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圈最熱的電影那一定是《寄生蟲》了,從來沒有一部韓國電影能夠引發如此大的轟動,獲獎無數,榮耀加身。但是誰能想到,《寄生蟲》在韓國國內竟遭遇了禁播。韓聯社介紹稱:根據大韓航空的機內播放電影選定標準,該電影被排除在播放名單外。
《寄生蟲》由於講述了韓國國內貧富差距等對不利於韓國形象的內容,被排除在外。除了大韓航空,在韓亞航空上也無法看到。雖然聲稱是該電影會引起乘客的不舒服體驗。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是託詞,不就是因為這部電影內容:太過於現實了?可能頭等艙的朋友覺得被內涵到吧。此情此景似曾相識,不禁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部電影,宋康昊主演的《計程車司機》。該電影遭到了全面禁播的下場,至於內容嘛,也是十分簡單,韓國的"光州事件"。
作為忠武路的三駕馬車,宋康昊從影多年,無疑是走在了最前列。其代表作品近乎都是影迷心中的高分經典。《辯護人》:一個匹夫的英雄之路。
《辯護人》的要領在於:信念,這也是整部電影貫徹始終的主題。影片開場,宋佑碩基本是個唯利是圖的油膩中年男人,由於學歷低,只能從事勞力工作,給別人蓋大樓的時候想著什麼時候自己才能買得起房子,勉強混了個執照。早年時,他曾因囊中羞澀吃過白食。為了賺錢,也做過很多業內律師所不齒的事情,這就是影片一開始的主角,一個看起來和英雄毫不掛鈎的人物,一個貪財圈錢的商業律師,雖然沒有大,但是離光輝人物相距甚遠。
有了錢之後,很是愛顯擺。來到多年以前吃白食的地方,償還了自己的債務,感激老闆娘多年前的一飯之恩。此處也是為之後所做的伏筆,主角前期以金錢為信念,中期有錢之後也存著內心的良善,對於老闆娘懷著一份感恩之心,主角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只想安穩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平庸中帶著平凡的普通思想,啥都不管,也不想管。
老闆娘的兒子偶爾捲入了風波之中,被冤枉和屈打成招,誰都不想為其辯護,或者說是蹚進這團渾水之中,主角也是不例外,但是面對著曾經給予自己幫助的老闆娘的哀求,宋佑碩的信念開始轉變,從唯利是圖變成了堅定了信念,力求還一個公正的結果。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一個小人物的改變,即使是最後的時候身陷囹圄也是無悔,在最後的判決中,全釜山共142名註冊律師,有99名作為宋佑碩的辯護人出席法庭,為其進行辯護,最終更改了"釜林事件"的判決。這就是一個小人物的英雄之路。這也是本片中貫徹的信念,當然也是這部電影的由來。
影片前半段溫情暖心,後半段動人虐心,通過前後的反差,來凸顯人物的轉變。或許沒有以往熒幕人物的高大全,但是正是種種的小毛病,才使得主角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鮮活的人。糾結過,掙扎過,純善和內心正義最終讓他更加的堅定。通過一個小人物的改變,來詮釋信念帶給世界的改變,雖然渺小,小人物也能發出讓人振聾發聵的吶喊。誰也不是生來就是大人物,小人物的聲音不正是信念的聲音?
諸如此類的韓國自黑式電影還是挺多的,宋康昊飾演小人物更是信手拈來。在主題上切合和人物之間的關聯,讓小人物充滿了鮮活和真實,同時讓電影在表現過程中更加的豐富和具有層次感。
宋康昊的演技當之無愧的驚豔,帶給觀眾內心的觸動和反思,看完電影之後依舊淚目,但對這位大叔莫名又有一絲親切感,同時又感覺很韓國,像泡菜(哈哈哈)。
撰文\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