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美成都》之問道青城山

2020-08-22 西部新文藝

著名導演張藝謀遊覽都江堰、青城山後,給成都人民留下一句「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從此成為了成都對外乃至旅遊形象宣傳的著名廣告詞,一下子把成都推向了世界,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寫意,道出了青城山的生命底色,寫出了青城山的文化底蘊。抑或近年對道教文化的痴迷,抑或對張先生思想的追隨,春節期間,趁著豔陽高照,我專程前往青城山,體驗了這個自然文化遺產,感悟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旅行。

1

青城山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邊,古稱「丈人山」,距成都市區68公裡,主峰老霄頂海拔達1600米,「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享譽海內外。

我們坐纜車來到山門,那「青城山」三個大字,熠熠生輝,特別耀眼,同時又透射出了濃濃的文化味道,心裡頓生一絲滿足感。尤其抬頭遠望,這青城山被藏於蒼翠的林木之中,使道觀亭閣與天地融為一體,真正展示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教義。

買好門票,我沒有直接進入,而是去了旁邊的建福宮,其是南宋時朝廷賜名,當時稱之為「會慶建福宮」。這座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重修於清朝光緒時期的老建築,立於峭壁之下,建築古樸幽靜,讓人有一種如沐道教文化之中。

建福宮共分三層,第一層叫長生殿,供奉的是晉代道教高人範長生;第二層也就是正殿,供奉著寧封子與杜光庭像。寧封子何許人也?相傳軒轅黃帝時,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因此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丈人觀紀念,足見寧封子的地位。而另一位杜光庭呢?這還得從黃巢起義說起。公元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時年32歲的杜光庭隨唐僖宗等人逃到成都。當時皇帝正需求人才, 把持朝政的大太監鄭畋將杜光庭的文章推薦給僖宗,其閱讀後大喜,遂令披戴,賜以紫服象簡,充麟德殿文章應制,杜光庭因此與青城山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成為了「道門領袖」。同時,其潛心研究,著書立說,還創作了《虯髯客傳》等著作,享年84歲,葬於青城山青都觀;第三層供奉的是三尊塑像,中間是道教始祖爺太上老君,左邊是全真道祖師爺東華帝君,右邊是全真道創立者王重陽。

建福宮不僅有這些文化底蘊厚重的文化之作,而且那幅堪稱「青城一絕」的對聯,那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全聯共394個字,刻於殿內柱子上,供南來北往的遊客欣賞。

2

進入青城山,一直往西行,我們就來到了天然圖畫。途中見到的隔離墩,很有道教文化的味道,而且特別地有設計感,真正讓人難以忘懷。

天然圖畫廊是這裡的核心景觀,它是一座十角重簷式亭子,富有清朝文化味兒。不僅如此,天然圖畫的自然景觀也很美,那怪石嶙峋,那參天大樹,那亭臺樓閣,都如畫一樣的美麗,尤其是這林中的建築,帶有特別濃鬱的古風。古典的文化中浸潤著歷史的滄桑,也飽含了青城山的文化內涵,尤其見證了青城山的發展歷史。

當我們置身於此景中,真正有水乳交融的感覺,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讓我想到了莊子夢蝶的典故。大自然的美景,會讓人的心靈潔淨不少。於是,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誕生,這該是對黨的幹部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的最佳基地。想到這一問題,腦海裡突然聯想到了途中走廊上懸掛的一副對聯,其「清歌一曲動高寒」該不就是這個意思吧?興許如此,這對聯更是深深地扎進了我的心中,似乎還有一股無形的力量,狠狠地撞擊著我那厚實的心靈。

其實,大自然既是饋贈給人類的一道美景,但也是淨化人類心靈的過濾器。因此,我們既要學會欣賞它利用它,但又不能妄自菲薄,因為我們何尚又不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呢?因此,我們要學會用大自然的美,淨化貪贓枉法官吏的靈魂,使其放下貪慾,主動福澤萬民,才能獲得平安,進而走進自己的人間仙境。

3

當我們來到天師洞時,明媚的陽光從林間穿過,如金子般的光芒灑向景區,特別地耀眼奪目。其實,天師洞是一組宮觀建築群,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現存殿宇建於清末。

天師洞的楹聯、匾額多,但最有特色的還是立於烏龜身上的「天師洞」三字,不僅耀眼奪目,而且如龜託之任,自然隨意,渾然天成。天師洞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山霧繚繞,古樹參天。導遊講,傳說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洞中還有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自張道陵到青城山以來,江西龍虎山歷代天師就任後都要到天師殿來朝拜。

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為「三皇殿」,內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是唐開元皇帝書碑。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唐代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佛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裡,皇帝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於是,清城山從此變成了青城山,並一直沿用至今。這個故事正印證了「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的俗言。

皇帝之重視,道家文化之濡染,使青城山成為了名人雅士拜謁的地方。傳1943年,徐悲鴻曾來青城寫生,就在天師洞獨居,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作品,還送了青城道士《奔馬》和《天馬》圖,現已製成石刻陳列觀中。

天師洞還有一處道教宮觀建築,那就是三清殿,其建於1923年,殿內供奉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且殿上掛有一對聯:上聯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聯寫的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便是道教文化的精髓。三清殿前還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直徑2米有餘。相傳乃張天師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因而,道家視其為「鎮山之寶」。

4

過南面的擲筆槽,就到了祖師殿。說到擲筆槽,還有個傳說,說是張天師為降伏青城山上的妖魔鬼怪,念咒畫符之後,硃筆一擲,筆跡裂山為槽,人們便叫它為擲筆槽。

祖師殿呢?始建於晉代,初建建築物早已廢存,現存殿宇是清朝同治年間修建的,裡面供奉著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其數次易名,最先叫洞天觀,後叫祖師殿,又叫真武宮。足見這祖師殿歷久彌長。

說到祖師殿,它曾經還是抗日指揮部,因為抗日戰爭時期,馮玉祥將軍曾三次來到青城山,最後一次就住在祖師殿。當時,他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特別地興奮,立即在祖師殿刻碑築亭為紀念,並取名為「聞勝」。馮將軍的愛國精神,不知感動了多少中華兒女,至少我的心靈是受到了極大教育的。

5

一路爬坡上坎,經歷九道拐的跋涉,我們終於以無比興奮的心情,站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絕頂上。來到主峰上,回望來時見到的許多小亭子,感到特別地貼近自然,因為它們全是由天然木料嫁接而成的,沒有雕琢粉飾的成分,尤其是樹木天然的枝幹,都自然而靈性地掛在亭上,那種美不覺侵入心海,同時又富有歷史代入感,因為那枝蔓上無不承載著歷史的記憶。

矗立在主峰上的樓閣,就是老君閣。老君閣是1992年興建的,於1995年竣工,共有六層之高。整個建築設計是上圓下方,熟悉中國古典文化的人,都會明白中國人的哲學思維,其意味著天圓地方之意;老君閣每層還有八個角,這自然與老子的道家文化有關,寓意太極中的八卦,即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而整個樓閣外觀呈塔型,頂上如接三圓寶,意寓天地人之意。

在這樓閣之中,還以徐悲鴻先生當年在青城山根據老子騎青牛出關的畫作《紫氣東來》,這畫像雖然不出自大師之手,但大師的神韻卻得以充分展示,畫像自然為老君閣增色了不少。

6

上清宮是我們最後一站,這座建於晉代的建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它是青城山現存38處宮觀中位置最高的一處,這在成都平原已經算相當高的海拔了。因此,我們站在上清宮,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概,特別是看到「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心中對三山五嶽頓生一絲感嘆。

來到宮前,有導遊正在為遊客介紹著,說什麼這「上清宮」三字兒是蔣介石題寫的。蔣中正先生的字兒飄逸不?這問題一下子在我的腦海裡誕生,於是走近細細地端詳起來,真覺得這字兒寫得不錯,發自肺腑地佩服帝王將相的才華,因為不學無術的我輩與其比較那真叫叫人狗血。

上清宮內還供奉著道家始祖老子塑像,同時還將老子的《道德經》木刻而存,自然起到了傳道授業的目的。看到《道德經》,我自然倍感親切,因為我正在研讀此書,欲從管理學入手,撰寫《與老子對話》一書,也想把書名定為《老子說你來聽》,意在自我注釋解讀老子的傑作,傳達老子想要傳遞的聲音,自然心裡有一種別樣的情懷,於是感慨萬端:世道有影卻無形,老耳講道成永恆;青城山中有瑰寶,道法自然享太平。老子思想傳萬代,惠澤萬民勝皇恩;中線接續再創新,道教文化更精神。

7

我們下得山來,看到鬱鬱蔥蔥的山林,看到文化飄香的美景,特別是從山上徐徐吹來的陣陣清風,讓人感到特別地愜意,真有一種天然氧吧的味道。因此,我不覺讚嘆起這「青城天下幽」的美來,並即興賦詩一首,聊表心意,取名《青城山遊感》: 佳節隨願青城往,李耳道陵站身旁; 尋道無蹤心不慌,青城山上放光芒。理論創新與時進,中線思想續華章;道家文化傳萬代,古今無聲同輝煌。

相關焦點

  • 問道青城山,悟道青城溪村,值了!
    青城山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授權問道:為什麼,願意花3個小時到青城山?問道,首先問的是「道骨」。西南諸多道教名山,青城山底蘊深厚,它是「問道第一山」。葛洪《神仙傳》中的記載,東漢時期的張陵先在四川鶴鳴山隱居修行,遇上太上老君而得道。而鶴鳴山與青城山相接,張陵便來到青城山傳道,道教也由此創立。
  • 問道青城山,悟道青城溪村,值了!
    而鶴鳴山與青城山相接,張陵便來到青城山傳道,道教也由此創立。張道陵在此羽化之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隋唐時期,統治者對於道教極為推崇,青城山上宮觀遍布,不少高能之士都曾遊歷隱居在此。岷江裡川西雪山而來的清冽的水、青城山下絲絲甘甜的空氣,老張很羨慕這樣的「青城山的喉和肺」。2008年的國慶節,他第一次站在都江堰市的城區,一句「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貼滿了整個都江堰市,那一年,成都在依然美麗,青城山上的索道,等待時間依然需要2個小時。
  • 炎炎夏日,拜水都江堰;滾滾紅塵,問道青城山
    成都大熊貓基地成都在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佔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兩千多年來一直灌溉著成都平原的都江古堰,使整個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這個古堰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青城山青城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探幽訪勝和隱居、修煉之地,全山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建有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玉清宮、朝陽洞等,整個青城山被道家稱為「洞天福地」、「神仙都會」。
  •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在這裡尋找秋之奧秘!
    都說秋季是個出遊的好日子,來天府之國成都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來這裡看看兩千多年水利工程的卓絕秀美,領略「青城天下幽」的獨有風韻,還有登玉壘看浮雲、倚南橋賞寶瓶、上文廟拜孔聖,這裡處處是美景。
  • 問道青城山「原創」
    問道青城山幽,隱也,從山,猶隱從阜,遮蔽之意。換句話"幽"就是草繁樹茂,蔽日遮陽。當然真是這樣就顯得過於膚淺,所以"幽"字寓意深遠值得推敲。不過若說"天下第一幽",卻很直抒胸臆,就是青城山了!與名山大川一樣,既然聲名在外就有一定的長處,青城山的非同凡響就是"道"!道,是什麼?我本愚笨也不得要領,故說問道、尋道。《道德經》上說"道"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前我還看過另外一個故事,東郭子問莊子"道"在哪裡?原意是: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
  •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當你在熬夜加班瘋狂碼字的時候我在青城山看山看水看天空縹緲的雲當你宅在家虛度周末大好時光的時候我在輕奢民宿打卡拍拍拍~每個人心底都藏著一個遠方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跟著小編一起「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青城山見山蘊+集賢村+厚宅民宿享受三棟不同風格獨棟輕奢民宿√
  • 成都人為什麼鍾愛青城山?
    古時候人們常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對於想進來的人很難,但對於四川人而言,山就是他們的天然保護傘,把範圍縮小一點。今天咱們來說說眾山之中成都人尤為鍾愛的青城山,青城山在成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西湖之於杭州府,夫子廟之於南京,周莊之於蘇州,故宮之於北京一樣。下面我就從地理、文化、宗教、養生、美食這幾個方面來好好跟你們擺一擺。
  • 成都行記,舊地重遊都江堰,虔心問道青城山
    臨時起意,想起路過成都多次卻從未踏足過青城山,也順便再去都江堰,看看著宏偉的水力工程,與二十多年前有沒大變化,便計劃了這麼一個短短的「快閃」旅程。一大早,從廣州飛到了成都,約好的車把我從機場直接送到了都江堰市時,已接近中午了。到客棧放下行李,便興衝衝地開始在都江堰市逛起來了。
  • 探訪道教文化,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來爬青城山像是在溫習小時候挑燈夜戰學來的知識。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門票分開收。因為是要爬山的,而且路徑不短,如果在同一天之內要前山和後山一起跑應該有點困難。後山以自然景觀為勝,道觀和古蹟大多集中於前山,所以一般遊客大多以前山為主要目標,前山的門票也比後山的門票貴。
  •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留下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個人
    在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市,有一座中國道教名山,那就是青城山。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到這裡旅遊的人絡繹不絕。青城山面積很大,方圓200多平方公裡。到這裡遊玩,分為前山和後山兩個路線。這裡是青城山的前山,群峰環繞,林木蔥鬱,四季常青。
  • 四川沿用二千多年水利工程,成都5A景區,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始建於戰國時期,公元前256~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
  • 探訪道教文化,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來爬青城山像是在溫習小時候挑燈夜戰學來的知識。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門票分開收。因為是要爬山的,而且路徑不短,如果在同一天之內要前山和後山一起跑應該有點困難。後山以自然景觀為勝,道觀和古蹟大多集中於前山,所以一般遊客大多以前山為主要目標,前山的門票也比後山的門票貴。
  • 問道青城山,邂逅植物染
    染料在身邊,非遺在身邊,美也在身邊。 另,大量讀者還沒有養成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在看」,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原創真的很不容易,不僅是文字,圖片裡的植物染實物都是實際做出來的,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 四川沿用二千多年水利工程,成都5A景區,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始建於戰國時期,公元前256~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
  • 問道青城山,邂逅植物染
    放棄了很多,一路從北京-蘇州-上海-武漢-成都,再次來到青城山房。問道青城山,不是一句口號。讀萬卷書,還得行萬裡路。再訪青城山房,既熟悉也陌生。染料在身邊,非遺在身邊,美也在身邊。另,大量讀者還沒有養成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在看」,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原創真的很不容易,不僅是文字,圖片裡的植物染實物都是實際做出來的,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最好的支持就是轉發朋友圈
  •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成都唯一一個5A級景區,道教發源地
    在成都西北部68公裡處是成都唯一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景區青城山,都江堰與之相距10公裡左右。【景區攻略】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被譽為中國的四大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天師道的祖山祖庭,它凝聚了中國道教文化的精髓,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宮觀,可以說,青城山是一座縱橫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這是青城山的看點之一,在前山的人文景觀裡得到很好的體現。青城山的看點之二是它的「幽」。它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 我的生活妙招 那年,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這是人人皆知的都江堰導遊詞。當年去四川,到成都,就為了這話,都江堰青城山成了計劃中的計劃。都江堰入口處都江堰青城山一日遊,包車去的。包的車的車況要比我們去黃龍溪的好多了,少了顛簸之苦。司機師傅也是個愛說話的人,一路上和我們話不斷,大家相處的很融洽。
  • 成都最地道的玩法就是去都江堰看放水,問道青城山,來一起看看吧
    成都最地道的玩法就是去都江堰看放水,問道青城山,來一起看看吧,說到成都,很多人不知道該在成都玩還是應該在成都吃,找個美食景點,可惜都沒時間去,成都的美食很多,隨便拉就像一座大山,擔擔麵、砂糖和油的果實、廖渣的分子、抄寫等,這些地道的美食不僅在成都的老字號,在觀光景點的周邊也有。
  • 一天時間帶你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既能去四川的一大名片都江堰和青城山,還能吃到地道的成都美食,而且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那麼就跟小編來瞅瞅要這條路線要怎麼走吧,記得轉發收藏哦!從地道美食開始成都的早餐花樣多多,有豆漿油條、葉兒粑、擔擔麵、抄手、醪糟粉子、糖油果子、發糕等,簡直百吃不厭,是吃貨嚮往的美地。
  • 成都行記,舊地重遊都江堰,虔心問道青城山
    臨時起意,想起路過成都多次卻從未踏足過青城山,也順便再去都江堰,看看著宏偉的水力工程,與二十多年前有沒大變化,便計劃了這麼一個短短的「快閃」旅程。一大早,從廣州飛到了成都,約好的車把我從機場直接送到了都江堰市時,已接近中午了。到客棧放下行李,便興衝衝地開始在都江堰市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