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大選」候選人電視辯論 朱立倫主攻兩岸議題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首場「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25日晚在民視登場。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和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首次同臺談「經」論「政」,爭取選民支持。臺灣學者在會後評論3人的表現時說,宋楚瑜較保守守舊,蔡英文有進步,朱立倫具體論述、攻擊力強。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這是「總統」候選人3場電視政見發表會的第一場。根據抽籤順序,宋楚瑜、蔡英文、朱立倫先後發表政見,共3輪,每輪每人10分鐘。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宋楚瑜說,勝選後將秉持安全性、自主性、獨特性與公平性四個原則,強調主張「兩岸一家親」。他炮火全開雙向進擊,同時朝朱、蔡二人展開攻勢,稱藍綠各「執政」兩個8年,但「藍綠惡鬥」沒有讓臺灣進步。宋楚瑜認為臺灣應該跳脫藍綠,組織大聯合「政府」。
「中央社」報導稱,蔡英文說,臺灣現在創新創業環境越來越差,企業人才被大陸大量挖走,經濟越拼越倒退。她稱重新找回臺灣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是未來「政府」最重要的責任。
臺灣三立電視臺報導說,輪到朱立倫時,他毫不理會宋楚瑜的批評,猛然將經濟議題轉向兩岸關係,直接攻擊蔡英文。據臺灣東森電視臺報導,朱立倫批評民進黨「執政」的2000到2008年是兩岸關係最黑暗的時候,蔡英文的「臺灣共識」「維持現況」都是用模糊面對兩岸關鍵未來。朱立倫說,如果勝選,一定在公開、透明、公平狀況下進行兩岸事務,還會讓兩岸領導人高峰會「機制化」和「常態化」。他說,兩岸須走向和平雙贏,臺灣不能是麻煩製造者,不能回到「不確定」時代。據「中央社」報導,朱立倫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說,希望選民比較兩黨間有什麼不一樣的政策,都談經濟和兩岸,讓大家看清楚到底有什麼不同。
臺灣三立電視臺評論說,3名候選人皆利用前半段時間攻擊對手,中間闡述政績,最後才提出政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長王泰俐認為,宋楚瑜整體表現與過去態勢基調未有改變,陳述理念多過政見。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說,蔡英文整體感覺有進步,但在說明五大創新產業時仍缺乏具體作法。王泰俐說,朱立倫主動攻擊最多,多次以數據強調全力拼經濟的政見,且擅長用簡短標語而有專業CEO架勢,口才非常好。
英國廣播公司稱,3個星期後即將投票,冷清選情是否會在首場辯論會後加溫仍有待觀察。有民調顯示七成臺灣民眾認為辯論有必要,但也有民調稱,超五成民眾並不想看這場辯論。此次選舉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將於26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