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昆明核銷「消費券」總金額達816萬元

2020-12-14 樂居網昆明

6日,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從5月1日零時至5月5日24時,5天內全市「消費券」核銷量穩步增長,總核銷量達13.1萬張,其中餐飲券核銷9.8萬張、旅遊券核銷3.2萬張、體育券核銷548張,核銷總金額達到816萬元,初步統計拉動消費將達到3倍以上,一些熱門商戶更是達到5倍以上,有效促進了消費潛力釋放。

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第一個小長假,昆明市消費券也正式啟用,節前共發放消費券106.5萬張,有效期從5月1日至5月31日。其中,餐飲券52.57萬張,每張面額50元;旅遊券43.93萬張,每張面額100元;體育券10萬張,每張面額50元。在消費券的推動下,全市餐飲、旅遊、體育等行業在消費券和「五一」假日經濟的雙重帶動下持續回暖。

從核銷數據來看,消費者對餐飲業的消費熱情最高,核銷數量佔總核銷量的75%,消費券對受疫情衝擊最大的餐飲業引流作用尤為明顯。旅遊類用券情況也較為突出,僅市內多家主題樂園、公園及周邊景區用券市民達3萬多人次。據市文化和旅遊局統計,「五一」假期一日遊遊客達139.78萬人次,同比增長19.30%。

從參與活動的商戶來看,入駐活動的商戶數量每天都在增加。截至5月5日24時,消費券核銷商戶2299戶,其中餐飲類2019戶、旅遊類234戶、體育類46戶。交易額排名前列的有嘉華餅屋、麵包工坊、飛陽鐵板燒、老東粥皇、建新園等餐飲類商家;融創主題樂園、野生動物園、七彩雲南古滇王國、石林景區等旅遊類商家;紅塔體育中心、市體育館等體育類商家。

下一步,昆明市歡迎廣大商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並將鼓勵相關企業加大自身促銷力度,結合消費券的紅利,疊加商戶優惠措施,開展一系列促銷活動,給予市民更多實惠,進一步營造繁榮的消費市場。(記者繆亞平)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昆明日報

相關焦點

  • 「五一」假期 昆明市消費劵核銷總金額達到816萬元
    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首個小長假,也是昆明市「消費券」使用的第一周。昆明市節前共發出消費券106.5萬張,其中,餐飲券52.57萬張,每張面額50元,旅遊券43.93萬張,每張面額100元,體育券10萬張,每張面額50元,有效期從5月1日至5月31日。
  • 「五一」假期盤點:市民「五一」逛吃更盡興
    原標題:「五一」假期盤點 5天核銷總金額達816萬元,初步統計拉動消費將達3倍以上 有券在手 市民「五一」逛吃更盡興 昨日,記者從昆明市商務局獲悉,從5月1日零時至5月5日24時,5天內全市「消費券」核銷量穩步增長,總核銷量達13.1萬張,其中餐飲券核銷9.8萬張、旅遊券核銷3.2萬張、體育券核銷
  • 「五一」假期,常州共發出3萬餘張旅遊消費券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我市共發出3萬餘張旅遊消費券,遊客受惠力度達30%以上。旅遊市場強勢復甦,旅遊消費券功不可沒,據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5天小長假,共核銷31527張、金額總計314萬元旅遊消費券,拉動門票與住宿兩項直接消費超過1092萬元,遊客受惠力度達30%以上。春秋淹城假期推出了各類傳統民俗遊戲,吸引了不少遊客。
  • 有券在手 市民「五一」逛吃更盡興_經濟_雲南頻道_雲南網
    原標題:「五一」假期盤點 5天核銷總金額達816萬元,初步統計拉動消費將達3倍以上 有券在手 市民「五一」逛吃更盡興  昨日,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從5月1日零時至5月5日24時,5天內全市「消費券」核銷量穩步增長,總核銷量達13.1萬張,其中餐飲券核銷9.8萬張、旅遊券核銷3.2萬張、體育券核銷
  • 五一消費數據:自助收銀、自助點餐和電子核銷推動行業復甦
    久違的五一長假,體現著人們對疫情後復工復市的信心。在餐飲零售方面,今年的五一假期又有哪些新變化呢?微信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餐飲行業增長216.25%,零售行業增幅48.44%,出行行業增幅64.48%。
  • 武漢消費券核銷首日,超市餐飲便利店消費最活躍
    4月21日,微信支付公布武漢消費券核銷首日成績單。截至4月20日23:59,超2.6萬張消費券被使用,累計在2506家商戶消費享受優惠,第一批消費券首日直接帶動交易總額超720萬元,單日槓桿率達13.28。微信支付數據顯示,超市、餐飲、便利店、百貨、果蔬生鮮成為武漢市民消費最活躍的行業,核銷訂單數排名前五。
  • 昆明將投放1億元消費券 在餐飲、旅遊住宿、體育等領域發放
    昆明將投放1億元消費券 4月24日,記者從昆明市召開的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對衝疫情造成的影響,昆明市委、市政府決定,拿出1億元,採取「政府為居民消費買單」的方式,在對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餐飲、旅遊住宿、體育等領域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
  • 「五一」假期深圳最火商圈就在……
    市民使用消費券意願強烈 激活夜經濟 「五一」假期,當夜幕降臨時一個多月以來已初見成效 這些措施提振了市民的消費熱情 為商戶增加了人氣 有力推動了龍華區經濟發展 據了解,龍華區投放的美食消費券總金額
  • 「五一」假期,你買買買了嗎?
    坐擁「網紅旅遊城市」和多個「網紅景點」的福建,也提前謀劃「布局」,多地通過發放消費券、景點門票減免、線上「雲逛街」等舉措,讓市民和遊客玩兒得開心、買得放心,也讓福建的消費市場企穩回升。福建廈門向來是全國熱門旅遊目的地,今年「五一」假期,雖受疫情影響,但「網紅旅遊城市」的魅力不容小覷。
  • 武漢消費券首日核銷數據發布:重點商圈訂單大增 大叔大媽成消費主力
    武商超市卓豹店,市民購物時使用消費券武漢消費券使用首日,核銷情況如何?昨日,發券平臺發布相關數據顯示,消費券不僅直接刺激了消費,更重要的是——因其槓桿撬動作用,正在助推經濟回暖。20日,市民龐晶在盒馬上完成了武漢消費券初體驗。根據支付寶方面監測,截至20日24時,武漢消費券核銷使用排行榜中,最受歡迎的仍是超市類消費券,緊隨其後為商場消費券與餐飲消費券。文旅消費券排名最末。
  • 五一假期深圳人在酒吧的消費全國第一
    五一小長假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目前已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微信電子消費券也在全國開花,假期3天帶動消費9億元,小長假期間,人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多地夜經濟正在悄然復甦。5月5日,微信和美團聯合發布《「五一」夜經濟數據》,烤串位列多城市最愛夜間美食,宵夜、酒吧、按摩、健身,夜生活全面恢復。
  • 昆明發1億元消費券 領取使用攻略趕緊收藏
    主要包括:旅遊消費券、餐飲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困難群體消費券、工會會員消費券等5大類;其中:餐飲消費券著眼請市民「到店」就餐,提振信心、帶動消費;旅遊消費券布局謀劃五一小長假、周末假期旅遊休閒消費。三是合理使用資金模規。
  • 微信五一消費數據:40歲以上人群仍是消費券主力大軍,解放碑是最火...
    五一小長假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目前已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微信電子消費券也在全國開花,假期3天帶動消費9億元,40歲以上的人群貢獻過半消費力。小長假期間,人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多地夜經濟正在悄然復甦。
  • 張掖市商務局關於嚴格做好電子消費券使用核銷的通告
    各電子消費券適用商家
  • 消費券、健康碼拉動五一經濟!鄭州假期消費增速排名全國第五
    消費券、健康碼拉動五一經濟! 今年五一假期是12年來最長的五一假期,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在全國省會和直轄市中,鄭州相關消費增速排名第五。
  • 4.56億元 回暖率90% 青島亮出五一假期消費「帳單」
    消費者累計領取發票獎勵消費紅包309.38萬元,已使用紅包金額212.97萬元,線下二次消費總金額861.62萬元,撬動倍數為4.1倍。600餘場促銷活動,商場銷售額環比增50%據不完全統計,假期全市120餘家商場,共開展600餘場促銷活動,全市商場客流較節前增加4成左右。
  • 深圳龍華5000萬元餐飲消費券第三波來了,五一期間開放搶券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訊 記者何思敏隨著「五一」假期的到來,深圳龍華區5000萬元餐飲消費券第三波正式對市民開放搶券
  • 深圳人,五一真能喝!深圳人酒吧消費全國第一
    五一小長假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目前已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微信電子消費券也在全國開花,假期3天帶動消費9億元,40歲以上的人群貢獻過半消費力。小長假期間,人們享受著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多地夜經濟正在悄然復甦。
  • 長春市將發放1050萬元體育消費券
    記者從長春市體育局獲悉,11月15日起,長春市將發放體育消費券,總投入資金1050萬元。長春市民可在手機端下載雲閃付App,通過實名註冊登錄後綁定銀行卡,進入首頁「獎勵中心」-「健康吉林,運動有『禮』」體育消費券領取頁面,按照規定時間搶券,搶券成功後體育消費券保存在「我的票券」中。
  • 明天,第四輪消費券開搶!這個金額大幅提高!
    消費券又來啦!>支付寶美團(大眾點評)APP上參與搶券活動「武漢消費券」投放活動已持續3周,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從武漢市商務局獲悉,截至目前,已累計投放超700萬張,核銷率達47%,並且不斷提高。「武漢消費券」在促進消費、提振消費信心、支持商貿和文體旅遊行業復工復產方面提供了重要助力。隨著商貿領域復工復產的不斷加快,為使市民能更多參與活動享受優惠,提升消費,從第4周開始,將根據前期消費券核銷情況適時動態提高每個人的核銷金額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