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創可貼毀掉整隻手,傷口處理多數人沒做對

2020-12-18 騰訊網

點擊視頻查看詳情~

央視財經網曾報導,蘇州一名4歲女童送醫後發現左手中指末節發黑,已壞死多日,需要進行截肢手術……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造成該後果的原因竟只是因為受傷後貼了張小小的創可貼……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受傷,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或家人自行處理,但若處理不當就可能出現上述情況。小傷口尚能如此,那更為嚴重的燒燙傷、糖尿病足豈不更危險?

在本周的《名醫大講堂》現場,我們特邀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主任護師、國際造口治療師陶嵐教授,來為大家現場講解傷口處理的注意事項。

日常生活中的傷口處理

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對!

如果我們都能掌握以下常見傷口的正確處理方式,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健康。

1.日常小傷口,最普通也最考常識

日常小傷口,創可貼是最常用的藥物,但其實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小傷口」!

陶嵐教授指出,創可貼僅適用於創傷較為表淺,傷口整齊乾淨、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縫合的小傷口。並不適用於——

大而深、燙傷或者動物抓傷/蜇傷類傷口;尤其是創口汙染較重、已發生感染、出血較多或創面較寬的的傷口及皮膚病創面等。

使用創可貼一定要注意這些事項:

使用前一定要清理傷口。否則傷口中的細菌可能會產生炎症,損害肉芽組織的形成,甚至增加傷口疼痛、異味和不適。

傷口最好不要環狀包紮。這種繞圈貼的包紮方式如果包得太緊的話,容易造成肢體血流不暢,使傷口痊癒速度減慢,甚至出現末端壞死。上文案例就是一個警示。

傷口癒合前,最好不要碰水,避免傷口感染

創可貼是有「使用時間」的。最好不要超過一天!如果發現它髒了、沾水了也應及時更換。

2.糖尿病足者,傷口預防勝於治療

陶嵐教授介紹,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足部容易出現水皰、傷口、開裂等,且由於足部感覺遲鈍,在泡腳、修趾甲、修剪足部結痂時容易導致傷口,相比一般人而言,有更大的健康隱患。

陶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最關鍵的就是預防足部傷口。

泡腳時,最好由患者家庭成員幫助調適水溫;平時也儘量避免去外面的洗腳房隨意修剪足部雞眼、結痂等

最好選擇棉質的襪子,鞋子以寬鬆舒適型為宜,平時要注意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以免弄傷雙足;

同時也要避免對足部的搓、捏等易造成皮膚損傷的動作。

平時,糖尿病足患者可適當對足部進行保養,防止皮膚乾燥開裂等。當出現足部外傷、破損出血、燙傷等,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加重足部病變。

3.燒燙傷者,處理方式因人而異

小孩通常是燙傷的高危人群。他們皮膚嬌嫩,同比條件下,受傷程度比大人嚴重得多,再加上抵抗力差,保護傷口的意識薄弱,發生感染的機率比成人要高。

然而,並不是每位家長都具備處理燒燙傷的專業知識。在傷口敷貓毛、倒二鍋頭最終導致孩子被送ICU的案例小康妹兒也是見過的。

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家長會正確處理就有多重要:

如果孩子出現燒燙傷,第一時間要用涼水衝,這樣除了減少疼痛外,還可以降低局部溫度,減輕燙傷深度,對預後減輕瘢痕形成也有好處;

另外,給孩子降溫用的涼水應在25℃左右為宜,考慮孩子皮膚比較薄,一般不建議用冰塊敷;

在涼水降溫大概20-30分鐘後,應送往醫院,由專業的醫生來做消毒包紮措施。

與小孩相對的,中老年人被燒燙傷時常用「冷卻治療」法——

在燙傷後5分鐘內,燙傷的餘熱還在繼續損傷皮膚,所以過5分鐘才浸泡到冷水裡方可止痛

若燙傷部位不是手或足,可將受傷部位用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澆水,但水溫不得低於5℃,以免凍傷;

若傷處水泡已破,則不可浸泡,以防感染。可用無菌手帕或者乾淨的紗布包裹傷處,冷敷患處周圍,並立即就醫。

傷口處理是處理了,但老不癒合的是怎麼回事?

傷口久不癒合,怎麼辦?

首先得搞清楚問題出在哪兒了!陶教授指出,導致傷口不癒合的問題有許多——

年齡因素,老年人因自身組織細胞再生能力減弱,血液供應差等會導致傷口癒合延遲;

傷口處理不當致炎症反應或傷口感染未能及時處理也有影響;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患者伴有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惡性腫瘤等,也會減緩傷口癒合的進程;

傷口由於各種原因出現脂肪液化,影響到傷口部位血液循環,也使傷口長期不癒合。

傷口的恢復過程中,需要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創口閉合及復原。

在這過程中,及時清創換藥,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和分泌物並進行引流,控制感染極為重要。

可為傷口保持溼潤的癒合環境,用溼性癒合理論以保持傷口溼潤的敷料代替傳統敷料,使傷口的滲夜能與傷口基底部保持接觸,促進傷口周圍肉芽組織的生長,促進上皮爬行,加快傷口的癒合。

陶教授說,傷口的處理除了追求癒合效果,還有一個要求是減少疤痕的形成。

疤痕挑地方又挑人

要去除可考慮這樣做

其實,只要是深達真皮和皮下組織的皮膚創傷,就可能會留下礙眼的疤痕。

陶教授指出,尤其是肩部、上背部、關節處、四肢等處,由於皮膚經常受拉扯,就容易形成明顯疤痕。

傷口若處理不當,受到細菌感染,疤痕色素積聚沉澱於真皮層,便會形成印痕。如果人的抵抗力差,炎症感染程度嚴重,疤痕印就更大、更明顯。

特別是10~20歲的青少年,由於青春期組織生長旺盛,創傷後反應性強,加之皮膚緊、張力大,更易留疤。

對於傷口的疤痕,早期可在醫生指導下塗抹去疤藥物,並在方便的情況下採用一定的壓迫療法,可有效地減少疤痕增生。要去除疤痕,可以採用醫學手段,如雷射治療、放射治療、注射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

相關焦點

  • 液體創可貼 全方位保護傷口
    液體創可貼 全方位保護傷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7.19 星期二     切菜、裁紙、碰撞、抬腿就跑……不經意間,我們的身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傷口。感謝美國人迪克森,在20世紀初就發明了創可貼,把它往小傷口上一貼就OK了。
  • 孩子不小心劃出小傷口,怎樣正確處理?這幾種情況不適合用創可貼
    不過面對擦破皮、劃破手、自己抓傷自己這樣的小傷口,我們不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就醫,不過也要注意傷口的處理,減輕孩子的痛苦,避免傷口進一步感染,否則小傷口也可能變成大問題。當孩子身體部位上有地方被劃破或擦傷時,體內的組織暴露在外部環境中,失去了表層的保護,沒有能力對自身的微環境進行調節。
  • 貼個液體創可貼,男子小傷口竟成了「無底洞」!
    原來,幾天前,費先生左外踝不小心磕破了,出現了1釐米左右的小傷口。「當時想小傷口應該沒事,便自己處理了。」費先生自行在家中用碘伏消毒液擦拭,然後塗上液體創可貼。「朋友推薦在網上買的,比較新奇,價格比較貴,據說有殺菌消炎作用。」
  • 液體創可貼被發明 5種傷口不能用創可貼
    因為傷口會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而且不容易清洗乾淨。如果,用創可貼的話,可能會悶著傷口,楚在無氧的環境下更加容易加重感染,嚴重的話,還可能會感染上破傷風。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被菜板切到,出血情況比較厲害,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這個時候創可貼並不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第三,因為被動物咬傷,或者是昆蟲咬傷所導致的傷口,這樣的傷口一般不適宜使用創可貼。
  • 蘇州研製出液體創可貼 噴一下「解決」傷口
    使用液體創可貼非常方便。液體創可貼,一噴就止血,可大可小隨意塗,洗澡也不怕融化。昨天上午,記者獲悉,蘇州高新區內企業研製出一種與傳統膠布創可貼不同的液體創可貼,甚至顛覆了傳統的膠布創可貼。走進這家醫藥企業,記者探訪了液體創可貼的神奇之處。該企業研製的液體創可貼分為兩種,一種是塗抹型的,一種是噴用型的,溶劑都裝在15ml-20ml的小瓶內。如果身上哪兒不小心磕破了,只要擰開瓶蓋,將溶劑均勻地塗抹或噴在傷口上,一分鐘後,傷口表面便形成一層透明的保護薄膜。
  • 【生活+】傷口貼了創可貼反而易感染?
    創可貼有局部止血、消炎、護創的功能,常用於割傷、碰傷以及擦傷等等。創可貼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必備的。但是,有些人卻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創可貼,導致傷勢更嚴重了。據媒體報導,蘇州一個四歲小女孩雯雯,手指受傷用創可貼包紮之後,奶奶又在創可貼上用布條進行包紮,最後用牛皮筋進行纏裹,因為包紮太緊,造成血流不暢,導致手指末端壞死而面臨截肢。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看到這樣的新聞真讓人痛心。
  • 有傷口就用創可貼,千萬別再亂貼了,用不好反而更嚴重
    而醫生分析,老王被釘子扎後,應該第一時間就醫處理,而他不但沒有及時就醫,反而貼上創可貼,更增加了感染破傷風桿菌的風險。相信每個人的家裡都備有創可貼,然後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該用,很多人並不是特別了解,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 注意:這五類傷口千萬不能用創可貼
    在老年人的藥箱裡,除了降壓藥、感冒藥等常用藥以外,還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創可貼。平常有個小磕小碰,或是做家務時不小心弄了個小傷口,隨手一貼,很方便。不過,你知道嗎,創可貼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釀成嚴重後果。
  • 液體創可貼噴霧,一噴一抹,30秒成膜,消炎殺菌,防水透氣,傷口無負擔!
    手機看新聞 液體創可貼噴霧,一噴一抹,30秒成膜,消炎殺菌,防水透氣,傷口無負擔!關節處貼上創口貼便會活動僵硬做什麼事情都不方便即便如此,創口貼還是一定要用的絕對不能讓傷口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畢竟空氣中的各種細菌會導致傷口的感染如果傷口不小心沾染上其他有細菌的東西
  • 一枚創可貼的自述:走出創可貼使用誤區,這樣使用才正確
    埃爾·迪克森在一家生產外科手術繃帶的公司裡工作,非常心疼妻子,經過潛心研究,在繃帶的基礎上發明了創可貼,用來保護妻子的雙手。小夥伴們沒想到這麼一個愛的小發明,卻影響了整個世界吧?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每年要用掉近10億個創可貼,有人將創可貼稱為是20世紀影響生活的十大發明創造之一。
  • 邦迪創可貼的誕生:背後藏有一個十分有愛的故事,鮮少人知道
    創可貼是居家旅行必備用品,皮膚因劃傷、擦傷、磨腳而出現的創口,都需要創可貼予以殺菌消毒止血。大家都習慣了創可貼的存在,卻甚少提及其發展和來源。事實上,創可貼誕生的背後藏有一個十分有愛的故事。20世紀初,美國強生公司一名叫做迪克森的普通職員發明了創可貼。
  • 男子帶女友吃火鍋,手打蝦滑內粘著創可貼,店長:不小心掉的
    12月7號,小石帶女朋友到杭州文二路上的不萬能先生火鍋店吃火鍋時,竟在手打蝦滑裡吃出了創可貼?蝦滑表面沒有問題,煮熟後表面粘著異物。小石說,那個蝦滑表面上看起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二人就沒有注意,直接把蝦滑下進了鍋裡。
  • 用了防水創可貼,就不怕沾水?5 大誤區別忽視
    其實,創可貼只適合用於淺而小的傷口,以下 4 種傷口都不能用: 大於創可貼寬度的傷口 當傷口的創面,大於創可貼吸水墊的寬度時,就不能貼創可貼了。因為此時創可貼已經不能完全覆蓋住傷口,也就起不到保護作用。
  • 中國年產100多億片,創可貼市場比想像的更大
    給妻子頻繁包紮傷口的經歷,讓他決心發明一種繃帶,讓妻子可以在無人幫忙時也能自行處理傷口。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故事有點牽強。畢竟迪克森的太太顯得太過笨拙,受傷頻率也太高。也有人提供了一個豐富化的版本,話說迪克森的新婚太太出身富有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從不沾手家務,全靠傭人伺候。
  • 酒精、碘伏、紅花油……哪種處理傷口好?你可能一直都用錯了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磕碰受傷受傷之後,該如何處理傷口呢?不同類型傷口,該如何處理?◆ ◆ ◆ ◆擦傷擦傷只是表皮受傷,傷勢一般比較輕微。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0.5%碘伏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後塗上抗菌軟膏,或用創可貼稍微保護一下,或什麼都不塗抹和包紮。如果有汙物,則最好用生理鹽水或者清水衝洗一下,再塗0.5%碘伏。裂傷小的裂傷,要是沒有明顯出血,傷口乾淨,可以外塗碘伏,然後用消毒紗布包紮或貼上創可貼。
  • 廚房做飯弄傷了手,別只會貼創口貼!試試這2個妙招,方便又省錢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廚房就是一個危險的戰場,裡面就算沒有,槍炮轟鳴,但是也會有危險的利器,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且不說炒菜時就會兵荒馬亂,就算是準備食材的時候,一不小心也會把自己手上弄的滿是傷口,尤其是對於一些廚房新手來說,在廚房做飯是最容易添傷口的事情,很多人一邊掌握著做飯技巧
  • 日本網友吐槽:買了個好美味的創可貼
    最近有位日本網友在網絡上發表了一張圖片,並吐槽說:買了個好美味的創可貼,引起了不少吃瓜群眾的圍觀。誒?這不是培根麼?要麼就是五花肉片,看這漂亮的顏色,這肥瘦相間的斷層,看的我都流口水了,結果不是吃的而是創可貼麼?
  • 女朋友:我的手劃流血了,好疼啊!男朋友:貼個創可貼
    還沒下雪呢!可可:男生都火力旺,你肯定不覺得冷啊!再說了,你天天都開車上下班,又不會吹到風。大鵬:那你就多穿一點呀!買個能抗風的衣服。可可這麼說,意思非常明顯了:我天天自己騎車上下班,要凍死了,你趕緊開車送我。只可惜大鵬這個傻子聽不懂可可的言外之意。
  • 創可貼只掩飾傷口,可它治不了疼
    熟悉到存在於我腦海最深處的畫面,衝破了我的記憶封鎖,一一呈現在了我的眼前:那條路上我和她嬉戲打鬧,在踩了我一腳後快速逃跑的她被我抓住後的求饒撒嬌;那個街角,我牽著她的手相互吐槽著這段時間發生的各種事;那一家KTV裡面,我們互相嫌棄著彼此的歌聲;那一家超市裡面,她認真地挑選著我喜歡吃的零食;那一排座椅上,我環著她的腰傾吐著好久不見的思念……很多很多的畫面,一瞬間佔據了我的腦海
  • 液體創可貼 到底好不好
    對於人體皮膚上的淺表傷口,創可貼一直是最方便、最簡單的處理方式。近年來,液體創可貼開始流行,它能達到與傳統創可貼同樣的止血、防感染的作用嗎?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風溼免疫科主管護師李霞來為我們進行詳細介紹。液體創可貼是一種有別於傳統創可貼的新型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