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再度被完爆?移動端處理器再次不敵AMD,AMDYES?

2020-12-16 淡品人間苦澀

在桌面級CPU市場,我們已經知道了AMD依靠3代銳龍,並且針對市場貼合群眾的定價,幫助AMD,在市場佔有率得到大大的改善!在高端處理器市場上把老隊手打的無力還手,64核心線程撕裂者,稱霸桌面級CPU!我們來看看移動端市場AMD的表現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移動端市場,intel一直都是老大哥的存在,基本是看不到AMD的身影,由於移動端處理器,功耗有所限制,更加考驗CPU的單核性能,還有處理器的能效比!intel一直在這個領域表現很出色,在以前筆記本上幾乎沒有說不用英特爾處理器。這一兩年後來闖入的AMD也進入移動端市場,雖然是進入中低段領域,用在追求性價比的筆記本上,那麼現在闖入高端市場的R7 4800H經得起考驗嗎?

R15跑分來源於網絡

那麼我們來對比一下桌面級CPU,看看這顆處理器性能如何?

首先在Cinebench R15多線程得分中,Ryzen 7 4800H得分達到驚人的1875分。高於臺式機酷睿i7-9700K,Ryzen 5 3600X和Ryzen 7 2700X。

4800H比Core i7-9700K和Ryzen 5 3600都快得多。看到3600和3600X之間的差異有點讓人眼花亂。看起來,除了核心得分外,工作頻率也對最終成績產生了顯著影響。因此,是的,Cinebench並不是天生就「偏愛」 AMD CPU!

最後還是不太建議大家入手的,只要不是工作需求,這顆處理器在筆記本上的優化效果還是沒有intel好的,還有這顆處理器缺少AVX 512指令集,這樣對某些遊戲還是不太友好,還有畢竟intel是老大哥在系統遊戲等方面優化比較到位,筆記本也比較注重優化,所以這顆處理器只要沒有特別的需求,對於打遊戲的還是入手intel家的移動處理器的筆記本吧!對於這顆處理器你們有什麼看法,AMD在移動端的表現,你給幾分呢?

相關焦點

  • 進擊的處理器——AMD
    相似平臺配置下,基於AMD 四核皓龍處理器2380 的平臺,空載狀態的功耗為138 瓦;與之對比,基於英特爾四核處理器的平臺在相同狀態下的功耗則為179 瓦。[7]伺服器壓力下創新amd推出超低功耗處理器至尊移動APU來應對快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amd在獲得Computex選擇大獎的同時得到了合作夥伴的高度肯定。
  • AMD為什麼被稱之為農企?intel,英偉達,AMD是什麼關係?
    目前市面上面最大的兩個顯卡廠商,amd和英偉達大家幾乎耳熟能詳。關於AMD與英偉達大關係,amd為什麼被稱之為農企,這個問題實際上問的非常好,畢竟不少玩家只對英偉達有些許了解,而對AMD則是非常陌生,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AMD是一家什麼公司。
  • 裝amd電腦吃雞,B250/B350/B360主板有啥區別?老玩家告訴你答案
    其實要這從英特爾和amd這兩家處理器巨頭的恩怨講起,說清楚的話太漫長了,簡單點吧,B250呢原本是英特爾延續B150的升級型號,按這樣的規律來算,b250主板升級型號就是B350啦,這是板上釘釘的事。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amd宣布銳龍處理器採用b350代號,哈哈,你沒看錯,真就是用了英特爾的代號!
  • AMD yes?幾組數據告訴你AMD到底行不行
    很多朋友對英特爾CPU情有獨鍾,現在小編帶大家看一下AMD處理器是不是一定不如intel。intel-amdAMD處理器被intel按在第三摩擦了好多年,現在翻身了嗎?2017年AMD銳龍處理器上市以來,引發了處理器界的「核大戰」,在AMD的引領下,不但主流平臺全線普及物理4核,消費級旗艦更是率先提升到8核16線程,2018年第二代線程撕裂者更是達到恐怖的32核心64線程,迫使Intel發力追趕,最近上市的酷睿i9 9900K在消費級做到了8核心16線程。
  • AMD yes的那些CPU;英特爾AMD大比拼
    #處理器AMDyes#大家好,最近裝機界一直流傳這AMD yes的口號,那麼今天小編為玩家們總結一下AMD處理器比拼intel的那些系列和型號。電腦處理器領域一直被AMD和intel兩家佔據,兩家的處理器也是各有優點,intel的處理器在業內一直以高性能和穩定性被裝機玩家肯定,不過在價格方面一直偏貴,AMD的處理器性價比相對於intel的處理器更高一些,在同樣預算的情況下,我們是可以買到更高性能的處理器的,並且體驗超頻快感,AMD的CPU不限制超頻,可以在不損壞硬體的情況下嘗試超頻的快感,不過之前AMD
  • 曾經「瀕臨絕境」AMD,開始YES了
    近年來AMD憑藉多款性能出色的產品,晉升為晶片圈的流量大戶,凡其新訊出沒之處,總有網友熱情刷屏「AMD yes!」以往AMD實力不足以跟英特爾對打,消費者只能一邊怒罵「牙膏廠」,一邊眼巴巴地坐等英特爾下一代產品。眼見蘇姿豐帶領AMD崛起在即,現實版逆襲大劇即將上演,吃瓜群眾迅速搬好小板凳,CPU、GPU重度用戶更是迫不及待坐等新劇情。
  • AMD稱霸PC處理器性能榜,英特爾還認為「不足為慮」?
    原標題:AMD稱霸PC處理器性能榜,英特爾還認為「不足為慮」?[釘科技述評]AMD近兩年在製程方面動作不斷,在PC處理器市場衝擊著英特爾的位置。領先的製程以及優惠的價格外,AMD的性能實力貌似也在展現。
  • AMD強勢「上位」,你的CPU在裡面嗎?
    去年上半年英特爾全面上線10代桌面酷睿家族系列產品,近期又要推出11代酷睿產品;而英特爾的老對手AMD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發布4款銳龍5000系列的處理器,高手對決,用戶們可就有好戲看了。當然,韓博士也不是只為了說這個事情來的。既然都說到了處理器等相關問題,大家肯定也都了解,購買電腦或者硬體的時候,CPU的選擇肯定是重點。
  • 反擊蘋果、AMD,英特爾公布 50 餘款處理器產品
    此次 CES 2021 期間,英特爾開始遵循這句承諾連發大招,一舉公布面向商用、移動、遊戲、教育四類 PC 市場的 50 多款處理器產品,覆蓋從入門級到高端系列,並將在今年推出 500 多款全新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產品。
  • 英特爾筆記本處理器要涼?AMD銳龍4000系列參數性能解禁來者不善
    AMD第三代移動銳龍4000系列於年初CES 2020上發布,與上一代移動銳龍3000系列相比,新平臺將製程工藝從12nm升級到了7nm,微架構也從Zen+換成了Zen2,核心數量和緩存容量大幅增加的同時,還支持了更高頻率的內存,在性能上實現了質變,繼桌面級之後,AMD在移動級再次向英特爾發起了總攻,這一次真的夠英特爾喝一壺了。
  • ...500系列主板的BETA BIOS 以支持AMD 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
    主板製造商MSI微星科技近日宣布,發布新版BIOS,以支持AMD新一代5000系列處理器的AMD 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
  • 64位版本為什麼叫amd64,而不是intel64
    由於AMD64和Intel64基本上一致,很多軟硬體產品都使用一種不傾向任何一方的詞彙來表明它們對兩種架構的同時兼容。出於這個目的,AMD對這種CPU架構的原始稱呼 - 「x86-64」被不時地使用,還有變體「x86_64」。
  • PassMark:AMD 臺式機處理器份額再次超越英特爾
    隨著 AMD 新一代 Zen3 的推出,AMD 和英特爾在全球檯式機 CPU 市場上的份額終於再一次回到了 1:1 的起跑線。目前 AMD 在桌面 CPU 市場佔據了 50.8% 的份額,而英特爾僅有 49.2% 的份額。
  • 被逼出來的11代酷睿,能否終結「AMD YES」的口號?
    這兩天,PC業界可謂是動作頻頻:9月2日,英偉達發布了全新一代的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性價比之高讓粉絲驚喜;而在今天早上,英特爾也正式發布搭載銳炬Xe顯卡的全新第11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其更新幅度可謂是誠意十足。針對英特爾此次更新的具體參數,小雷已經在《重磅升級!英特爾第11代酷睿處理器放出大招!》
  • 桌上型電腦CPU性能天梯圖 AMD性能首次反超intel
    隨著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的流行,桌上型電腦被談起的機率越來越少,可以說是越來越不受重視了。不過就總體性能來說,還是桌上型電腦性能更強悍。桌上型電腦以更強悍的性能,更大的屏幕顯示器,在辦公和遊戲方面,仍然是主力。
  • AMD能否趁勢追擊反超英特爾
    與AMD、高通等無晶圓半導體公司不同,英特爾的運營模式是IDM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測試。處理器,半導體晶片生產是英特爾處理器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英特爾三十年來都是地球上工藝最先進的半導體公司。
  • 一文看懂Chiplet小晶片:AMD、英特爾、華為海思都在研究!
    但是有一點有意思的地方,這是一個以fab 的角度,解決摩爾定律失效問題的方案,雖然TSMC 並沒有把chiplet 當作一個新技術突破,而是把interposer 當作新技術突破,但半導體業界的其它公司的立場各不一致。
  • 被逼出來的11代酷睿,能否終結「AMD YES」的口號?-巔峰贅婿
    這兩天,PC業界可謂是動作頻頻:9月2日,英偉達發布了全新一代的GeForceRTX30系列顯卡,性價比之高讓粉絲驚喜;而在今天早上,英特爾也正式發布搭載銳炬Xe顯卡的全新第11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其更新幅度可謂是誠意十足。針對英特爾此次更新的具體參數,小雷已經在《重磅升級!英特爾第11代酷睿處理器放出大招!》
  • AMD處理器的前身今世—農企一直是牙膏廠英特爾的強悍對手
    第一階段,生產和仿製英特爾處理器靠晶片照片逆推出來的AM90801974年,當年的一個商業騙局致使AMD生產了自己的第一款CPU:AM9080,其實就是英特爾8080的克隆版本。AMD通過仔細分析一張英特爾處理器晶片的照片逆推出了原設計。
  • 或推ARM晶片對標蘋果(AAPL.US)M1AMD(AMD.US)舞劍意在英特爾(INTC...
    而站在另一個角度看,AMD的目的依然是從自身業績出發,並將矛頭指向英特爾,意圖進一步搶佔它的市場份額。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四季度AMD的市場佔有率為37.8%,拿到近14年來最好的成績,這主要歸功於Ryzen系列晶片的大賣。而英特爾自2016年以來市佔率不斷下滑,不過依然憑藉62.2%的佔比穩坐處理器市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