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開包子店:2個月吃遍50多家包子店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睡2天大街、啃3天饅頭 感動師傅學到了技術

 

  開包子鋪,郜坤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自己並不會做包子,即便會做,家常風味也不能滿足大眾的口味。於是他首先要尋訪名師,學習製作最受歡迎的包子。為此,他先後去了杭州、北京、天津和開封,幾乎是遇到人氣旺的包子店就進去品嘗,尋找機會學藝,最終確定學習天津「狗不理包子」傳人的技術。

  但求師的過程並不順利。雖然他真誠地說明了自己的意圖,但師傅覺得郜坤這樣剛畢業的大學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吃不了這個苦,堅持不了多久,雖然他一再表達誠意,但人家還是不收。第一次去天津,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時隔兩個月,他再上天津。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當時他身上所有的「啟動資金」只有大學期間勤工儉學攢的4萬餘元。

  第一次去天津他住的是賓館,這次去為了省錢,他就在離包子店不遠的一個廣場的椅子上過夜。當時已是初秋,天津的夜晚涼意很濃,他只有裹緊衣服苦熬。就這樣,他在外面睡了兩夜,連啃了三天饅頭。

  郜坤說:「那次經歷恐怕是我這一生難忘的,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覺得以後再遇到困難,自己都能夠接受了,因為我連廣場的椅子都睡了,都淪落街頭了,還有什麼事情是無法克服的?」最終,他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天津的師傅,答應收他為徒,教他做包子的祖傳技藝。

  三個月學成之後,分別時師傅語重心長地說:「我年紀大了,你可能是我最後一個徒弟了,我已經把手藝毫無保留地都教給你了,你回去一定要好好做,一定要做真材實料的包子,做良心包子!」

  調查市場 2個月品嘗鄭州50多家包子店 

  由於家人已在鄭州定居,郜坤也就選擇在鄭州發展。從天津回來,他又花了兩個月時間去品嘗了鄭州50多家包子店的口味,並對包子的口味、大小、價格、經營狀況等做了詳細調查和總結,最後根據調查,把學到的技術結合鄭州本地的飲食習慣加以調整,並對自己要開的店做了詳細規劃。他計劃一次性開兩家店,這樣能降低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但一家包子鋪的成本就要3萬,郜坤的資金還差2萬元。

  「我沒辦法,只能向朋友和同學借錢,不少人不願意借我,他們不是不支持我創業,而是覺得我毫無經驗,很難保證創業成功。最終經過我的不斷爭取,終於湊夠了錢。不過,那種伸手向別人借錢的滋味真不好受。」郜坤說,「所謂苦盡甘來,6月12日,第一家店開業第一天生意就非常好,20天後開了第二家店,現在我已經還清了所有的債務,每天能有五六百元的利潤。」

  而最讓郜坤開心的還是,顧客排隊買包子,他們品嘗後誇他的包子好吃,並且口口相傳,老顧客又引來了新面孔。他並不滿足現有的成績,開連鎖店是他的目標,準備今年年底再開兩家店。

  踐行公益夢想 要給敬老院、環衛工 免費送包子 

  讓郜坤開心的是,顧客吃過他店裡的包子後覺得味道不錯,又介紹來新顧客,口碑才是生意持續紅火的最大保證。而他並不滿足現有的成績,開連鎖店是他的目標,準備今年年底再開兩家店。

  「在創業路上,我一直在奔跑前進,我給自己的店起名『鴻德』,就是希望自己做一個有『鴻鵠之志』和有道德的年輕人。」郜坤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等包子店穩定後,他和團隊會定期去敬老院給老人送包子,給環衛工人送包子,給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免費早餐」等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他的公益夢想。

  說到這裡,郜坤滿懷憧憬地笑了:「我想到那個時候,父母和曾經質疑我的朋友們,就會理解和支持我了吧!」

相關焦點

  • 大學生開包子店:學技術睡2天大街 調查吃50多家
    大學生包子店老闆郜坤昨日(8日)臨近中午,隴海路一家包子店前,不少顧客排隊買包子。……很快,幾個籠屜裡的包子就賣光了。這個小夥子就是這家湯包店的老闆,名叫郜坤,去年剛大學畢業,今年只有23歲。近期看到不少大學生畢業後求職難的報導,他希望通過媒體講述一下自己的創業經歷,給剛剛走上社會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建議。
  • 包子攻略 | 藏在大街小巷的包子店,你吃過了幾家?
    杭州小籠包這個店在增城也是挺多的,可是小編覺得這家的好像比較好吃。每天上班經過,想吃都會買一籠做早餐。點上一籠招牌的小籠包,4塊一籠,裡面好多餡,肉吃起來好香,我個人很喜歡吃小籠包。地址: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光明路22號(人民橋隔離)這家店知道的人應該不多。周邊的街坊肚子餓的時候都會出來買上個包子或者西餅吃。
  • 哈佛大學門口開了一家中國包子店,老外瘋狂排隊,銷售額已破2個億!
    店的位置可謂黃金地段:位于波士頓劍橋鎮(麻薩諸塞州)哈佛廣場。哈佛廣場在哈佛大學核心區,匯集多家咖啡館、餐館、書店,這是一個生活綜合服務區,人氣非常旺,當然租金也不菲。他叫Nathan Wolfe(內森),哈佛大學大二學生,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中國人,所以聽說過包子。聽說學校門口開了家中國包子店,他趕緊約了8個同學,一起來試吃。
  • 包子僅僅兩元一個,那麼利潤如何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開包子店?
    包子僅僅兩元一個,那麼利潤如何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開包子店?包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你食物,早餐店別可以不做,但包子絕對要有。不僅口感美味,價格也十分便宜,是大多數人都喜歡吃的一款美食。習慣早起的話就不難發現,每天早上早餐店的顧客都是絡繹不絕,不少人都會打包幾個包子然後去上班等等,那麼問題來了:包子僅僅兩元一個,那麼利潤如何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開包子店?第一點,大家應該知道,一個包子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製作包子能用到的食材基本也就是麵粉,韭菜,白菜,各種肉類。這些不屬於高端食材,商家選購的時候也不需要太下功夫。
  • 這家包子店不賣包子,卻讓我吃成了個包子.
    是的,在楚河漢街附近,有一家「包子店」,叫做糖包子燒烤工坊。他不賣包子,竟然賣的是特色的雲南燒烤:烤蟲子、烤餌塊....給雲南燒烤一把火,他們能烤出一個宇宙。「名字嚇死人的鬼雞,吃一口就飄了」X糖包子家的鬼雞在雲南是一道很受歡迎的家常菜,說ta像東南亞泰式鳳爪的味道,有七分相似。
  • 50歲大媽開早餐店,開業一人先送60個包子,月入上萬,這套路真牛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位大姐開早餐店的案例。這一家早餐店呢就在我家樓下不遠處的街道旁,靠的就是周圍這幾個小區、幾家大酒店和一家整形醫院的人流掙錢。當然周圍既然有了這一些設施那麼自然是不缺人流的,而不缺人流的地方,自然也就少不了有餐飲競爭。
  • 臺灣包子也走紅 宜蘭包子店被贊「臺灣之光」
    被如此稱讚的包子產於宜蘭一家50年的包子鋪,老闆林志鴻認為他們的包子用料很實在,做的很認真,一直「當成自己家人要吃的在做」。   為了證明自家的包子與眾不同,老闆不怕「洩露天機」,向前來採訪的臺灣記者顯示包子的製作過程:包子皮的中間要厚一點,現殺現送的豬肉做成餡後冷凍24小時後再包,這樣調的味兒才會充分發揮出來,面用老麵團發酵一天,比用酵母粉發酵多了面香。
  • 「甘其食」把包子店開到哈佛大學門口!這次,又火了!
    他叫Nathan Wolfe(內森),哈佛大學大二學生,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中國人,所以聽說過包子。聽說學校門口開了家中國包子店,他趕緊約了8個同學,一起來試吃。儘管很多同學一開始不知道包子是什麼,內森會耐心跟他們解釋,包包味道很不錯,同學們都很喜歡,有個女生一口氣吃了4個,還有點不過癮。
  • 那家被人一次性打包2700個包子的杭城最傳奇夜宵包子店,搬家了
    前情提要:本周二(6月20日)21:02分,吃定杭州推送了這篇文章前往1996年的時光機已開啟,歡迎乘坐。機上提供3元的鴨血,4元的年糕,和5元的……13個小時以後,川味觀鳳起店門口出現了這樣的景象還不就是為了讓每個定粉都能花更少的錢,吃上更好的餐廳麼?@吃定杭州 & @我們都餓了,一直吃在最前面。下面是正文時間,為你們送上燙手的最新消息:杭州城夜宵界最最傳奇的包子店,關門了!它,搬去哪裡了?
  • 怎樣開包子店才能賺錢?
    傳統面點市場潛力巨大,以新興的包子專賣店為例——特製包子營養健康、適合國人的口味和身體需求,以及飲食習慣,具有持續不斷的消費需求。  新鮮出爐、現制現售的包子,遠比速凍食品營養,這將促使家庭在該類食品的選擇上越來越多,這是包子專賣店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性。另外,健康、方便、快捷、衛生等特點,是包子店具有普遍適應性的關鍵因素,為人們快速、營養地解決日常飲食提供了新的選擇。
  • 漢中:漢武路這家包子店,今天買包子的人特別多
    不過奇怪的是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早上買包子的人特別多,以往只是在包子店門口一字排開站幾個人,但是今天不但包子店前站滿了人,還排了長長的一個隊形出來。因為要趕時間上班,我得趕緊買到包子,不然上班就會遲到了。好不容易才排到店門口,為了早點拿到包子,我提前用微信掃碼,付了包子錢。
  • 「我要開家包子店,但會做得認真點」 | 100 個有想法的人
    童啟華差不多是在六年前下決心做包子的。2009 年的一天,他跑去工商局註冊,說自己要開家包子店。「你說什麼?」對方連問了幾聲。「我說,我會做得認真點。」童啟華坐在杭州文二路的一棟寫字樓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創立了包子品牌「甘其食」。2013 年,「甘其食」在杭州賣出了差不多 3 億元的包子。包子的均價在 2 元左右。
  • 如何開一家生意火爆的包子店
    店面的就是早中晚餐想吃包子的人群,他們有的是偶爾經過,也有特過過來的(吃飯、麵條多了總想換換口味)。 一般的社區店: 1、根據特色起個親民有品位的店名就好。 2、人性化,也不在說什麼設施配置細節上的人性化,而是老闆和員工給這個包子鋪帶來的生命。店鋪面向的顧客都是周邊工作、生活的固定人群。老闆這個招牌就是重頭戲了。
  • 包子嘍,包子!
    在如此瘋狂的細節要求之下,Tom的包子店在2009年終於開張,沒想到一開張就火了。才短短幾年,他就在上海、杭州陸陸續續開了200多家店,每天能賣出25萬個包子,一年7000萬個,年入3000萬美金,可以說他復興了中國傳統包子的文化。
  • 哪裡的包子最美味,推薦一些有特色的包子店
    蟹黃包,頭名是南通如皋市的孟家蟹黃包,到現在為止,沒吃過更好吃的蟹黃包,包括如皋四海樓,老松林,德勝齋這三家老店,都不如孟家的好吃。配薑絲和恆順香醋的那個味道,這輩子是忘不了了,其餘的蟹黃包,也就靖江和如東的幾家算得上不錯。灌湯包,吃過最好吃的是在杭州臨安縣,廣場後面的一條小路上,忘了叫什麼名字,其次是在開封小宋城,皮不如江浙這邊的薄,但肉湯比較鮮。
  • 包子的種類很多,在街角的包子店,餡料賣1.2
    包子的味道很好,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因此很多早餐店以賣包子為主,並依靠這種食品製作風生水起。有的包子又硬又厚,吃了幾口就填不飽;有的包子有大皮兒薄餡,餡料汁多,味道好。在胡同對面滕州四院的深處,有一家饅頭店,這家店很簡單,沒有招牌和店名,但是周圍的顧客對這家商店很熟悉,他的饅頭很有名皮薄,餡料很大,尤其是他的餡料,乾淨爽口,味道很好,這個小肉包是用純肉餡做的,一個6毛錢。
  • 開包子店利潤大不大,如果不是很大,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去開?
    每天早上,一溜街都冒著騰騰的熱氣,經常是每家都有不少的人——其中包子店佔大多數,很多餡料有特色的店甚至排著長隊。包子銷量很大,人人都愛吃,自然開的也多,想做早餐首先也會想到開包子店。小吃投入低模式輕。而包子則是典型的有品類無品牌。包子的製作流程也相對簡單,沒有很高的技術要求。所以很多包子店都是家庭店、夫妻店。
  • 年度最佳包子店,一年總有兩百多天不開
    他答:今天老闆家有事,不開!在杭州工作的嘉興朋友聽聞我的遭遇,馬上叫我加老闆微信,她說:這個老闆每天一大早發朋友圈通知大家開還是不開,他家經常不開,所以必須看朋友圈。當天晚上我加了微信,先複習下這位老闆以前的朋友圈,看得我樂了一晚上,簡直是年度最佳主題朋友圈,裡面只說兩件事:開,還是不開,這是個問題。堪稱嘉興哈姆雷特。。。
  • 包子控有口福啦!福州包子店必吃包點排行曝光!每款都讓人流口水~
    於是我開始了漫漫長徵路,立志以不怕死的精神嘗遍各大包子鋪,下面匯報下去年的試吃成果~~        首先說一家去年大熱的包子店,他們家主打廣式包子,【流沙包】是重點。最早以前是開在湖東路上,後來陸陸續續又開了很多分店。
  • 早餐就要吃個包子才算圓滿嘛——四大便利店包子測評!
    豬肉大包(2.2元)、香菇菜包(2.2元)、豆腐包(2元)、黃金肉鬆包(3元)、雪菜辣肉包、梅乾菜肉包(4.5元)、北京醬肉包(4.8元)、宗家府泡菜肉包(2.2元)、中華奶黃包(2元)大讚的一款包子,柔軟清甜的皮,與流油的叉燒餡,簡直是絕配!吃著有種寒冬裡太陽的感覺。叉燒鹹中帶甜,甜中透鮮,不多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