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當時的參戰老兵秦鏡回憶:「準備工作是粟司令首先親自帶我們主攻部隊營以上幹部前往高郵偵察。從來沒有打哪個仗,粟裕帶著我們偵察,就高郵他親自帶領我們偵察,所以他對打這個仗是很重視的。」
高郵日軍走下碉堡投降
昨天,市新四軍研究會和高郵戰史愛好者向記者提供了一份重要史料:粟裕、彭德清都曾寫下文章,回憶高郵之戰。
粟裕回憶錄曾提高郵戰役
主將彭德清詳述作戰經過
「十二月發起高郵戰役,在南面攻取了高郵城,收復了高郵以南至邵伯鎮的運河沿線地區。為保障華中解放區首府兩淮(淮陰、淮安)掃除了一個心腹之患,對加強蘇中與淮南的聯繫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北面,控制了隴海鐵路徐(州)海(州)段,第一次使華中與山東兩大戰略區連成一片,並使華中解放區有了堅強的依託。」新中國成立後,粟裕大將在《粟裕戰爭回憶錄》第九卷中如此形容這場戰役。
據當時的參戰老兵秦鏡回憶:「準備工作是粟司令首先親自帶我們主攻部隊營以上幹部前往高郵偵察。從來沒有打哪個仗,粟裕帶著我們偵察,就高郵他親自帶領我們偵察,所以他對打這個仗是很重視的。」
攻城主力八縱副司令員彭德清在其《軍中往事》對高郵戰役有如下詳細回憶:
12月26日,「是日夜,天空黑沉沉,下著小雨,路面像塗上一層油,是一種不利攻城的天氣。我縱隊64、66、68團從城北、城東、城南三個方向向高郵城發起猛攻……64團從西北方向攻擊,一營一連、二連指戰員架起雲梯從西城角的兩側向上爬,迅速躍上城牆……一營營長鄧若波(團突擊隊長)率領一連緊跟三連,鞏固陣地,擴大戰果……」「戰至26日下午4時,64團、66團和68團已合圍日軍司令部,在我熾烈的火力壓制下,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巖崎大佐終於次日凌晨同意向我軍投降。」
戰役結束後遭國民黨轟炸
美國記者贈送陶勇卡賓槍
1945年12月3日,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曾山等華中黨政軍首長五人,審時度勢,主動請戰,聯名致電中共中央並陳毅軍長、華東局書記:「建議即集中(華中)野戰軍,攻佔高郵……」12月5日中共中央復電同意。中旬,粟裕司令員,劉先勝參謀長籤發了作戰命令,張鼎丞司令籤發了政治命令。
秦鏡介紹,在城東某地,粟裕和張鼎丞分別發布了作戰令和政治動員報告。張鼎丞動員第七、八縱的首長們打完勝仗還要寫稿。八縱隊陶勇司令聽後小聲嘀咕:「大老粗,打仗行,寫稿不行」,可軍令如山,陶勇也只得遵命。
12月下旬,邵伯解放。粟裕司令從七縱趕來八縱,與八縱陶勇司令兼政委、彭德清副司令兼參謀長共同研究攻城部署。張鼎丞司令親閱八縱的「作戰命令」,並讚揚,「寫得好!」
秦鏡回憶,高郵戰役結束的第三天,國民黨兩架P-51飛機到高郵轟炸、掃射了華野司令部。子彈打到八縱作戰科對面房子的牆上。敵人掃射的子彈裡面炸出了許多三稜形的鋼釘,殺傷力很大。
當時,一位叫羅伯特的美國記者(外號「大蘿蔔」)身帶一支卡賓槍,乘吉普車從徐州來到這裡。他人長得又高又壯,是陶勇的好朋友。他到時,正好趕上國民黨飛機轟炸。羅伯特拿起一根鋼釘,看了一下說:「這是我們美國製造的。」
羅伯特在高郵住了三天,正值陽曆年期間。部隊宰雞、宰鴨,又有魚、又有蝦,大家高高興興地過了個陽曆年。羅伯特臨走的時候,將自己隨身攜帶的卡賓槍送給了陶勇。
換上和服,軍裝藏床下
遇轟炸,日俘「鑽地」求生
據高郵參戰老兵呂哲民回憶:26日下午4時,高郵城破。負隅頑抗的日本侵略者馬上變了另一副模樣。許多日本兵扔掉武器,鑽回駐地中,把滿是泥水的軍裝脫下來塞進床底下,換上乾乾淨淨的和服,跑出來衝新四軍伸大拇指:「新四軍,大大的!你看,乾淨的!我的,沒有開火!」不過,最後仍被新四軍戰士從床下搜出軍裝,這些日本兵才傻了眼,不得不垂頭喪氣地承認自己的戰俘身份。
不久,上級來了命令:把俘虜押到附近的新四軍司令部去。我軍指戰員押著這九百多日本兵俘虜往司令部走的時候,出了一件事。國民黨的幾架P-51「野馬」式飛機從此路過,狂妄的飛行員呼嘯著俯衝下來,以炫耀武力。飛機飛得如此之低,不少人的帽子都被掀掉了。
呂哲民回憶道,日本兵頓時驚恐萬狀,像聽到命令一樣,齊刷刷地扔掉包袱,作出一件令我軍指戰員大笑不止的舉動——「鑽地」。日本俘虜走在道路左側,我軍戰士走在道路右側。轟的一聲,道路左側不見人影,光剩下一大堆包袱,日本人全鑽到中國人腳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