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無論對中國患者還是波士頓科學,都是意義重大的一年。
11月5日-10日,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波士頓科學(NYSE:BSC)在位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8.1號館總面積354平米的「雙展臺」(包含300平米主展臺和54平米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展臺)上,展出了80款創新解決方案,此次參展的展品是去年數量的兩倍多,其中尚未上市的產品超過50%。短短5天內,波士頓科學成功籤署了十餘項意向採購協議。
為生命創新:凝聚前沿科技,拓展可及性
波士頓科學創立於1979年,作為全球微創醫療器械領域的領導廠商,波士頓科學每年研發投資超過10億美元。每年幫助臨床醫生治療超過3000萬病人。自1997年進入中國,波士頓科學的領域已覆蓋心臟介入、心臟節律管理與電生理、結構性心臟病、內窺鏡介入、呼吸、外周及腫瘤介入、以及泌尿與盆底健康等領域。
在展臺,波士頓科學中國區醫學事務高級總監曾治宇不厭其煩地向各路觀展者講解著令他引以為豪的波士頓科學的創新技術。曾治宇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曾在醫院急診中心工作數年,他深知當這些創新技術儘快惠及中國患者、提高臨床可及率的意義。
比如,全球60歲以上的男性中,超過50%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而那款水蒸氣熱療消融系統,僅用8分鐘的手術時間,便可改善排尿困難等症狀;比如如何通過介入療法,將帶有放射性的直徑僅有20微米的治療微球準確注射到患者體內的肝癌病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健康組織的損傷;比如全球首款皮下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如何成為挽救心臟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武器,以及全球首款60兆赫茲的血管內超聲導管,如何進入病變的內部判斷血管壁的情況,幫助醫生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用於腦卒中預防的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這種新型的房顫卒中預防器械治療手段,可以擺脫高危患者對口服抗凝藥物終身依賴。是摘得「醫藥界的諾貝爾獎」——蓋倫獎的WATCHMAN產品的迭代優化,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相比初代產品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統計資料顯示,腦卒中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的第二大致死疾病。而在發展中地區,特別在亞洲,腦卒中患者在過去10年增加了20%。隨訪研究顯示,WATCHMAN FLX術後45天,患者停藥率高達96.2%,一年隨訪封堵成功率高達100%。
這些創新技術有些並未在中國上市,但仍吸引了來自國家衛健委領導以及上海、天津、福建、海南、成都、汕頭等各地政府代表團及大量的參展觀眾。
挽救更多生命,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存質量,是醫療行業從業者的終極使命,也是波士頓科學「為生命創新」價值理念的基本出發點。這一價值理念,也不斷推動著波士頓科學引進更多前沿產品,讓中國患者離全球醫療創新更近。
11月7日,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波士頓科學宣布其4款重磅產品在中國正式上市,覆蓋心血管、外周血管及胰膽管癌等「老年病」治療領域,包括全球首款聚合物塗層外周動脈藥物緩釋支架 -- Eluvia鎳鈦合金紫杉醇洗脫血管支架(下稱Eluvia支架)、擁有更清晰的血管內超聲圖像顯示和優秀的穿透能力的全球首款60MHz一次性使用血管內超聲診斷導管OptiCross HD、能提供高效血管預處理解決方案的國內首款冠脈介入切割球囊導管WOLVERINE,以及獲得2020年愛迪生獎「先進手術器械」金獎的膽管癌介入手術器械HabibEndoHPB射頻消融導管。
其中,Eluvia支架是全球首款聚合物塗層外周動脈藥物緩釋支架,其聚合物塗層緩釋技術,凝聚了波士頓科學二十多年的研發積澱,它採用了革新的雙塗層系統——以聚合物塗層搭載藥物塗層的方式,在病變部位持續釋放抑制內膜增生的紫杉醇藥物,從而提升管腔的長期通暢率。此外,Eluvia支架以目前最低的藥物劑量,實現了更長的給藥時間,其藥物釋放時間覆蓋了支架植入後再狹窄的高峰期。它的上市開闢了外周動脈疾病介入治療的新時代。
對波士頓科學而言,創新醫療器械和解決方案不僅能滿足挽救患者生命的實際需要,意味著自身技術能力的迭代,也能推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向更高水平發展。
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表示,「我們希望依託全球的創新實力,藉助持續的醫療創新,不斷帶來更精準、更適宜的治療方案,緩解由老齡化加劇帶來的疾病診療負擔。希望藉助進博會這個開放合作的平臺,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讓全球前沿的創新成果造福本土病患。」
為了讓這些全球領先的醫療成果儘快進入中國,為廣大患者所用,波士頓科學深度「結緣」博鰲,通過「先行先試」的政策利好,不斷為新產品進入中國提速。
在上屆進博會期間,波科與博鰲恆大國際醫院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此後,2020年1月,波士頓科學與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籤訂醫療器械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戰略合作協議,成為樂城管理局在該領域第一家醫療器械合作夥伴;2020年4月,波士頓科學啟動全球首款一次性十二指腸鏡EXALT Model D真實世界數據研究。
在這一年間,依託進博會的開放平臺與「溢出效應」,得益於中央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大決策,及「國九條」等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波科在博鰲樂城積極推進國際先進醫療器械進入中國市場的「先行先試」, 加速全球創新成果落地中國。
為中國創新:加強本地合作,布局全產業鏈
第三屆進博會期間發布的《2020共享健康中國機遇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衛生總費用達到6.5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百分比為6.58%。目前中國健康產業總體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在中國這樣的戰略性市場,波士頓科學的使命同樣在升級——為2030健康中國戰略願景的實現,為14億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做貢獻。
本屆進博會,波士頓科學關注的一大焦點是,如何助力實現「健康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億之多。其中3/4的老年人可能患有一種或者是多種慢性病。中國市場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對波士頓科學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責無旁貸。未來,波士頓科學將不單單從產品的角度,更希望從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積極參與醫療體系的發展。從疾病的預測、預防、遠程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技術。讓全世界最前沿的技術,能夠造福中國的老年病患者。」張珺表示,「我們希望根植本土,服務本土,這是波士頓科學未來戰略的一個重要支柱。」
正如張珺所言,波士頓科學將中國視為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之一,因此除了加速引進全球產品,也正不斷加碼本土化的「研發、轉化、生產、應用」全產業鏈布局。
十年前,波士頓科學就在中國成立了研發中心,這是該公司除美國之外的首個研發中心。經過10年的發展壯大,中國研發團隊已擁有70餘名本土工程師,覆蓋機械、電子、嵌入式、軟體和系統等多個專業領域。
該研發中心參與研發的Heart Logic心力衰竭診斷技術,連續獲得2019年、2020年蓋倫獎「最佳醫療技術獎」提名,能夠幫助病人提前預測心衰的發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新冠疫情期間,他們將網際網路、數位化、遠程技術與醫療服務相結合,推進數位化項目的落地。由該團隊主導開發的創新產品Heart Connect系統可為醫生提供遠程臨床支持,減少了治療成本,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
2020年7月,波士頓科學的血管內超聲系統(Polaris)成功試點國內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MAH),第一臺樣機在本土的產線上順利誕生,奠定了本土研發及生產的裡程碑,真正開啟了「InChina, for China」的嶄新篇章。
今年9月,波士頓科學中國區「第二總部」與創新培訓學院、西部物流中心落戶成都,同時,波科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成立的「華西—波科聯合創新中心」揭幕。此舉一方面助力孵化順應本地需求的醫療解決方案,一方面也通過打造靈活高效的供應鏈、培育優秀的本土醫療人才,讓創新的產品更快更好地惠及患者,尤其是西部基層的患者。
通過20多年本土化的研發、生產與合作。波士頓科學持續加快產品、技術和服務的覆蓋和創新轉化,通過參與醫藥健康全產業鏈的發展升級,實現政產學研醫的有效聯動,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並進一步提升本地的醫療服務水平。
隨著中國率先有效控制疫情,並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引擎。疫情之下第三屆進博會的舉辦,也讓世界看到了來自中國市場的信心。波士頓科學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已籤訂了三年長期參展合作備忘錄,並成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參展商聯盟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公共衛生防疫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
11月6日,在本屆進博會期間,波士頓科學與深圳市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該合作是冠脈介入影像領域外資企業和本土創新企業之間的首次結盟,也是波士頓科學為推動本土醫療創新生態圈建設,與本土合作夥伴共同成長的又一裡程碑。某種意義上,本屆進博會上發布的多款創新產品,以及通過與本土企業戰略合作以實現本土醫療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升級轉型,都印證了波士頓科學「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創新」的戰略目標。
張珺這樣評價波士頓科學作為進博會參展商的收穫,「進博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機會,為外企在中國的發展開啟了機遇之門、合作之門、創新之門。波士頓科學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市場開放所帶來的紅利。我們非常榮幸能與進博會同行共進,助力建設健康中國。」
沈建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