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之美 之 寶島臺灣 (I)
飛羽之美 之 寶島臺灣 (II)
飛羽之美 之 寶島臺灣 (III)
續接前文
2019年1月22日晚,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響徹大江南北的阿里山。明天的阿里山半天之行,能帶給我們體驗呢?期待ING。到了阿里山的時候天已經透黑,再加上一天的車馬勞頓,隨便解決了溫飽,休息。
2019年1月23日,今天半天的阿里山之行比較輕鬆,以遊玩為主。如果想坐著名的阿里山小火車,去聆聽松濤或遠眺草嶺風光,體驗一下火車以推進方式運轉,為遷就急峻的山形,一路蜿蜒於海拔 2,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間,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周而至山頂。就住在火車站不到10分鐘路程的我們也必須要早(凌)上(晨)4:00左右就起床,收拾好東西,吃點昨天晚上買好的東西。出發。趕到火車站5:00左右,售票處已是擁擠不堪,等買好票,去排隊乘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多數都是大陸去的同胞。
等待檢票上車的遊客。看著很有美學結構的框架建築,也沒辦法拍出漂亮的圖片。
進站後,站臺,我,幾乎一點不懂建築的「門外漢」,真的被這精美的木質結構震撼到了,這種由內而外的,給人以視覺上的美,照片沒法展(表)示(達)到淋漓盡致。
6:00左右,一輛小火車緩緩駛入,真的是小火車,看著就像公園裡供孩子們遊玩的「玩具火車」。
這個角度更能展示站颱風採
上車,出發!
小火車,差不多行進了不到30分鐘,6:40左右,到達山頂的時候,天色已經漸亮。面對如此有特色的小火車,必須要拍幾張,以做永久的紀念。
小火車內部
小火車外觀尊容
阿里山的著名站:祝山
面對如此難得的火車頭的造型,腦海中立馬浮現出「鐵道遊擊隊」的身影。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爬上飛快的火車, 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 撞火車那個炸橋梁,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 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俺也得來張有個性的照片。
是不是有點當年鐵道遊擊隊的風採
出了車站,就到山頂。正趕上日出,眾人都在聽導遊說阿里山日出的1,2,3。觀鳥數年,每每外出,基本都是日出之前到達(觀)鳥(地)點,日出看得太多了。也就湊個熱鬧,拍張照片,紀念一下,畢竟是寶島著名景點之著名日出
阿里山日出
我們目標還是美麗的小精靈們,對景色,看看就好
從山頂下山,有兩條路,根據前人的攻略,選擇了一條鳥況可能好點的路線,能看多少,只能「拼人品」啦
天還沒有大亮,還帶點山裡特有的霧蒙蒙的感覺。以遊玩為主,還是想多看(拍)些鳥呀
黑暗中,一個小東西在跳動。
紅脅藍尾鴝(雌),對視一眼就跑開了。天色太暗,沒法拍到「大片」。
隨便找一張紅脅藍尾鴝(雌)的片子,都比上面的清晰。
再順便展示一下:紅脅藍尾鴝(雄),看看有多麼的靚麗!
又一隻不顯眼的小鳥在眼前一閃,稍稍地追尋過去,看看這拍攝條件就知道這小東西有多麼地機靈。躲躲閃閃。
對照臺灣鳥書反覆的查詢,再加上請教一塊去臺灣鳥友,確定為:白眉林鴝。敬請大師們指正,謝謝!
樹鷚,這造型是不是很有點藝術風範!
天,慢慢的亮了,我們順著小路也玩得很嗨。
好清靜的地方。咦,這就是我們所坐小火車的鐵軌,好袖珍!
活潑的小精靈跳動著,能看出來是誰嗎?
放大,放大,哈哈,戴菊。這次基本拍清楚了。頭頂上的一抹橘色,真的誘人。這鳥名誰起的呀,太有才了
橙翅噪鶥,看得太多了,就沒好好地去拍
再放兩張以前拍的橙翅噪鶥。
橙翅噪鶥(幼鳥),每次看到都很開心,太萌萌噠啦
橙翅噪鶥
堅決貫徹執行把好鳥拍菜,把菜鳥拍好的基本原則
臺灣斑翅鶥(花鳥圖),她在叢中笑
臺灣斑翅鶥,基本算得上標準照了吧。
實在還有足夠的時間,把「菜鳥」拍好吧
綠背山雀,好享受!
綠背山雀,總是高高在上,勉為其難地拍了張還算滿意的花鳥圖。
煤山雀,看過很多次,總算拍到了可以辨識的圖片,開心!
刷來刷去,也刷的差不多了。我們是一邊刷山,一邊往山下方向走去。下到山底的時候還不到11:00。一行的六個人也都走散了。
來一張紀念一下,畢竟是響徹大江南北的阿里山。
等待的時間是無聊的。也得玩出點「花」
漂亮吧,請注意背景的藍天白雲。(拍攝方法:背景是車子的後背廂玻璃做的映襯一開始怎麼也拍不漂亮,哪怕截圖,也無濟於事,見下一張。)
哈哈,原來是垃圾袋
所以啊,開心有時候跟金錢,環境等都沒關係,能發自內心就行。
半天的阿里山之旅就這麼結束了。收穫多多。大家隨便吃了點東西,向下一個地方前行。
今天的目的地,又一個著名景點 —— 日月潭。中間如何選擇「驛站」,就聽有經驗的鳥友和地導司機的指揮啦。
不一會,大部隊「遊蕩」到了東埔山莊。
看看這「蘑菇」,夠一盤菜了吧。PS:野外看到蘑菇類的東西,如果不知道其是什麼,千萬不要輕易觸碰,切記,切記,切記!
三天前還在為你風裡雨裡守候未果的臺灣林鴝,居然能在垃圾桶邊相遇。突然對「可遇不可求」有了新的認知
臺灣林鴝,那就再給你一次出鏡的機會吧。
今天的目的地是日月潭,路上還有不少的時間,有點遊蕩到哪兒是哪兒的感覺。實在沒什麼鳥可刷的時候,就刷景點 吧。時間來到2019年1月23日的下午13:10左右。路過鷺林山自然公園,也就順道上山看看吧。
山路彎彎,一眼望不到頭,自然的落葉,幽靜,很是愜意。
「一覽眾山小」的星鴉,還是那麼的高高在上。本來都不想拍了,但一路上實在沒什麼可拍的
終於走到了一個稍微可以休息的平臺,再往前走,也沒什麼特別的東西。大家一致決定,返回。
又不知道遊蕩到了哪兒,感覺生境不錯。那就再玩會吧。
臺灣酒紅朱雀(雌)
臺灣雀鶥(灰框雀鶥臺灣亞種),這小東西太機靈啦。總是跟我們人類躲貓貓。
臺灣戴菊,儘管比之前近多了,但由於其的「不安分性」,還是沒辦法得到滿意的圖片。
臺灣棕頸鉤嘴鶥的叫聲,就在「眼前」,足以能把大家的鉤的「神魂顛倒」,最終還是沒能如願只能「忍痛割愛」,繼續我們的行程。
堵車是常見的,百無聊賴的我只好下車溜達。不遠處傳來熟悉的鳥鳴。
棕臉鶲鶯。看過無數次,這次拍到的算是不錯的。挺開心的。
真可謂「一波三折」,終於到了日月潭!
我們就住在日月潭的一個不大的地方。
2019年1月24日,既然到了,雖然還是以觀鳥為主,沒有時間去著名的點,日月潭,不拍幾張哪成呀。
日月潭水
按照前人的經驗,往文武廟方向。
文武廟建立於1932年,位於日月潭北面山腰上,奉祀孔子,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及從祀諸神,故統稱「文武廟」。
文武廟牌坊,還是非常壯觀的。
我們的刷鳥,也基本圍著文武廟周圍打轉。
暗綠繡眼
珠頸斑鳩,反正有鳥就拍。
天空飄著一小群燕子,很高,飛的又快,只能勉強記錄一下。
灰腹毛腳燕
灰腹毛腳燕
小白腰雨燕
小白腰雨燕
一條黑絲帶一樣飄過的精靈吸引了我們。
古銅色卷尾,林子深處,遮擋的有點厲害,好在給了一個機會。
臺灣棕頸鉤嘴鶥,就在我們眼前的灌叢中蹦躂,就是沒法對焦,只能這樣啦。
又見,白耳奇鶥,如此的俏皮。
臺灣雀鶥(灰框雀鶥臺灣亞種),這次算是給足了面子。基本可以辨識啦。
眼前出現紅黃亮光,山椒鳥!那叫一個靚麗。
灰喉山椒鳥(雄)
灰喉山椒鳥(雌)
這一對寶貝,都是高高在上,雖然昂頭昂的脖子幾乎快斷了,能得到這還算滿意的片子,也值得啦。日月潭的觀鳥以這美麗的精靈結束,完美!
心情好,看啥都美,這不。妒麗紫斑蝶。一隻再普通不過的蝴蝶,看著也這身騎白馬開心。
路邊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花,看著也是如此的養眼,刺桐的花。只因為心情好
儘量保持開心,生活如此多嬌!
今天的行程是從日月潭往花蓮。還有更多的精彩在等著我們,日月潭,就此別過。
真的是:這裡的山路(何止)十八彎。不知道走過多少彎,來到了
海拔3275米,臺灣公路最高點的武嶺。因為周圍沒有懸崖陡峭,就沒有了「一覽眾山小」的磅礴氣勢。
聽說武嶺停車場附近有臺灣特有的領巖鷚亞種,不知道能不能找得到,也不知道去哪兒去找。
領巖鷚,哈哈,得來全不費工夫,人家正在停車場的地下找吃的,開心著呢。
領巖鷚,時而跑到巖石裡長出的植物裡,翻吃的。
領巖鷚,嘿嘿,這,才應該是你的樣子。
get到了目標鳥種領巖鷚,其餘的時間能看到什麼,就「拼人品」啦反正我是很佛系的。開心就行。
一月下旬的臺灣,大概也是年度最冷的季節,再加上高海拔,山上的背陰處,偶爾能看到冰凌。
冰凌
久違的冰凌,時間立馬回到五十多年前,那還是個資源匱乏的年代。曾經的我們,把房簷的冰凌當冰棒。吃著也非常地開心。有時候,開心,就這麼簡單
站在武嶺,合歡山東峰的登山口,遙望海拔3952米,中國東部最高峰的玉山主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玉山主峰:後面淡色的,最高點。
玉山主峰,用長焦拉近,道路,山林等,清晰可見。有機會再去臺灣,留點時間,爭取去徵服它
我們正玩得很嗨的時候,一對臺灣夫婦手裡拿著麵包也在看著什麼,突然這隻玉山噪鶥就直接飛到手上搶東西吃。哈哈,面對玉山,玉山噪鶥,顯然是你們的主場呀
吃著搶來麵包的玉山噪鶥。
吃完麵包後稍作休息的玉山噪鶥。
玉山噪鶥,期待的眼神。
後來我們試試,玉山噪鶥搶遊客的東西,是習以為常,還是偶爾為之。結果顯而易見。
為爭搶地上遊客掉落的吃的東西,兩隻玉山噪鶥,打的不亦樂乎。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之二鳥之戰。
玉山噪鶥,別搶別搶,大家都有份。
玉山噪鶥,從羨慕(別人看到) → 怨念種(自己想看到) → 武嶺的隨處可見 → 幾乎可以當作寵物鳥,也就短短的幾天時間。當時就深深地感嘆了一下人生,很多事情不要著急,該來的,一定會來的,但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完美收官,向著下一個目的地 —— 蓮花,前進。
又是一個山路彎彎。突然左前方發現「敵情」。
黑長尾雉,太振奮人心了。如果說大雪山50K的黑長尾雉還帶有些「家養」的氣息,那麼此山路邊上出現的黑長尾雉,完全是野生的。
又一次完美收官,繼續向著下一個目的地 —— 蓮花,前進。
文中所有圖片,除了我自己的照片(感謝隊友幫拍照),都是作者親自拍攝,製作。點開放大更漂亮,效果更佳。
如果大家對植物,鳥類的科普及個人(科普)遊記比較感興趣,歡迎關注本人的個人公眾號:anhuidaxia或長按以下二維,即可關注。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