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睡2天大街、啃3天饅頭 感動師傅學到了技術
開包子鋪,郜坤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自己並不會做包子,即便會做,家常風味也不能滿足大眾的口味。於是他首先要尋訪名師,學習製作最受歡迎的包子。為此,他先後去了杭州、北京、天津和開封,幾乎是遇到人氣旺的包子店就進去品嘗,尋找機會學藝,最終確定學習天津「狗不理包子」傳人的技術。
但求師的過程並不順利。雖然他真誠地說明了自己的意圖,但師傅覺得郜坤這樣剛畢業的大學生,只是一時興起罷了,吃不了這個苦,堅持不了多久,雖然他一再表達誠意,但人家還是不收。第一次去天津,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時隔兩個月,他再上天津。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當時他身上所有的「啟動資金」只有大學期間勤工儉學攢的4萬餘元。
第一次去天津他住的是賓館,這次去為了省錢,他就在離包子店不遠的一個廣場的椅子上過夜。當時已是初秋,天津的夜晚涼意很濃,他只有裹緊衣服苦熬。就這樣,他在外面睡了兩夜,連啃了三天饅頭。
郜坤說:「那次經歷恐怕是我這一生難忘的,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覺得以後再遇到困難,自己都能夠接受了,因為我連廣場的椅子都睡了,都淪落街頭了,還有什麼事情是無法克服的?」最終,他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天津的師傅,答應收他為徒,教他做包子的祖傳技藝。
三個月學成之後,分別時師傅語重心長地說:「我年紀大了,你可能是我最後一個徒弟了,我已經把手藝毫無保留地都教給你了,你回去一定要好好做,一定要做真材實料的包子,做良心包子!」
調查市場 2個月品嘗鄭州50多家包子店
由於家人已在鄭州定居,郜坤也就選擇在鄭州發展。從天津回來,他又花了兩個月時間去品嘗了鄭州50多家包子店的口味,並對包子的口味、大小、價格、經營狀況等做了詳細調查和總結,最後根據調查,把學到的技術結合鄭州本地的飲食習慣加以調整,並對自己要開的店做了詳細規劃。他計劃一次性開兩家店,這樣能降低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但一家包子鋪的成本就要3萬,郜坤的資金還差2萬元。
「我沒辦法,只能向朋友和同學借錢,不少人不願意借我,他們不是不支持我創業,而是覺得我毫無經驗,很難保證創業成功。最終經過我的不斷爭取,終於湊夠了錢。不過,那種伸手向別人借錢的滋味真不好受。」郜坤說,「所謂苦盡甘來,6月12日,第一家店開業第一天生意就非常好,20天後開了第二家店,現在我已經還清了所有的債務,每天能有五六百元的利潤。」
而最讓郜坤開心的還是,顧客排隊買包子,他們品嘗後誇他的包子好吃,並且口口相傳,老顧客又引來了新面孔。他並不滿足現有的成績,開連鎖店是他的目標,準備今年年底再開兩家店。
踐行公益夢想 要給敬老院、環衛工 免費送包子
讓郜坤開心的是,顧客吃過他店裡的包子後覺得味道不錯,又介紹來新顧客,口碑才是生意持續紅火的最大保證。而他並不滿足現有的成績,開連鎖店是他的目標,準備今年年底再開兩家店。
「在創業路上,我一直在奔跑前進,我給自己的店起名『鴻德』,就是希望自己做一個有『鴻鵠之志』和有道德的年輕人。」郜坤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等包子店穩定後,他和團隊會定期去敬老院給老人送包子,給環衛工人送包子,給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免費早餐」等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他的公益夢想。
說到這裡,郜坤滿懷憧憬地笑了:「我想到那個時候,父母和曾經質疑我的朋友們,就會理解和支持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