能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科目,不少學生一提到這兩個科目就會感到「頭禿」。很多在初中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到了高中階段在這兩個科目的學習上會吃不少苦頭。
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學生可以去往自己理想的院校。也有一些學生,在高考中失利,沒能考上自己心儀的院校和專業,這當然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在高中裡,學生需要不斷努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怎樣做,才能高效提升學習成績?
學會主動學習,不懂就問
在初中階段,學生只需要跟上老師的思路,上課聽講下課寫作業,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到了高中階段,學生不能滿足於此,必須學會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不懂就問,及時向老師和身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請教。
準備錯題本,查漏補缺
到了高中階段,建議學生都準備一個錯題本,記錄自己在平時寫作業、考試過程中寫錯的題目。在考試之前,看看這個錯題本,能夠得到很好啟發。及時查漏補缺,了解到自己的薄弱項,在這上面進行攻克。
拒絕其它誘惑,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在高中階段,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誘惑。比如早戀、打遊戲等等,面對這些誘惑,學生應該懂得克制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對高中生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學習更重要。
高中時期的學習狀態,直接決定了學生能讀哪所大學。不要認為這不重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差距,從這裡就開始了。從高一到高三,大家都應該繃緊了神經,踏踏實實為高考而努力。
結語:新高考模式來了,新的機會也意味著新的挑戰。學生有機會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同時也意味著學生之間的競爭變得複雜且多變。希望正在上高中的學生能夠進行綜合考慮,在選擇科目時保持理性和謹慎。
今日話題:新高考模式即將來臨,考生應注意哪些問題?#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