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到青田,一個永遠不能分開的城市不是麗水,而是旁邊的溫州。
海外青田人經常與溫州人一起工作,一些青田人會說溫州話,這使得很多青田自古以來就誤認為青田屬於溫州。事實上青田在民國只與建國初期和溫州有一個短暫的交集,自從唐代溫州和麗水分離以來,青田屬於的麗水。
溫州新成立文成縣,縣界是山區在瑞安,泰順,青田三縣,三個縣各出一塊地,青田指定5個鄉鎮給文成。
文成縣由三縣山區結組成
到之前為止,青田和文已經成為劉伯溫的家,吵得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青田被分配到了文成的村莊,包括劉伯溫家鄉南田。
劉伯溫在溫州市文成縣南田中的雕塑
當時,為了彌補青田,溫州將永嘉縣下的五個村莊分配給青田。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青田人說溫州話,他們自稱溫州人。
在青田以東,靠近溫州,他是一條溫州的水帶,甌江是溫州的母親河。在古代,水運是主要的交通方式,青田人去溫州與縣外其他地方相比是最方便的。因此在歷史上,儘管青田基本上從屬於處州,但與溫州的交流相對頻繁。
流經青田縣城市的甌江也是青色的
雖然青田比溫州低一個層次,但溫州的陰影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
金代郭公築溫州城出現了白鹿,是祥瑞派,所以溫州城也叫「鹿城」。後來青田縣飛過白鶴,青田學會了叫他「鶴城」。
在國外,溫州人稱為「東方猶太人」,而青田稱為「東方吉普賽人」。
青田和溫州人之間的通婚率也很高。
在改革開放早期,青田很差。一般來說,成年適婚女性面臨兩種選擇:去歐洲或結婚溫州。如果你選擇去歐洲,通常是嫁給青田本地人,妻子將留在青田家鄉,等待丈夫在海外戰鬥安頓後再出門。長期的國外分居是非常多變的,這直接導致了過去青田的高離婚率。
在《青田僑鄉報》(停辦)和《青田僑訊》的早期,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法院受理和判決涉外離婚案件,一周之內,我們可以看到十幾份離婚公告,這是非常常見的。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青田女性「寧要溫州一張床,不要歐洲一間房」。
現在,青田和溫州之間的交通相對比較方便。
然而溫州對青田最深刻的影響是「永嘉學派」。
自古以來溫州一直遠離中原文明的腹地,浙北平原之間有很大區別。語言方面,溫州不受中原普通話變化的影響,保留了溫州方言古漢語的活化石;思想上,溫州擺脫了傳統儒家教條的束縛,自南宋以來形成了獨特的「永嘉學派」。
封建時代的主流傳統儒家重農抑商。學者、農民、商人和商人被認為是最低的職業。溫州的「永嘉學派」率先打破了這種偏見,他們尊重商人,提出「事功」思想,強調功利,主張義利一致,「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前衛思想堪稱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雛形。
青田不朽者劉伯溫也是永嘉學校的繼承者直接。他早年學習的鄭復初是永嘉學派的繼承人。除了劉伯溫,在鄭復初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生,即《水滸傳》中的施耐庵。
受「永嘉學派」思想土壤的影響,青田人的商業思維與溫州幾乎相同,在山區人原始堅韌的基礎上,他們還具有溫州沿海人的敏捷性。
早期的青田華僑,除了2000多人申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勞動隊外,大多出售小商品,他們不像中國其他地方的華僑那樣到國外當苦力或豬。
早期的跨境物流並不方便,他不可能僅僅靠出售青田石雕塑來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產業。石雕是青田第一次出國的機會,但不是青田華僑華人生存的主業。在第一桶金收穫之後,青田的華僑並不局限於固有產品,他們及時調整,靈活地轉變為其他商品貿易活動。
然而青田人的第一次浪潮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和隨後的內戰,青田人民在世界舞臺上長期保持沉默。直到改革開放,青田第二次出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