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中國—東協博覽》2020年7月刊 撰文/馮慧寧
「貓咪的眼睛裡也是一片湖泊。我不知道它在想什麼。」——古晉便是這樣如貓一般慵懶又深邃,讓人捉摸不透的城市。
古晉是小眾的,它向來都不是馬來西亞旅遊的首選之地,沒有豐富的海島資源,亦沒有純正的南洋風情,更多的是茂密的自然叢林風光。要想從旅行聖經《孤獨星球》中尋找關於古晉魅力之處的答案,也同樣充滿神秘:「這裡有霧氣氤氳的叢林,隱秘的村莊,好奇的野獸和通向未知遠方的泥濘徒步小鎮。」叢林與村莊構建成古晉的外在魅力,但它從不強調自己的自然本色,讓這個地方引以為傲的更多的是它矛盾又和諧的文化本身。
穿城而過的砂拉越河將古晉分成南北,華人與馬來人共同在此生活,一河之隔,南北卻似兩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美食在這個平靜的城市共冶一爐,讓人充滿未知與期待。
成群出沒的貓型雕塑(攝影:黃順龍)
馬來語名為「貓」的小城
「古晉」馬來語是 Kuching,而 Kuching 在馬來語中的意思就是貓,所以古晉也被人們稱為「貓城」,貓也成為了古晉的吉祥物。如今的古晉鮮少會出現無數愛貓人所期待的那些遍地是貓的情形,走在這座城市的街道上,要想遇到那些隨機出沒的貓,很多時候還是要靠些緣分。但是這座城市豐富的貓元素 , 如成群出沒的貓型雕塑、五顏六色的貓咪塗鴉、各式建築上的貓咪裝飾仍讓古晉穩坐「貓城」之名。
古晉的巨型貓雕塑
在海拔 60 米高的 Bukit Siol 山上,極愛貓的市長夫人在這裡傾心打造了一座「貓博物館」,讓這座「貓城」更加名副其實。博物館裡細細記載著世界上關於貓的事物,如《悲慘世界》的作者雨果如何愛貓、白衣天使南丁格爾與貓的旅行、佛陀與懶貓的儀式、貓城古晉市的名字由來、貓在上古時代的角色、歌手貓王等耳熟能詳的傳聞亦或是名人與貓的冷門故事都被一一搬進了博物館。在古晉,貓的角色並不只是簡單的人類寵物,貓性融入城市的靈魂,拉近了古晉和世界的關係。
穿城而過的砂拉越河將古晉分為南北部
砂拉越河,古晉傳統與現代之界
古晉的生活如貓一樣慵懶悠閒,走在街道上你會發現這裡的一切也都是慢慢的,旅人的時間頓時變得緩慢而悠長,宛如這座城市走過的時光。古晉是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悠閒的生活節奏讓這裡迎來大量的移民,各民族的融合和共同抵禦外侵的經歷讓這裡形成文化多元卻又親如一家的社會狀態。
穿城而過的砂拉越河將古晉分為南北部,見證原住民與新來客對話古晉的歷史。南岸的古晉是殖民地時期的市中心,歷史悠久的歐式老建築靜靜林立,北岸的古晉是現代的行政中心,政府機關、州長官邸、著名的瑪格麗特城堡流露繁華,由南至北,建築新舊交替,特色鮮明。
古晉由南至北,建築新舊交替,特色鮮明
自 1988 年建市以來,分別聚居在城市兩邊的沙撈越馬來人與華人各選舉一位市長管理城市,一位負責古晉的北市,另一位則負責古晉的南市。極具古晉特色的城市政府影響著人們在砂拉越河上互通往來的方式,綠水悠悠的砂拉越河上總能見到那些裝載橡膠、椰子、胡椒的小船穿梭其間,一派繁忙,沿河兩岸的高腳長屋是船夫們的住所,那些臨水的高腳屋似乎守著傳統,又在靠近現代。
砂拉越河與古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古老的擺渡船連接兩岸,搖船的船夫、過河的人、繁榮的市集在幾十年的時光裡一次次擺渡不停,前進不停,推著古晉向前走。
哥羅面(攝影:MangoCs)
多元化的古晉隱藏味道
古晉的美食如貓的內心一般複雜無解,獨特且豐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與古晉的少數民族相會於此,古晉的平民美食家從傳統中脫俗,完成地域特色的疊加,容納著各式文化,創造著一道道無解的美食密碼。旅人一旦到達婆羅洲島沙撈越西南端的古晉,便註定這是一場尋找馬來西亞隱藏美食的秘密旅行。
古晉的美食之冠,是當地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食物——哥羅面(Kolo Mee)。也不知道是小販拌麵發出的Kolo Kolo 的聲響誘惑著人們清晨飢腸轆轆的胃,還是早起賣面的廣東人叫賣的幹撈麵聲音聽起來頗似「Kolo 面」的樂趣安撫了古晉的起床氣,不知不覺,一道乾拌麵食在華人的謀生徵程中成為了一個地方的代表性美食。
哥羅面的魅力實在是讓人捉摸不清,為何如此讓味蕾著迷,叉燒、肉碎、麵條的組合讓一碗看似簡單的哥羅面成為了人們一周不吃就想得慌的經典早餐。哥羅面的精髓在於調味,每間店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及調料搭配,但是豬油混合炸香的蒜米和油蔥,再搭配上醬青、魚露、白醋、味精和鹽等醬料是不變的經典。「Kolo Kolo」的攪拌聲之後,燙好的麵條均勻地蘸上醬汁,拌上肉碎,濃鬱的醬香和碳水化合物構成的歡愉霎時間在嘴巴裡碰撞出了滿足的味道。
哥羅面(攝影:The Food Pornographer)
古晉的福州光餅(Kompia)也是一道在馬來西亞生根發芽的華人美食。這種據說起源於戚繼光抗倭時期的軍隊乾糧,在閩東南人們漂洋過海尋找營生的過程中被帶到古晉,經過改良後,古晉光餅以油炸的烹飪方式和搭配不同配料的吃法來滿足馬來西亞當地人的口味。剛剛出爐的光餅散發著濃濃的蒜香和烘烤過後的面香味,是中國東南沿海小吃與東南亞風味混搭後的意外驚喜。
除了一些華人紮根古晉所帶來的美食之外,古晉當地傳統的竹筒雞飯(Pansoh Manok)、自釀小米酒(Tuak)、千層蛋糕(Kek Lapis)、砂拉越野菜(Midin)、砂拉越叻沙(Sarawak Laksa)等美食都倔強地在百年的民族融合中堅守自家的風味。無論是哪一本古晉美食指南,這些充滿砂拉越特色的菜餚都必定會榜上有名。
古晉的靈魂深處可能是一隻貓。它遊走在那些充滿歷史感的老街上,陪伴著為了生計漂洋過海數十載的睿智老人和在這片土地新生的孩童,聽著人與人彼此間熟悉的鄉音與異語。因為包容,因為多元性的文化,因為慢悠悠的生活,擁有貓靈魂的古晉孤獨又自由地存在於世界。
來源:《中國—東協博覽》2020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