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幸福的婚姻叫家和萬事興;有一種幸福的家庭叫父母慈祥,夫妻和睦。
有一種不幸的女人老公不疼、公婆不愛;有一種不幸的夫妻叫進了一家門,才發現不是一條心。
01.
在崔豔的婚姻裡,老公是擺設,公婆是無賴。
崔豔和老公結婚六年多,前五年其實過得還有點幸福的樣子,一家三口也還融洽。去年計劃要二胎,很快兩人就如願以償,崔豔懷孕了。可就在這時,公婆過來了。
崔豔和公婆關係一直不是很好,婆婆是個有些偏激的農村婦女,崔豔所提倡的科學文明,在她看來都是「作」。還好公婆一直住在農村,彼此也很少有相處的機會,逢年過節回去幾天也還能做到表面和諧。
這一次,聽說公婆要來,崔豔在心裡早已經五味雜糅,一邊很反感公婆的到來,另一邊又不好直接阻止他們的到來。既想繼續維持小家的和諧,又不想為此而影響了夫妻感情,更何況,老公根本阻止不了父母的決定。
糾結再三,崔豔還是選擇了接受現實,面對現實,尋思著先處處看情況。
02.
崔豔早孕期,反應大,胃口不好,情緒波動也挺大。於是「嬌氣」「自私」「沒福氣」便成了婆婆眼裡的崔豔。
婆媳從憋氣到冷戰,再到後來撕破臉皮,婆婆從來沒有因為崔豔是個孕婦而讓著她,而是要她接受自己的觀念從而按她的指示生活。
在婆婆的眼裡,懷孕生子對於女人來說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沒必要享受特殊照顧,否則只會「慣了她的性子」。
婆婆常常有意無意地說以前自己懷孕時是多麼能幹,家裡家外都很得力,她說女人和男人一旦結婚,就得伺候男人,這是女人的本分。
面對婆婆的各種橫蠻不講理,崔豔早已滿腹委屈。她不考慮自己有孕在身也就算了,可這明明是自己的家,她不僅住得心安理得,還理直氣壯地挑這樣選那樣,什麼東西該放啦,這裡要不要釘個釘子,那裡要不要掛條毛巾全由自己說了算。
崔豔說以前平靜祥和的家,婆婆來了以後變得面目全非,烏煙瘴氣,而面對這一切,老公沒有任何阻擋之意,因為他從小聽話習慣了,覺得崔豔也會聽話,也應該聽話,會慢慢習慣和母親相處。
可崔豔無法習慣,也不願意習慣,她向老公訴苦,老公只是淡淡一句「你和她掙什麼,都依著她不就完了嗎?」
03.
憑什麼啊?憑什麼自己的生活要由著她指手畫腳?憑什麼自己的房子要讓她糟蹋?
既然老公不出面,那自己的權利只能靠自己爭取了。崔豔明確提出讓公婆離開自己家,他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擾亂她的生活。
這裡是不是你家我不確定,但一定是我兒子的家,我兒子的家在哪,我的家就在哪。你沒有資格趕我走。
這言外之意是自己能不能在這個家繼續住還不一定呢!崔豔真是覺得好笑又好氣。
自己買的房子怎麼還不確定是以及的家,看來是時候亮出底牌了。
這是我和你兒子結婚前自己買的房子,你兒子一分錢也沒有出,你們家啥條件你不知道嗎?他有沒有能力買房子你心裡不清楚嗎?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崔豔以為她該清醒了。可萬萬沒想到她居然強詞奪理,說崔豔既然自己嫁給她的兒子,那麼崔豔就應該養著他們,崔豔的也是他兒子的,他兒子就是她的。
看看自己高高突起的肚子,崔豔真是欲哭無淚,不過糾結再三,她還是決定要博一博,即是魚死網破,否則這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更難過。
崔豔給老公下最後通牒:要麼讓你爸媽回去,要麼打掉孩子離婚,你和你爸媽一起滾出去。給你三天時間。
事已至此,崔豔做好了最懷的打算。
第二天下班回來,崔豔看到往日平靜的家又回來了,是的,公婆走了,或許帶著憤怒。
崔豔說,婆媳沒有上下之分,尊重是相互的;夫妻沒有貴賤之分,理解也是相互的。面對婆媳矛盾,尤其是強勢的婆婆,如若男人坐視不管,那么女人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給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
忍讓是在對方能「見好就收」的前提下,是在對方能看到自己的大度和包容的前提了,否則,任何情況都無需忍,因為你退一步,對方就進一步,他們只會得寸進尺,最後讓你進退兩難,越陷越深,無法自救。
所謂「家和」,並不是一人高高在上,其他人都只能服從,而是你會謙和,我也會讓步,最後我們都習慣彼此,和睦相處。
「家和」了我們是一家,若家不和,則你家是你家,我家也只是我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