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為廣州醫保節約11億,大數據DRGs除了省錢還帶來什麼?

2020-12-24 騰訊網

廣州市自2018年實施大數據DRGs,為這種複雜的新型醫保支付方式,提供了難得的示範。

按疾病分組+治療方式組合,大數據DRGs分組超過1萬種,可覆蓋9成以上病例。

由於分組融入了治療方式的因素,成本較高的診療也能被支付,醫院更能放開手腳實踐新技術。

過往醫院對於診療服務的隨意定價,被大數據精算生成的「平均價格」所約束。「暗箱操作」失去空間。

全面推廣大數據DRGs一年,廣州市2018年節約醫保費用近一成,約11個億。

上海於2019年部分試行大數據DRGs。國家醫保局也已將此納入醫保智能監控示範點。

廣東省人民醫院普外科護士長王姍(化名)沒有料到,2018年醫院實施了一整年的大數據DRGs(基於大數據的病種分值付費)後,不僅給醫保省了錢,科室團隊還拿到了獎勵。

廣州是全國最早實行大數據DRGs醫保支付的城市,時任廣東省副省長餘豔紅在上海見了大數據DRGs的發起人,回粵後不久就推動了試點。上海的課題組隨後到了廣州,對廣州市331家醫院、850多萬條出院病案首頁數據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2018年元旦,大數據DRGs在廣州全面啟動。

2019年5月,國家醫保局在全國推廣醫保智能監控示範點,大數據DRGs是醫保智能監控示範點的工作內容之一。

大數據DRGs與傳統DRGs最大的區別是不設人為的分組器。以廣州市為例,全市病例的全樣本歸類為1688個相似的疾病診斷,再與不同的治療方式組合,總計形成約12000個病種組合。在醫保總額控制的前提下,每種病種組合被給予一定的分值,每家醫院的總分值乘以費率的結果,即是每年醫保支付給醫院的費用。

廣州市自2017年初從單病種付費向傳統DRGs轉變,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迅速轉向大數據DRGs。期間曾遭到「激烈的反對」。經過一年的試點,如今改革逐漸順暢。

按治療方式定價,該多少醫保給多少

大數據DRGs的新系統上線以後,王姍的直接感受是:以前醫院醫保處每月都要發統計結果給各個科室核實,但2018年此項工作徹底消失了。

按傳統DRGs, 腫瘤項目的價格是2萬一口價,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病例都會超支,一個月下來總要超支幾十萬到上百萬。

「基本上每個月都很鬱悶,那時候系統需要人工核對每一個治療組,查清楚每個病人超了多少,節餘了多少。每個治療組都要花很大人力去完成核算。」王姍說,「2018年新系統上線以來,這項工作就再沒做過,對臨床工作是一個最大的改善。」

更重要的變化是大數據DRGs對於疾病與治療方式的支付價格更合理了。例如,按以前的醫保管理,胃腸疾病住院的均次價格約2萬,但實際上闌尾炎的花費只要9000元,而胃癌的花費高達8萬。因此,科室收了高價的病例就要去找一些低價的病例來對衝均次額度,這種方式簡單粗暴。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袁向東說,過去醫院用總額加均次這兩個指標核定支付價格,但是公立醫院不可能因為病例價格低而拒收患者,「比如做一個主動脈夾層手術,需要35萬,但均次價格是2萬6,那科室就得收很多別的病歷來平帳,因為最後是要核算到科室的。現在是按疾病難度和消耗的資源形成的分值進行醫保支付,所以35萬就是35萬。」

按不同的實際價格支付,減少了上述組內交叉互補的現象。在這種方式下,過去煩惱王姍的超支現象就消失了。在這樣的價格下,再通過加速康復等方法縮短了治療周期,就可以實現合理的結餘,一般可節約一成左右。

不過,新系統對醫生的用藥是有約束的,電腦屏幕上經常會跳出對醫保用藥限制提醒的彈框。

「經常聽到一些醫生在內部群裡叫,用藥管理比以前更嚴了。以前醫生基本上想開什麼藥都能開,現在醫生主要用基本的藥,如果有特殊需要,再走申請程序。」王姍說。但在她印象裡,雖有用藥限制,但並未出現醫生治不好病的情況。

耗材的情況也大大改善,袁向東說,2018年醫保內耗材費用下降很明顯。大數據系統上線以後,他對後臺數據管理的意識越來越強。目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55個指標裡,50個是量化指標,就是大數據統計的結果。

他每天都要關注數據,「醫保、醫院,二者是越來越緊密的關係,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也要知道費用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DRGs還倒逼了醫院病案首頁的質量提升,因為改革完全基於病案首頁的數據來決定醫保支付。

推動大數據DRGs,護士長是關鍵

這是否意味著大數據DRGs依賴信息化技術即可,不需要太多人為幹預?

袁向東提及改革中的經驗,卻在意料之外:省人民醫院推動大數據DRGs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竟然是護士長。

「大部分科室裡其實都是護士長當家,大專家哪有時間,越是大牌越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把護士長的潛力發揮出來。」 在他看來,科室主任與護士長往往是「男閨蜜與女閨蜜」的關係。

王姍曾發過一篇論文,講述了她所在的科室如何做醫護一體化的合理監管用藥。在實行大數據DRGs之前的幾年,科室主任就已授權給她,如果發現不合理用藥,可直接停藥。不過,她並未太多幹涉醫囑。

2018年的試點結果出來,因在節約醫保資金的工作中表現突出,市醫保局獎勵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等近四成的廣州市各家醫院。過去,醫院醫保處要一個個科室去宣傳,現在則是各個科室主動致電醫保處,預約溝通時間。以前病案科要求臨床科室修改病案首頁,臨床科室根本不理,現在都主動來學習。

大數據DRGs中有一個分值單價(即費率)的概念,類似於點數法,以保證醫保最後的運行結果不超過年初的總額預算,也可理解為過去的「工分」。

醫院事先不知道當年的分值單價,一年結束後,全市的總額預算除以所有醫院的總分值,才可得出分值單價的具體金額。此外,不同級別的醫院再乘以各自的權重,以及重點學科加入一定的係數,調整醫院的費用趨於更合理。2018年廣州分值單價是15元左右。

今年6月,廣州市2018年大數據DRGs運行結果公布,顯示全年新增參保人員86萬,但醫保費用增長控制在8%左右。同時就醫人次下降,人頭人次比下降,醫院住院病人總體趨勢下降,參保人員的支付費用也下降了。

全市當年醫保總額預付127億元,但一年下來醫院實際只發生了116億元,相當於大數據DRGs的實施,為廣州市醫保在2018年省了11個億。

省錢的同時,給創新留出空間

繼廣東省試點之後,2019年初上海也加入了大數據DRGs的改革試點中,先拿出新華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等作為試點。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在不久前的一次醫院管理閉門會上說,預期兩年左右大數據DRGs就會擴大推廣範圍。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雲認為,大數據DRGs的分類,不單包括疾病診斷,也包括了治療方法,這種「診斷+治療」的分類組合是改革可行的關鍵。「比如冠心病,可以裝支架也可以有別的治療方式,如果用一種價格,分類就太粗了。」

大數據DRGs的分組方式分為三步,首先是以疾病診斷相似進行歸類,總計1098個;然後,在此基礎上疊加不同的治療方式組,形成「疾病診斷歸類+治療方式」的組合,形成目前約3000組的二級目錄;最後,在二級目錄的基礎上,再對同一個診斷與不同的治療方式進行組合,最後得到了目前約14000組核心病種組合,即「三級分組」。

章濱雲表示,這樣細化的「診斷+治療」分類組合,也更容易進行醫院之間的學科比較和費用比較。「病種診斷+治療的疑難危重程度數據,可以反映不同醫院同一科室的診療水平和病種難易;同一個診斷+治療組合,不同醫院之間亦可進行費用比較。只按診斷是無法進行橫向比較的。比如,你無法比較中山醫院、仁濟醫院和瑞金醫院的冠心病(費用),但是如果說冠心病的PTCA(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的簡稱)治療,那三個醫院就可以比出來了。」

融入了治療方式的分類組合,令大數據DRGs對診療新技術更為開放。以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為例,傳統DRGs的支付價格為1.19萬元一例。但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實際價格最低有5000多元,最高達1.9萬。按傳統DRGs的一口價,醫院就會傾向於多做簡單的手術。

再以冠心病的治療為例,「相比藥物治療,PTCA治療的價格要高得多。如果只依據診斷分組來制定DRGs的一口價,對同一種診斷分組的不同治療方式都按均價支付,那麼醫院就沒有動力採用成本較高的PTCA治療。這就會阻礙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章濱雲說。

袁向東在實踐中體會,醫院與醫保之間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主動與醫保溝通,把常見病的費用控制下來的同時,也能拿一些錢去發展新的技術。」

大數據DRGs的設計者許速坦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設備日趨先進,藥品不斷革新,總體治療質量持續上升,醫療總體費用的增長是必然的。在中國,隨著老齡化的突出以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醫療整體費用不增長更是不可能。不合理的部分,才是需要控制的地方。

但是否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當組別細分以後,醫院又傾向於多做難度大、價格高的治療方法,使組別高靠,令簡單組別消失?

許速認為,治療中難度大、難度小並存才是一種合理的常態,不可能出現一個醫院裡只有複雜的手術。為了避免組別高靠,大數據DRGs引入了平衡指數,就是把全市全樣本的數據計算出低資源、高資源治療方法的比值,然後用這個比值再與每一家醫院低資源、高資源的比值進行比較,看其偏離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組別高靠。

借用市場之手,兼顧各方利益

然而這些還只是技術的表象,大數據DRGs的思想本質已與傳統DRGs大相逕庭——它試圖通過全樣本的技術條件,在最難市場化的醫療領域引入合理的市場機制,最終解決醫療服務這樣一個不完全市場的效率難題。

例如,某位患者來醫院治療闌尾炎,這時候他的支付價格主要取決於醫生的選擇。

「醫療市場是失靈的,病人無法判斷,」許速說,「如果醫生本身的價值取向正確,那不是問題,但如果醫生有利益驅動,就會形成費用的上升。」

衛生改革最困難的地方是對於衛生成本的發現,因為對於同樣一個診斷,治療方式是不同的;而同一個診斷在不同的醫生手裡,或者面對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患者,治療也不相同。而大數據DRGs在全樣本環境中,實現了隨機發現衛生成本的均值。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應曉華教授對此有一番解釋:如果把出院病例看做一個產品,該產品原先的價格,取決於醫院所選擇的服務和藥品等,這意味著醫院有能力單方面改變交易價格。現在,當以平均費用或者成本作為交易價格時,醫院再不能人為改變價格,而是成為「市場價格」的接受者,這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基礎條件。

「醫療衛生服務很特殊,不能完全按市場。但市場是解決效率問題的最好手段,很多市場的機制、競爭的機制應該被採納。設置單個醫院不能影響的支付價格,醫院再無法通過調整價格獲得收益,只能通過改善管理,降低成本,贏得醫院之間的成本優勢,形成成本最小化激勵,不同醫院的有效競爭才會形成。」

大數據全樣本的環境下,單個醫院雖不能左右,但是所有醫院的行為可以動態改變最終的價格,相當於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這是大數據DRGs與傳統DRGs有本質區別的地方。3000個「二級目錄」是用作政府宏觀調控,但1.4萬「三級分組」則更多發揮了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

許速認為,大數據並非要把醫生、醫院、患者以及醫保作為互相的對立面,而是讓各方成為整體生態的組成部分,「如何在這個經濟體裡兼顧各方利益,這是改革的一個關鍵。」

每一個疾病診斷加上治療方法,都有在大數據全樣本中的標準定位,反映它的資源消耗程度。在此基礎上,大數據DRGs分析出病例組合指數(case-mix Index,簡稱CMI)、藥品指數以及耗材指數,這些標準形成了對公立醫院產出的評價。

許速說,「我們衡量一個醫院的定位,它到底是內涵發展還是規模發展,過去我們沒有量化,現在有了大數據都知道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數據DRGs也有空子可鑽,需要加強監管

袁向東提到,目前大數據DRGs還沒有區分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不過,應曉華曾有課題組,納入上海市二級醫院22萬個病例,三級醫院45萬個病例,研究年齡、性別、住院天數對於費用的影響。結果是這些因素對整體費用的影響很低,尤其是在一個大樣本、全體的病人當中。

應曉華真正擔心的是,大數據DRGs與很多傳統DRGs一樣,目前僅覆蓋住院服務甚至是部分住院服務,他認為是不夠的。這種情況下,對於醫院而言,只需要把醫保報銷範疇中住院部分做低就可獲益,因此,醫生如果把費用轉移到報銷範疇外,或者把住院費用轉移到門診當中,就能因此而獲益。

目前,能將支付做到患者端,包括了住院與門診,只有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推出的C-DRG,八點健聞也曾詳細記錄過它在三明實踐的效果。(詳見《敢把「DRG打包價」真實呈現給患者,全國只有三明做到了》)

無論是哪一種DRGs,分組器的本質均是產品同質化工具,核心是成本最小化激勵與效率提升。與此同時,也要特別關注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的潛在風險,保證同質化的病人和同質化的產出。

應曉華說,「DRGs的管理,一定要加強質量監管,減少醫院道德風險,如類似輕病人重診斷,推諉嚴重病人等,同時關注醫院選擇低質量低價格的服務和藥品,進而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轉歸,這些都需要在政策設計中有所考慮。」

季敏華|撰稿

相關焦點

  • DRGs醫保支付對醫療信息化意味著什麼?
    醫保領域有很強的壁壘,做醫保信息化的公司,未來在整個產業裡面的地位其實是逐步提升的過程。除了DRGs本身以外,像電子病歷等這些廠商,它們的能力和產品的擴張也處於一個緩慢上升的過程。所以這些政策出來之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是逐步加速的過程。向大公司集中,向有醫保信息化能力,以及對醫院改造能力的這些公司集中,我認為這是兩個大的趨勢。
  • DRGs是什麼?它給就醫帶來何種影響?記者北京試點醫院跟蹤報導解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保辦主任馬豔良參與DRGs試點多年。他用一個病例通俗地解釋了DRGs流程。一位患者以膽囊結石為主診斷出院,DRGs分組系統首先會把患者病歷分到膽部疾病的MDC(主要疾病分類)大類下。對於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就是,付費模式的改變,會給就醫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實際上,病人的感受可能還真不大。使用DRGs,參保人員就診流程不變、醫保報銷範圍不變,仍然按照原來的住院費用結算方式,持卡就醫、實時結算。」馬豔良說,DRGs更多的還是針對醫保與醫院之間的結算。
  • 浙江的這場醫保支付改革會帶來什麼?
    究其因,與醫保對醫院按項目付費的結算辦法有極大關係。  本次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對住院醫療服務實施 DRGs點數法付費,以激發醫共體和醫生控制醫療成本的內生動力。  什麼是DRGs點數法?  「就相當於以前生產隊計工分,醫保定工分、醫院掙工分。」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巡視員馬偉杭說,DRGs點數法付費改革目的是鼓勵醫院多看病,多使用性價比高的藥物和材料,減少不必要的檢查,節約醫療成本,增加醫院收入,提高醫生薪酬水平,激勵醫生成為人民群眾健康和醫保基金的「雙守門人」。  事實上,浙江一些地區已經率先開始試點。
  • 2017年廣州醫保大病一年報銷多少錢?
    2017年廣州醫保大病一年報銷多少錢?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廣東省完善城鄉大病保險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大病保險新政或將從今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據《徵求意見稿》,廣東計劃將大幅提高大病保險的報銷限額。
  • 醫保出大招!住院DRGs點數法付費來了
    《意見》預期目標是什麼?按照「浙江發布」消息,通過改革,要實現「控基金」和「提質量」的雙目標,醫保基金支出年增速原則上不超過10%,到2022年,群眾就醫滿意度不斷提高,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建成醫保基金預算更加合理、分類方法更加科學、協同保障更加有力、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的醫保支付體系,為全國醫改提供浙江樣本。
  • 飛豬大數據:經香港飛全球 省錢省時間
    經香港飛全球:除了機票成本,時間成本省更多飛豬通過統計上千條海外航班線路發現,其中超過1/4的中轉線路以香港為中轉地,香港已經成為內地遊客海外旅行的重要中轉站。相比國際航線轉機平均價格,經香港轉機的航線,機票成本能節省10-20%。
  • 醫師在線:DRGs付費來了,基層別怕
    為了讓醫保基金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醫保管理部門不得不考慮如何「省錢」,而「省錢」就意味著可能削減某一方的利益,甚至是多方的利益。於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變成了醫保、醫院、藥企三方的利益博弈。由此可見,DRG付費能否科學、合理、可實施有幾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數據,而這些大數據來源於病案首頁所包含的醫學信息,含診斷編碼和操作編碼以及病歷的成本信息。
  • 關於DRGs 相關疾病組醫保支付討論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醫院接診疾病病情程度不一樣,同一樣的疾病,疑難危重症可能大醫院為主,按照三個方法思考:一是按照疾病ABCD分類,二是按照年齡分組,年齡越大或越小,疾病嚴重程度越高,三是按照第二疾病診斷,併發症多少為參考。
  • 醫保還能二次報銷?看病省錢報銷全攻略
    最近有朋友問二次報銷的事兒,那醫保如何報銷,什麼又是二次報銷呢?這份醫保報銷全攻略大家一定要收藏啦。醫保主要分為三類: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例如,北京市規定,基本醫保報銷後的自付費用,5萬元(含)以內的,醫療支付60%,超過5萬元(不含)以上的個人自付醫療費用,醫療支付70%,上不封頂。那麼,大病醫保和大病救助如何報銷呢?如何報銷更省錢?
  • 來陝西跨年讓你更省錢3億人跨年熱搜大數據」
    陝西旅遊 【來陝西跨年讓你更省錢3億人跨年熱搜大數據」】受機票降價、冬季景區減免政策影響,2021元旦「跨年跟團遊」比去年價格更低,西安不僅成為元旦跨年旅行熱門目的地城市,來西安跨年跟團遊更能比往年節約42%的費用。 12月中旬已進入元旦酒店預訂高峰期。
  • DRGs付費改革挑戰升級醫院應對策略「大揭秘」
    文 | 秦永方DRGs醫保支付全國30個試點城市啟動,正式拉開了醫保支付支付改革的序幕,必將對醫院傳統運營模式帶來重大的影響和衝擊,醫院如何改變醫療服務行為,需要什麼應對策略,匯集「大揭秘」。
  • 未中斷繳費卻無法享受醫保,部分城市醫保等待期長達一年!
    記者摸排多地政策發現,目前,還有部分城市的職工醫保存在著較長的「等待期」。換工作後的首月成職工「傷病尷尬期」「因為工作調動,我10月份從蘇州轉到上海工作,辦理了醫保關係轉移,結果11月10日因為肚子疼到醫院就診時,就被告知醫保暫時還不能用。」
  • 網際網路帶來的大數據的價值
    在以前網際網路沒有怎麼發達的時候,數據的收集比現在難度要大得多,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數據收集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數據的收集的成本也大大減少。這就是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大數據時代吧。其實數據一直就存在,但是以往網絡不發達的時候,在數據收集、分析、挖掘方面要困難的多。
  • 職工醫保改革擬實行門診統籌對你有什麼影響?你的醫療費用負擔是...
    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這是我們國家醫保政策的一項重大改革,涉及每一個參保職工,對你會有什麼影響呢?
  • 《心花路放》11億票房的大數據內幕
    談及《心花路放》票房從0跨越到11億的秘訣,大數據成為他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 《心花路放》為何是第一個打破傳統電影行業陳規的探索者?11億傲嬌票房背後隱藏著哪些大數據內幕? 以下是貓眼電影負責人徐梧的案例口述和對話: 貓眼與《心花路放》3小時敲定合作 8月初,我們正式與王易冰、電影投資方等團隊接觸。
  • 醫生大哭:DRGs都沒弄明白,DIP又來了
    醫生看病這年頭也不容易,除了給病人看病,還得弄清楚什麼是DRGs,ICD10……還得會編碼,選擇主診斷,還要算入組權重,病案首頁質控,小編都跟著懵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DRGs分組付費還沒弄明白,在第四屆中國DRG收付費大會上DIP分值付費又走進了大眾視野。醫生哭了……醫保科沉默了……患者更加蒙圈……先別慌!先來整理一下思路:DIP分值付費是什麼?
  • 「藥品拆零賣」的傳統不妨恢復,售藥方式還涉及醫保大帳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家庭藥箱中有超過30%的藥品過期3年以上。面對一盒盒過期藥,心疼之餘不少人也感慨,「要是像以前那樣,藥可以散著買就好了」。 資料圖 工作人員正在展示一種拆零銷售的藥品 新華社圖說起散著買藥,中老年人並不陌生。早年間,醫院和藥店都是根據患者病情按量配藥,用小紙袋將藥片封好,上面簡明寫著服藥時間、次數、注意事項等。
  • DRGs應用:公立醫院醫保支付改革方式探討
    DRGs(疾病診斷相關組)付費,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比較先進的支付方式之一,也被認為是醫保支付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其通過統一的疾病診斷分類定額支付標準的制定,達到醫療資源利用標準化。有助於激勵醫院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迫使醫院為獲得利潤主動降低成本,縮短住院天數,減少誘導性醫療費用支付,有利於費用控制。
  • 攜程發布「3億人跨年熱搜大數據」 來西安跨年最高省錢42%
    攜程基於3億國內用戶搜索行為預測,「南北大穿越」成跨年旅行趨勢,受機票降價、冬季景區減免政策影響,2021元旦「跨年跟團遊」比去年價格更低,西安不僅成為元旦跨年旅行的熱門目的地城市,來西安跨年跟團遊更能比往年節約42%的費用。
  • 攜程發布「3億人跨年熱搜大數據」來西安跨年最高省錢42%
    攜程基於3億國內用戶搜索行為預測,「南北大穿越」成跨年旅行趨勢,受機票降價、冬季景區減免政策影響,2021元旦「跨年跟團遊」比去年價格更低,西安不僅成為元旦跨年旅行的熱門目的地城市,來西安跨年跟團遊更能比往年節約42%的費用。揮別魔幻的2020年,跨年旅行尤其看重「儀式感」。攜程數據顯示,2021年元旦,國內深度遊目的地熱度上漲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