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代表著一種氤氳千年的傳統文化,一種悠然閒雅的生活態度。深入挖掘自身潛力,把這篇「茶文章」做深做細做實,才能真正把盛產茶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3萬片「川」字青磚茶,800斤宜紅茶,5000份長盛川青磚茶,12月23日,一輛輛滿載湖北茶的貨車,從赤壁、五峰、宜昌三地出發,向遙遠的蒙古國駛去,繼續書寫著「羊來茶往」的美好故事。萬裡茶道,穿越百年,傳遞的是超越國別、患難與共的綿綿溫情。湖北茶,也藉此開啟了一段走向遠方的新徵程。
湖北是「茶祖」神農、「茶聖」陸羽的故鄉,擁有優良的氣候資源優勢,產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明清時期,湖北的茶葉就開始出口海外,漢口曾是全國茶葉出口三大口岸之一,被稱為「東方茶港」。千百年來,荊楚之地,孕育了赤壁青磚茶、恩施玉露、武當道茶、宜紅茶、英山雲霧等多種名茶,茶產業發展,對形成地方特色經濟發展模式意義重大。讓湖北茶浸潤更多人的心田,是壯大湖北茶產業、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讓湖北好茶煥發自身光彩、實現更大價值的需要。
時至今日,湖北茶業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為我國重要的產茶區之一,無論是產量還是產值均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海外貿易也逐步擴大。但與此同時,湖北茶的名氣叫得還不夠響,出口和國際化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龍頭企業缺失,品牌影響有限;出口規模遞增,比較優勢不足;初級製品居多,產業鏈條較短,這些既是湖北茶產業「走出去」的痛點,也是湖北茶產業「走進去」的突破點。深入挖掘自身潛力,把這篇「茶文章」做深做細做實,才能真正把盛產茶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代表著一種氤氳千年的傳統文化,一種悠然閒雅的生活態度。往昔,東西方曾以茶為媒,開啟了文明的交流與碰撞;今天,抓住「一帶一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新機遇,古老的茶文化如同時空交匯的紐帶,已融入更為宏大的時代畫卷之中。一葉千年,「萬裡茶道」不僅是一條茶葉國際交流合作的橋梁,也是一道文化融合與傳播的橋梁。品牌叫得響,市場才能打得開,賣茶葉不應僅僅是賣產品,浸潤和涵養了茶文化的茶產業,才能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命力。推動湖北茶更好地走出去,亟待創新理念,打好文化牌,精心打造歷史傳承悠久、地域代表廣泛、產品特性鮮明和社會認可度高的區域公用品牌,提升湖北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讓世界了解中國茶,了解湖北茶,正是對綠色新發展理念的呼應和傳承。如何從一片片茶葉,一座座茶山,一條條青磚古道上汲取發展的力量,讓湖北的茶產品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還需要今天的人們進一步去挖掘和書寫,讓荊楚茶香飄向更遠的遠方。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