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戴口罩與買口罩:踏上歸途

2020-12-24 環京津網

原標題:在臺灣戴口罩與買口罩|④踏上歸途

原本計劃春節期間造訪臺灣中部高海拔茶區的作者,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滯留在臺中市若干天,也因此親歷和體驗了疫情影響下臺灣社會的生活。本文是連載的最後一篇,疫情帶來的緊張感逐日增加,原本走訪茶山的計劃終於被尋找口罩代替。

1月28日,我沿漢口街走出去買口罩,自主避免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經歷了昨天4家杏一門店及眾多藥店,已放棄對3M口罩的奢求,有醫用口罩就好,目標是買足可攜帶出境的250片。

放大谷歌地圖,發現杏一門店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前天第一次買到口罩的五權路周邊,那裡是中國醫藥大學及附屬醫院的所在,決定逐家看看,然後再去掃周邊新發現的杏一門店。結果,一無所獲。

街邊店家電視滾動播放的字幕新聞說,政府每天投放200萬片儲備口罩到超商門店,我問了途經的幾家7-Eleven超商,口罩皆告售罄。替我辦杏一會員卡的門店服務小姐說,口罩可能要2月1日才能恢復供應。在那家前天一撥香港人遇到另一撥香港人的遠僻藥店,昂貴的文創口罩也全部售罄,只有更加昂貴的N95口罩,3個裝賣200臺幣,每個折合人民幣16元。店員說是臨時從廠家調配過來,因此沒有印包裝,我看不出是什麼型號,便沒有敢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是一家大型醫院,急重症樓內的一樓甚至還開有一家星巴克,但內設的杏一門店口罩也售罄了。醫院大樓規定,戴口罩者才能進入,門口處安有投幣式口罩售賣機,以供急需之用,投一枚10元臺幣出來一片裝外科滅菌口罩小盒,折合約2.4元人民幣。

從中午到晚上,跑了二十幾家藥店和超商,收穫2個口罩,2瓶免洗洗手液。

2020年1月28日晚,臺中市北區,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重症大樓門口的外科口罩自動售賣機。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拍攝並提供。  當日(1月28日),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例確診個案,其中第6、7例為境外移入的武漢籍觀光客,第8例為先前確診第5例境外移入個案的家庭傳染。

臺灣「經濟部」公告,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帶動民眾購買口罩的需求,銷量已較平常超過10倍,加上正處年假,產能仍然不足,各大銷售通路因此出現買不到口罩的情況。

當日上午,「經濟部」沈榮津部長邀集「衛生福利部」代表,與四大超商、量販店、連鎖藥妝店和連鎖藥局等通路商及口罩廠商、物流業者,討論口罩供銷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1月28日到30日(初四到初六),「衛生福利部」將每日釋出600萬片儲備的平面手術口罩,提供給7-Eleven、全家、萊爾富、OK等四大超商,每人限購3片,每片定價8元臺幣。「衛生福利部」將於1月29日到30日釋出470萬片儲備口罩,供醫療院所內部或周圍的藥妝醫材通路(康是美、屈臣氏、維康、杏一、躍獅、健康人生),同樣是零售散賣。

1月29日,我前往臺中西北市郊的兩家杏一門店,都位於臺灣大道邊,試試看到比較邊緣的地方能不能買到口罩。第一站門店的玻璃門外,貼著一張這幾天很熟悉的告示,「口罩、酒精、體溫計均已售罄」。第二站是位於東海大學對面的榮民總醫院的院外門店,也只有餘下的勞保口罩在售。榮民總醫院是一家公立的大型醫院,我把分布在周邊的藥妝店和藥局問了一遍,終於在一家維康門店收穫了政府每天投放的600萬片防疫儲備口罩中的3片,每人限購3片,每片折合人名幣1.9元。

第三次進到安靜的東海大學校園,買一瓶鮮豆奶和一塊麵包,找一處僻靜的角落當晚餐,愉悅一下心情。回想抵達臺中的第一天,途經東海大學下車時,看到校門對面的榮民總醫院,如果那時就有採購口罩的念頭,說不定還能買到3M醫用口罩。

回到住處,發現樓下的7-ELeven超商門店也有分銷政府儲備口罩,立馬買走了籃筐裡的最後3片。

今天一共收穫6片口罩,每個折合人民幣11元,散裝,看上去產地像是在中國大陸地區。此前我買到的5種醫療口罩及1種外科手術口罩,均為臺灣地區製造,這與海關統計顯示臺灣口罩大部分為大陸製造的大數據,在我微觀的隨機調查中呈現得很不一樣。

2020年1月29日晚上,臺中市西屯區,居民住宅集中的街區,一家7-ELeven超商門店,當日政府投放的防疫儲備口罩剛剛售罄。  當日(1月29日),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公告表示,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入境臺灣的學生及教職員工,如無任何症狀,可全程佩戴口罩上課、上班,但建議在家休息14天,避免到校。

1月30日(農曆初六)是臺灣的復工日,也是原定我與老茶司出發前往南投縣高山烏龍茶區的日期。一早起來,心裡有點戚戚地找老茶司商議,見他也面露難色,我主動提出了取消出行計劃。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考慮我和老茶司抵達臺灣都還不到10天,理應維持自主健康管理,儘量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儘管政府只是建議,並未強制規定。

原本為茶而來,卻要攜口罩而返。我迅速查詢金門到廈門的「小三通」客運船班,得知自2月1日起將由每天對開18班驟減至4班,便下樓在7-ELeven超商的自助購票機上,買了一張明天從臺中飛金門的最便宜航班的機票。

不想繼續再去搜購醫用口罩,我改去書店買「精神口罩」。天氣晴朗,路面上的行人戴口罩的比例明顯增多,誠品書店的員工也全都戴上了口罩。我輾轉了兩家門店,買到了劉紹華的《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青年流動》。回程時在住處附近的教材書店,給小兒買了一套國民小學1年級課本。

2020年1月30日下午,臺中市西區,綠園道誠品書店外,行人和遊人約有半數戴上了口罩,書店員工也全都戴著口罩。

2020年1月30日晚,臺中市西屯區,中友誠品書店裡的「精神口罩」。  當日(1月30日),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9例確診個案,病例具有武漢工作史。同時再次呼籲,請民眾返回臺灣後自主健康管理14天。

指揮中心宣布,明日起全數徵用臺灣口罩工廠生產的一般醫用口罩和外科手術口罩,每日共約400萬片,由指揮中心分配,每天釋出260萬片供民生需求,140萬片供醫療、公務防疫及儲備需求。釋出口罩將延續每人一次限買1至3片,暫定至2月15日止,並呼籲健康民眾不需要戴口罩,優先讓慢性病、就醫、陪病、探病需求的民眾購買。指揮中心提醒,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有慢性病者外出建議戴口罩,在擁擠、通風不良處也建議戴口罩。

臺灣「經濟部」發表公告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導致民眾對口罩需求量暴升,單日超商銷量已超過以往42倍之多。為了讓民眾能夠持續買到口罩,避免供需失衡、哄抬價格,政府採取統一徵購、統一調控、統一售價三原則。至於售價,過年期間,由於物流、廠商等人力成本較平時高,因此定價1片8臺幣。目前年假已結束,經與通路商、物流商、製造商協調後,2月1日起售價調為每片6元。未來恢復市場正常供需後,價格回歸市場機制決定。呼籲民眾購買口罩時,夠用就好,不要囤積。大家買得到,防疫才會成功。

金門

1月31日上午,我從臨時住處步行800米,搭乘每20分鐘一班的公車到臺中機場出發廳,公車裡程在10公裡以內免費。機場內的工作人員和旅客全部都戴上了口罩,我看到一位先生摘下口罩,隨地吐一口痰,再戴上口罩。

候機時,我突然想起,下午到達廈門後不知要下榻在哪裡。趕緊打開手機APP搜尋,一看,幾乎所有快捷酒店直營店和第三方訂房平臺全部顯示滿房,我知道這實際上是後臺關閉了訂房。

從臺中到金門的航班上,乘客和空乘也全部戴著口罩,我意外地發現,航班還照常提供各種熱飲和冷飲。

立榮航空的班機從臺中起飛,過了臺灣海峽,越飛越低,越過了海岸線,從藍色的海面切進了綠色的田野,機上廣播響起了《望春風》的樂曲。

我叫了一部排在最前面的計程車,直接到全聯超市進行離境前的掃貨採購。司機面露喜悅,說今天出來在機場等了3小時,我是他的第一個客人。我以最快的速度在全聯超市和7-ELeven採購了兩大購物袋的奶粉、面膜、啤酒、方便麵、零食,還有兩客三明治,結帳時習慣性地問有沒有口罩,同樣也是售罄。

金門水頭碼頭的各單位工作人員也全部戴著口罩。我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買票、檢票、安檢、過關、出境、上船的流程,並沒有遇到電視新聞所說的通過掃描口罩金屬條嚴查個人攜帶出境數量的境地。

額定客位316人的小三通客輪,我是第32名也是最後上船的乘客。半個多小時後,我推著行李箱上岸,帶著兩百多個口罩,走向空寂的廈門環島路。

2020年1月31日下午,廈門市湖裡區,平日車水馬龍的環島路,魔幻般地停滯,沒有汽車,沒有行人。  當日(1月31日),因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地方政府民政、衛政體系防疫應變協調會議,持續統籌各部會資源,加強港埠建議措施和民眾風險溝通與衛生教育宣導。

指揮中心公布臺灣新增的第10例境外移入病例,為30日公布的第9例個案的丈夫,也具有武漢工作史。

結語

從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31日的一個月期間,臺灣疾病管制與防疫部門以及其他相關單位,面對中國大陸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與擴大,呈現出謹慎而清晰的應對作為。

一位熟悉臺灣醫療體系的友人解釋說,臺灣醫療院所大部分為私立,而臺灣的醫生可謂是收入水平最高的社會階層,並且很大比例的醫生具備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行醫的能力和資質。如果疫情的嚴重程度超出醫生自己的防線,私立院所的醫生更可能會選擇離職,而非無條件冒險逆行。剩下的公立醫院體系的資源很有限,不可能組織起類似中國大陸的大會戰,亦即公立醫療系統面對重大疫情的崩潰點更低,因而前置的縝密與嚴厲措施可以理解。

口罩只是個體對公共系統的最後一道薄弱的隔離。可以看到,在低流動性的老舊城市及社區,疫情傳播的程度明顯低很多。隨著全球化、資本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世界趨向了兩極,數量越來越少而掌握資源越來越複雜的少數精英,控制和支配數量越來越多而掌握資源越來越簡單的勞動力。當世界的多樣性與差異性被減滅,人的多樣性與差異性也隨之弱化,此時的病毒與疫病,或許是一種逆向的博弈力量。

人們或許應該去回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檢視每一例確診個案的流動軌跡,標示出個案之間的交叉點,繼而去探究什麼樣的動因,造成交叉點最密集的那部分的流動,這些是否可以改變或者修訂。建立疫情動因的模型與分析,可能會幫助我們避免抑或直面下一個流行瘟疫的發生。

(作者許路系生產技術史學者與社會學者。全文完。)

點擊進入專題: 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責任編輯:鄭亞鵬

相關焦點

  • 在臺灣戴口罩與買口罩|④踏上歸途
    此前我買到的5種醫療口罩及1種外科手術口罩,均為臺灣地區製造,這與海關統計顯示臺灣口罩大部分為大陸製造的大數據,在我微觀的隨機調查中呈現得很不一樣。不想繼續再去搜購醫用口罩,我改去書店買「精神口罩」。天氣晴朗,路面上的行人戴口罩的比例明顯增多,誠品書店的員工也全都戴上了口罩。我輾轉了兩家門店,買到了劉紹華的《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青年流動》。回程時在住處附近的教材書店,給小兒買了一套國民小學1年級課本。
  • 在臺灣戴口罩與買口罩:管控越來越嚴
    原本計劃春節期間造訪臺灣中部高海拔茶區的作者,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滯留在臺中市若干天,也因此親歷和體驗了疫情影響下臺灣社會的生活。在上一篇的末尾,正值除夕夜,作者第一次對家庭圍爐這樣的茶席擔心起飛沫傳播的問題。1月25日,大年初一,帶上便攜茶具,戴上口罩,搭乘公車再次到東海大學,細品規劃與設計之美,在開放空間自我「隔離」。
  • 在臺灣戴口罩與買口罩|②那時還能坐公交逛臺中
    臺灣原本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歡戴口罩的地方,以臺北的公共運輸工具和大型公共場所為甚,以往的觀察大致是有將近一成人愛戴口罩。戴口罩的動因,一種是防止自己影響到他人,另一種是防止他人影響到自己,還有一種是二者兼備。公車在臺灣大道上行駛了一個小時,我想,這會不會是環形線路坐過頭了。前面一站恰好到了東海大學,我按了下車鈴。
  • 記憶2020:大年初一,從買口罩開始
    《貢云:大年初一買口罩》在2020年的記憶中,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婦聯主席貢雲於大年初一買口罩還是平生頭一回,她一上午跑了多家藥店,將買來的口罩急匆匆送到單位。對2020年大年初一買口罩的原因,貢雲至今記憶猶新。「大年初一,在我們單位的微信群裡,我看到領導要求我們辦公室購買一些口罩、洗手液,發給我們的相關部門和採訪記者。
  • 記憶2020:大年初一,從買口罩開始
    《貢云:大年初一買口罩》在2020年的記憶中,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婦聯主席貢雲於大年初一買口罩還是平生頭一回,她一上午跑了多家藥店,將買來的口罩急匆匆送到單位。接著,我又接到我們融媒體中心主任周浩的電話,叫我趕快到藥店買口罩。」貢雲回憶說。
  • 口罩依存症?臺灣人為什麼喜歡戴口罩?!
    而在便利店、百貨商店以及夜市,各種材質、花色、樣式的口罩更是讓人看花了眼。口罩在這裡,似乎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含義。比如,身邊有臺灣同學口罩從不離身;上課戴口罩的人也不在少數;和他人交談的時候也不會取下來;當然,感冒的時候口罩則是必需品。
  • 春節將至,兩首美詩,送給踏上歸途的你,為你的歸途增添詩情畫意
    近幾天,很多在外工作、學習的「遊子」已經踏上了歸鄉的路途,這歸途或一帆風順,或艱難曲折,卻都抵不上遊子的歸心似箭。你是否已經踏上了歸途?或是即將踏上歸途?接下來這兩首美詩,送給歸心似箭的你,這歸途上不僅有沿途的風景可賞,還有唯美的詩句可讀,好景配好詩,這才是歸途應該有的樣子。
  • 海寧小夥印尼街頭飛車買口罩 52萬隻口罩即將回國
    2月1日,一條求助信息在海寧人朋友圈傳播:有人在印度尼西亞採購了40萬隻醫用口罩,只求帶回國內。  事情有沒有解決?目前口罩都在哪裡?這個買口罩的人是誰?  在印尼街頭飛車買口罩  本來在印尼瀟瀟灑灑自由行,突然,國內親朋好友紛紛叫他代購口罩;口罩買好了,52萬隻,突然又說貨運禁止,口罩都滯留機場;正當他一籌莫展,突然,朋友圈傳來好消息,口罩可以運回國啦!  就在這短短一周,海寧青年孫加強(網名)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起伏伏。
  • 說不用戴口罩的川普政府 自留數千臺灣捐的口罩
    當時,在公開場合,川普政府並不鼓勵公眾戴口罩,說健康的人群不需要戴口罩,應該把口罩留給最有感染風險的一線醫護人員。兩周後,川普政府才改變了政策,並建議市民在公共場合廣泛使用棉布口罩。NSC的一些工作人員認為,應該廣泛佩戴口罩來幫助遏制疫情。據一名政府官員說,他們在3月初發現,白宮內部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沒有足夠的口罩。
  • 臺灣不光「限購」還要「限戴」?蘇貞昌拒絕戴口罩,遭王鴻薇嘲諷
    編輯:凝冰自疫情爆發以來,臺灣當局的做法,真的讓人很無語,先是蘇貞昌下令禁止臺灣口罩「出口」,並承諾保證臺灣民眾的需求,可是臺灣民眾很快就感覺到了「口罩荒」,隨後又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實名購買口罩,而且一周只能買兩片,可是仍然沒有辦法滿足臺灣民眾的需求。
  • 馬英九全程戴口罩,蔡英文卻沒有戴?是否會造成臺灣同胞的恐慌?
    編輯:枯木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於1月24日去法鼓山進行除夕撞鐘祈福活動。巧合的是蔡英文的前任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參加了這項活動。眼尖的媒體發現馬英九在參加這項活動當中始終配戴口罩,而蔡英文卻沒有佩戴口罩。
  • 日本口罩需求激增,民眾為買口罩街頭鬥毆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2月27日報導,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而日本疫情也十分嚴峻,這不僅極大影響著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甚至還導致一些為了買口罩的民眾在街頭打架鬥毆。 當地時間周二(2月25日),在橫濱一商業區就爆發了一起街頭鬥毆。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計超過6736萬人感染,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全國多地也陸續出現散發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
  • 拜登懇請民眾戴口罩,美國網友這樣回應……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拜登在德拉瓦州發表講話時呼籲民眾戴口罩,稱在疫苗被生產之前,戴口罩仍是對抗新冠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拜登還表示:「如果未來幾個月大家戴口罩,我們可以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我懇求你們戴上口罩。為了你自己,也為了你的鄰居。」
  • 廣東東北籍口罩哥春節泰國遊變成買口罩遊 人肉背回八千口罩
    廣東東北籍口罩哥春節泰國遊變成買口罩遊 人肉背回八千口罩跪求泰國機場放一馬 深圳東北籍口罩哥人肉背回八千口罩國內口罩緊平衡,一些基層醫院缺乏口罩,許多海外人士、旅居海外者搶購口罩,買全球,支援疫區、災區
  • 大風季 戴上口罩再出門不光防曬防塵款式也挺有個性
    (原標題:大風季 戴上口罩再出門不光防曬防塵款式也挺有個性)
  • 張文宏:預計口罩再戴1到2個月,口罩的英文表達了解一下
    外科醫用口罩有三層,可以讓你遠離病毒。疫情初期,醫用外科口罩是相當緊俏的,基本都是供不應求,價格相對高一些,為什麼大家都想要買這類口罩呢?一方面,醫用外科口罩材質過硬,一般由非織造布材料製造而成,包括過濾層、口罩帶以及鼻夾。
  • 借問口罩何處有?遙指藥局排隊等!臺灣清明連假,民眾還在排隊買口罩
    今年臺灣清明假期從4月2日開始,放到4月5日,總共四天。連假期間,更多人真的只能選擇「回家蹲」,因為他們想出門,還不一定有口罩戴——目前的限購政策是7天買3片,4月9日之後將「升級」成14天買9片,還無法實現每日能買到一片。
  • 臺灣「口罩實名制2.0」拍板:網絡預購、超商取貨
    【來源:中國臺灣網】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9日)中午召集跨「部會」會議,決定「口罩實名制2.0」將採網絡預購、超商取貨模式,今天將展開系統壓力測試,正式實施時間將待測試結果出爐後再決定。
  • 美國大使嫌棄肯亞人不戴口罩,網友:我們窮,要不美國捐點?
    眾所周知,口罩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裝備,但由於目前全球疫情蔓延迅速,很多醫務工作者尚存在防護設備嚴重短缺的情況,更不論普通平民。最近美國駐肯亞大使發推暗示肯亞民眾不怎麼戴口罩,不料遭到肯亞人的憤怒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