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聲稱秒殺杜拜的海口葫蘆島,「環保風暴」後將全面拆除)
海口市海口灣,不遠處為填海人工島——葫蘆島。
「
這是一個口號震天、怪誕出生又命途多舛的填海人工島。從圍填海造地到要全面拆除,海口市葫蘆島10年終歸「壽寢」。
中房報記者 陳標誌丨海口報導
10月12日,海口市生態環境局在其官網發布一則《關於受理海口市葫蘆島項目重點整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公示》。這則公示被外界視為海口灣填海人工島——葫蘆島的「生死令」:填海人工島項目予以全面拆除。
早在2008年,海口市提出在海口灣進行圍填海造地,形成離岸的小型島嶼,建設大劇院和海口灣標誌性建築——燈塔酒店。開發商曾高調宣稱「百億打造海口灣燈塔七星級酒店,使之成為影響整個東南亞的地標性建築」,今天,這個夢想破滅。
上述報告書稱,海口市葫蘆島全面拆除後,可增加海口灣的納潮量,有利於海洋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我們在關注葫蘆島命運的最終走向的同時,是不是更要反思曾經一度興起的 「圍填海熱」所帶來的困惑?
━━━━
超2億元拆除人工島
將要被拆除的葫蘆島平面示意圖。
社會所關注的焦點,並不是海口市生態環境局這則公示的主頁面,而是附件中一份多達320餘頁的「公示稿」——《海口市葫蘆島項目重點整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相關內容:海口市葫蘆島項目予以全面拆除。
雖然是一份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公示,但基本上已給予海南省會城市這座飽受爭議的填海人工島——海口灣葫蘆島的命運走向定了「調子」。
葫蘆島位於海口市海口灣東部淺灘內,因其外形酷似一個「扎腰」的葫蘆形狀而得名。該人工島項目於2010年1月15日開工填海,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完成吹沙圍填。葫蘆島南北寬471米,東西長994米,人工島護岸長度為2693.9米,回填總面積約為450畝。
目前葫蘆島尚未進行深度開發,形成的人工島基本處於穩定狀態,也未遭受重大破壞,島上主要為一些雜草以及2處廢棄的臨時房屋。
上述公示稱,按照近期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對海南省海口灣葫蘆島工程建設的反饋意見,需要對葫蘆島項目進行整改。經過可研論證,將葫蘆島拆除可增加海口灣的納潮量,有利於海洋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
由此可見,海口葫蘆島項目在「沉睡」多年後將走向被拆的命運,與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有直接關聯。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了解到,葫蘆島拆除工程主要包括拆除該圍填海項目的水工建築物及陸域、拋石斜坡式護岸及陸域回填料等。
也就是說,位於海口灣東部淺灘內的這座填海人工島水陸建築物,要整體被拆除移走。
上述報告書顯示,為何要整體拆除葫蘆島圍填海項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報告書稱,葫蘆島項目建成後,由於離岸距離較近,對海口灣的水動力平衡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不利於海口灣汙水的擴散消化。
海口市葫蘆島項目系海南省重點整治工程。記者注意到,上述報告書載明,工程總投資15555.21萬元,其中環境保護工程投資582.84萬元,佔總投資的3.75%。今年8月20日,海口市發改委給海口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關於同意海口市葫蘆島項目重點整治工程項目建議書的復函》中也顯示,項目估算總投資約為22700萬元。
━━━━
「沉睡」8年的葫蘆島
圖上方為海口灣,左下角為爛尾填海項目如意島。
與其相近的填海造地項目如意島一樣,海口葫蘆島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填海人工島。
兩年前,中國房地產報披露了海口灣葫蘆島爛尾的現狀及停擺的原因。填海造地一級開發後,受讓該地塊的開發商由於資金不足等原因,葫蘆島一「睡」就是數年。後在全國範圍掀起的「環保風暴」之下,葫蘆島的何去何從成了困局。
葫蘆島在規劃上,擬建造海口灣燈塔七星級酒店等項目,該島也是海口市土地一級開發的填海項目。項目於2009年10月取得海南省政府頒發的海域使用權證,2010年1月15日開工填海,至2011年6月30日填海工程竣工。2011年9月29日,該項目通過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的項目竣工海域使用驗收。
2012年4月27日,海口市國土資源局以掛牌方式組織項目用地轉讓,浙江中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競得,並與海口市國土資源局籤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出讓合同書》。
與此同時,海口市土地交易中心在當地媒體刊登一則《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成交公示》,海南中匯宏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受讓位於海口市海口灣面積為30.634367公頃(即306343.67平方米)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為40年,成交價超10億元。
2012年,海南中匯宏基公司高調宣稱「百億打造海口灣燈塔七星級酒店,使之成為影響整個東南亞的地標性建築。」當地有媒體也曾這樣描述海口灣的未來:海口將用三座七星級『海上地標』酒店(包括海口灣燈塔七星級酒店項目)合力秒殺杜拜。
但多年過去,海口灣周邊除了房地產項目雲集,未能見到拔地而起的 「海上地標」 七星級酒店。
2017年4月27日,海口市國土資源局在海南當地媒體上發布一則《關於土地出讓金催繳通知書》,被催繳地塊正是海口灣燈塔酒店項目用地,被催繳對象正是項目開發商海南中匯宏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海南中匯宏基公司受讓海口市海口灣相關國有土地使用權後,領取了第一期153171.84平方米的《國有土地使用證》,但尚未繳交或者交清相關土地出讓金。單這筆尚未繳交的土地出讓金就高達5.3億元。
開發商因資金不足而無力撼動這奢華酒店項目,是海口葫蘆島深度開發擱淺的主要原因。
━━━━
海口灣「圍填海熱」當反思
海口市葫蘆島項目重點整治工程的實施方案和步驟,在上述報告書裡有詳盡披露。
該工程拆除內容為葫蘆島圍填海項目的水工建築物及陸域,包括拋石斜坡式護岸及陸域回填砂料。為減少對周邊海域的影響,拆除順序考慮為先拆除陸域、後拆除護岸,即護岸拆除作業面不破堤口,能對陸域拆除形成掩護。
根據初步估算,陸域拆除可回收利用砂147.4萬立方米。陸域回填砂土拆移後,可回收利用砂料運至拆除料處置指定點——西海岸長流鎮南海明珠臨時碼頭;餘泥運至傾倒區——葫蘆島北側約10公裡的海口海洋傾倒區。
回填沙、規格塊石、堤心石、碎石、混凝土塊,還包括扭王字塊等工程的拆除,精細複雜的數據測算,這看似一個浩大的拆遷工程。
環境影響報告書不僅對項目全面拆除的依據、操作步驟等做了詳盡的說明,也從一定層面剖析和反思海口灣近年來發生的變化。
報告書稱,海南建省後,海口市區範圍迅速擴大,三角洲上原來大片的瀉湖、汊道水域及農田被填沒徵用,三角洲海岸特別是其北部南渡江幹流河口至白沙門的岸段,開發更是進入高潮。
進入2007年後,海口灣掀起新一輪的「圍填海熱」,近幾年海口灣圍填海工程有:美麗沙沿岸5公裡,向西擴展約800米的範圍內,吹填面積達2.24平方公裡的土地;美源國際遊艇會填海面積0.08平方公裡;秀英港二期工程填海0.84公裡,當前秀英港港區向海突伸達2.5平方公裡。包括圍填燈塔酒店人工島,面積達0.36平方公裡。
從2009年至2016年間,葫蘆島項目、丹娜國際遊艇都會項目、美麗沙繼續外擴填海、南海明珠人工島項目等一系列填海造地項目的建成,逐步影響了海口灣的岸線變化。
報告書稱,圍填海工程改變了海口灣弧形海岸岸灘演變的控制條件,特別是美麗沙吹填工程攔海大堤的建設,使得海口灣原位於南渡江三角洲的「軟岬角」固化下來,形成「硬岬角」,上岬角位置也隨之西移。
報告書還稱,燈塔酒店圍填海的拆除將增加圍填海附近海域的納潮量,有利於增強該海域的水交換能力;葫蘆島填海工程拆除後有利於恢復海域自然屬性,規劃建設海口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有利於促進旅遊產業、旅遊經濟的發展,並以此帶動其它產業,從而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