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第14位 亞洲經濟體排名提升: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塑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閱讀提示:

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其中,中國排名第14位,與上年持平,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並在多個領域表現出領先優勢。中國有17個區域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名,北京創新集群排名第4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中國的成績得益於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姜永斌報導 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其中,中國排名第14位,與上年持平,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並在多個領域表現出領先優勢。

「中國的發展方向非常清晰,有人工智慧、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戰略,技術戰略部門也有相應的戰略規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在線上發布會上表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從201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34名,到如今連續兩年保持第14名,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進步顯著。

今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有哪些看點,對中國今後的發展又有何借鑑價值?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中國是唯一進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國家

全球創新指數自2007年起每年發布一次,今年的報告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共同完成。北京時間9月2日下午5點,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官方網站準時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

這份448頁的英文報告顯示,發達國家仍是全球創新的主體力量。今年的前十名都屬於高收入經濟體,瑞士、瑞典、美國、英國和荷蘭佔據了前五名,中國仍然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我們看到排名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發達國家依舊佔據前列。現在有一個例外是中國,它再一次位列第14位,而且是唯一一個進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國家,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表現。」弗朗西斯·高銳在發布會上說,這取決於中國集中精力實施科學技術和創新戰略,並且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已經確立了作為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記者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官方網站看到,今年的報告通過80個指標的數據,對131個經濟體的情況按照創新產出和創新投入兩類指標進行評估,最終計算得出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其中,創新產出體現的是創新成果的實際證據,分為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意產出2個一級指標。創新投入衡量的是體現出創新活動的國家經濟要素,分為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5個一級指標。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已經確立了作為創新領先者的地位,在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名列前茅。」

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統計與分析研究所所長玄兆輝看來,產出類指標成績固然亮眼,但投入類指標更值得關注,特別是我國人力資本與研究由2012年的第25位提升至第21位,背後都是近年來實實在在的投入。

「今年的報告主題是『誰為創新出資』,可見對創新的資助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時代背景下,這一問題更為關鍵。」玄兆輝告訴記者。

最新數據顯示,在人力資本投入方面,2018年我國R&D(研究與試驗發展)研究人員達到186.6萬人年,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在資金投入方面,2019年,我國R&D經費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21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至2019年的2.23%,居全球第13位。

此外,報告還從當地高校質量、科學出版物質量和國際專利申請量3個維度構建了創新質量指數。中國創新質量全球排名第16位,得分超過了49個高收入經濟體的平均得分,是唯一一個在全部3項指標上向高收入經濟體靠攏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中國有17個區域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看點眾多,其中就包括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排名。中國有17個區域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名,北京創新集群排名第4位。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已逐步形成梯次聯動的區域創新布局,區域創新集群活力迸發。

8月17日,深圳市政府宣布,已建成超4.6萬個5G基站,成為全國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5G基站密度位居全球第一。

深圳是我國過去40年推動科技創新及全面創新的一個樣板。在濃厚的創新氛圍中,一批企業應運而生,成為深圳高科技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全球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公司之一騰訊,佔據著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七成以上份額的大疆,數次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比亞迪……數據顯示,深圳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萬餘家,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在產業和企業端,華為在全球5G標準制定、技術和商用籌備等方面都走在全球最前列。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研發費用佔全年銷售收入的15.3%。而過去近十年中,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

有專家認為,深圳不僅通過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還將香港的金融創新資源、廣州的基本服務資源,以及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製造業和先進位造業方面形成的資源整合到一起,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比較密集的地區。

中國的成績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貫徹落實密不可分

「我認為,中國的成績得益於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弗朗西斯·高銳在發布會上稱讚中國致力於創新的發展方向。

進入21世紀後,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科技創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探索出一條改革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不久前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玄兆輝認為,中國能夠連續兩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14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貫徹落實至關重要。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從政府、企業到全社會,已經形成廣泛共識,中國的發展必須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玄兆輝說,多年的持續投入,帶來了創新成果的大量湧現和社會經濟效益的持續增強。

除了對研發的高度重視外,中國還在教育,信息通信、交通、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國際合作與擴大對外開放等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取得明顯進步,這同樣促使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深入推進。

持續性的創新發展離不開資金、基礎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也離不開成熟的商業和市場環境。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顯著改善。例如,成立企業便利度指標由2012年的第124位提升到第25位,大幅提升99位;政府在線服務指標由59位提升到34位,提升了25位;提供正規培訓的企業佔比指標,目前排名第一。

另一個佐證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國2020年全球排名躍升至第31位,較上一年提升15位,已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全球創新的核心區域正在向亞洲東移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還關注到亞洲經濟體在近年來排名的進步。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緊隨排名第8位的新加坡之後,韓國成為第二個進入前十名的亞洲經濟體,排名第10位。它在環境績效、同族專利、科學出版物質量和高技術製造業等各項指標上的排名都有所提高,同時在研發支出、研究人員和國際專利申請量方面保持前三的位置。韓國有3個集群進入百強,其中首爾排名全球第三。

此外,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其他亞洲經濟體的排列位次也取得明顯進步。排名第48位的印度和第50位的菲律賓首次進入前50名,後者在2014年還只是排名第100位。越南領跑中等偏下收入組別,連續第二年排名第42位,其在2014年排名僅第71位。

報告由此提出,隨著中國等亞洲經濟體的創新能力逐年提升,世界創新的核心區域也正在逐漸東移。

「我們收到的國際專利申請中,超過一半來自亞洲。它們中的大部分是用漢語、日語或韓語寫的。如果你想了解一項新技術,想看看有什麼新內容,你必須接觸這些語言。」弗朗西斯·高銳說,所有人正在經歷一個真正根本性的改變,這種轉變每幾個世紀就會發生,它對世界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我認為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這一點。」

「正如中國、印度和越南所示,對創新的不懈追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回報。」美國康奈爾大學前院長兼管理學教授蘇米特拉·杜塔表示。

後疫情時代創新就是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長期創新增長造成壓力並對創新格局產生衝擊,不少領域對於重大研究項目被中斷、在追求創新過程中遭受阻礙的擔憂也在增加。《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建議各國集中資源,確保創新持續獲得融資。

「即使當前我們都在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人類和經濟的直接影響,各國政府也需要確保一攬子救助方案是面向未來的,並支持個人、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方面為後疫情時代提供創新和協作的新思路。創新就是解決方案。」弗朗西斯·高銳表示。

「全球創新指數的指標體系能給人很多啟示。」玄兆輝說,報告的發布,也是為各國制定鼓勵創新的政策和衡量創新活動的標準提供參考。

關於中國如何繼續加強創新,玄兆輝認為,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新基建,目前該項一級指標我國排名為第36位。雖然創意產出指標排名第12位,高技術產品淨出口佔貿易總額的比例居世界第5位,但中國仍集中於全球產業鏈的生產加工環節,應該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繼續營造良好的創新與營商環境。

要清醒看到,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依然面臨風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我國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科技領域有些方面還沒有完全實現自主掌控,一些『卡脖子』的問題現在還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在短時期內可能一下子解決不了,所以要強化風險意識。」在「卡脖子」的關鍵領域狠下功夫,才能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

當前,加強國際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報告顯示,中國FDI(國際直接投資)淨流入額佔GDP的比例居世界第100位,全國R&D經費中海外資金佔比佔GDP的比例居世界第81位。

正如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應邀出席報告發布活動致辭所說,「未來將以更加開放的全球視野、更加務實的政策舉措,與包括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一起,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等全球性重大挑戰,切實肩負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技創新使命。」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相關焦點

  •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排名第14位,深圳-香港...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排名第14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2020-12-09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蟬聯第14位
    原標題: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蟬聯第14位   北京時間9月2日,世界
  • 全球創新城市排名:北京排26位 排名大幅上漲11位
    來源:金融界網站澳大利亞的數據相關企業2 Think Now發布的2019年「創新城市排名」顯示,美國紐約排在首位。2018年排在榜首的東京降至第2位,倫敦從18年的第2位降至第3位。除了紐約以外,洛杉磯和芝加哥等美國城市也躋身前列。
  • 亞洲經濟競爭力排名:韓國排第1 中國仍處第9
    根據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布的《亞洲競爭力2019年度報告》,韓國、 中國臺灣、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綜合競爭力位居前4位。日本、以色列、 澳大利亞、 紐西蘭、 中國、 阿聯分列第5-10位。其中,中國仍保持上年度第9位的排名,越南排名上升幅度最大,腳上年排名提升了7位,位居第15位。(孫秋霞)
  • 博鰲論壇報告:2018年亞洲主要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排名韓國第一 中國...
    據央廣網報導,《亞洲競爭力2019年度報告》是博鰲亞洲論壇四大學術報告之一。該報告公布了過去一年亞洲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排名。報告對37個亞洲經濟體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報告顯示,居前四位的,仍然是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其中韓國由上個年度的第3名上升至本年度的第1名。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 中國、阿聯分別位列第5-10名。
  • 阿聯「移居」排名全球第一,「國力」全球排在第十位
    本報訊杜拜消息---近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Y&R BAV集團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聯合推出了2018年全球最佳國家綜合排名。本次排名中,共有80個國家參與競選。以下為整體排名前15的名單:
  • 最新全球大學排名清華升至第16位;361度啟動品牌重塑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八年排名世界第一。亞洲排名最高的大學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並列世界第11位)。清華大學因其不斷提高的學術研究水平排名全球大學第16位,北京大學則從全球大學第30位上升到第22位。復旦大學今年排名世界第40位,去年排名第44位。對比2015年其已上升了31位。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深圳晉級前十,廣州排第幾?
    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排名沒變,東京上升122名,倫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下降2名,頂級城市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
  • 中國英語熟練度指標全球排名第38位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8日,據英孚教最新發布的《2020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英語熟練度指標的得分為520分,全球排名第38位,比去年提升了兩位,位於中等熟練度水平。其中,上海和香港更是以542分的成績並列全國第一。
  • 亞洲競爭力年度報告:中國連續4年排名第九
    「亞洲四小龍」連續6年佔據亞洲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排名前4位,中國已連續4年在亞洲排名第9位。  報告評估對象為包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內的37個亞太地區經濟體。  報告顯示,2016年亞洲主要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排名仍維持相對穩定位置: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和中國臺灣分列前4位;澳大利亞、紐西蘭、以色列、日本等傳統發達經濟體仍維持較強的競爭力水平,分列第5至8位;中國、卡達分列第9、第10位。
  • FIFA2019年12月世界排名:國足排76位 亞洲排名第9位
    2019年12月19日,國際足聯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國家隊足球排名,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的總積分為1322分,位於世界排名的76位,因為積分比上一次減少3分,所以排名比上一次少了一位;而亞洲排名則沒有變化,排在了第9位,但是與後面的敘利亞隊相差不大,只有8分的差距。
  • 2020全球創新力排名:中國第14!日本緊隨其後,美國名次令人意外
    據日經中文網9月3日報導,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本周三正式了發布「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該報告顯示出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WIPO指出,「世界創新中心正在逐步向東轉移」,不少亞洲國家創新力排名上升,其中,中國躍升創新力十四強,日本則略輸一籌,排名第16位。
  • 日本護照成全球最強護照190地區免籤,中國第74位,美國排第6
    美國排在了第6位,中國居74位。該指數由全球公民身份和居住諮詢公司Henley&Partners編制,收集了來自國際航空運輸管理局(IATA)的數據,並通過內部研究和開源在線數據進行持續更新。截至10月1日的數據,這個指數囊括了199個國家及地區的護照和227個目的地。
  • 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排名升至第31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排名躍升至第31位由於大力推進改革議程,中國連續第二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排名前十。其中,辦理建築許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護中小投資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辦理破產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貿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納稅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獲得電力提升2位至第12位,執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開辦企業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 全球人均GDP排名前100,誰最富,中國排第幾?
    其中,總量排名第一的美國佔比24.32%;排名第二為中國,總量佔比14.84%;排第三、第四的分別是日本、德國,各佔比5.91%、4.54%。2中國11萬億3日本4.38萬億4德國3.36萬億5英國2.86萬億6法國2.42萬億7印度2.09萬億8義大利1.82萬億9巴西1.77萬億10加拿大1.55萬億據世界銀行報告稱,美國的GDP總量大致相當於排名第3位至第10位國家(即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 亞洲全面進步
    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排名沒變,東京上升122名,倫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下降2名,頂級城市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   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
  • 2019THE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發布!中國大學取得迄今為止最好成績
    1月16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19年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在此次排名中,中國的精英大學取得了迄今為止最好的成績,一路領先:在排名前五的大學中,四所來自中國大陸。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涵蓋四大洲的43個國家/地區中國大陸在排行榜中佔主導地位,共有72所大學上榜,高於去年的63所;在排名前五的大學中,四所來自中國清華大學超過北京大學排名第一南開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首次躋身前40名;中南大學連續兩年排名上升,躋身前60名
  • 200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排行全球141位誒,如今排在第幾位了
    每一個中國人都銘記著過去的屈辱史,也知曉自己未來需要不斷的努力拼搏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祖國經濟發展。雖然一個人的力量非常小,但是一國人民的力量團結起來那便能夠讓國家永遠向前的巨大動力。現在的中國也不負眾望,已成為世界上經濟大國,甚至整個世界的發展也與中國的聯繫越來越密切,而中國也為各個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和幫助。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相對於2015-2016年而言,紐約和新加坡的經濟競爭力排名沒變,東京上升122名,倫敦上升14名,慕尼黑、巴黎等由於增量減小下降2名,頂級城市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
  • 全球生活成本排名:瑞士最高 巴基斯坦最低 中國排80位
    根據這個排名,歐洲國家在生活成本最高的清單中名列前茅,在前二十個中,歐洲九個,亞洲五個,北美一個,非洲一個,加勒比兩個,大洋洲兩個。  英國、義大利、德國分別排在第27位、28、29位,中國澳門排在第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