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翠華糟糕表現拖累不被看好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報導 近年大舉進軍內地市場的香港連鎖餐廳太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太興」)擬登陸港交所,進軍資本市場。由於與其走相似路線的翠華控股在上市大漲後一路下跌,市值蒸發近九成,分析人士因此對太興行情表現審慎。
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家太興餐廳開張營業,隨後陸續開出分店。目前,太興已經成為多元化的休閒餐飲集團,旗下除了旗艦品牌「太興」,還有「茶木」「靠得住」「敏華冰廳」「錦麗」等多個品牌。
該集團目前擁有185間餐廳(178間自營、7間特許經營餐廳),當中122間位於香港、62間在內地、1間位於澳門。值得一提的是,太興還在內地建食品廠房,為內地約200間餐廳提供支援,並為香港餐廳生產多項產品。
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前九個月,太興收入分別為25.13億港元、27.71億港元及23.49億港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97億港元、2.1億港元和2.89億港元。
據第三方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7年,太興在香港自營休閒餐飲餐廳市場收益排名第一、在香港臺式休閒餐飲市場的餐廳數目第一、內地自營休閒餐飲餐廳市場收益排名第二。
雖然目前太興還未披露此次IPO的融資金額,不過其提到融資後將把資金用於開設新餐廳、翻新舊餐廳,加強及拓展香港食品廠房及內地的食品廠房。
雖然太興業績在餐飲企業中表現不俗,然而定位與太興非常類似的翠華控股正經歷著整體業績下滑,特別是內地市場,其股價在上市大漲後一路下跌,目前股價僅報0.75港元/股,市值由最高位的約80億元下跌至目前的10億元左右,蒸發近九成。
業內餐飲分析人士稱,作為香港餐飲行業的老字號,太興、翠華均是港式茶餐廳飲食文化的代表,但上述兩家在香港定位大眾的餐廳,因為帶著香港「城市名片」的光環,在內地卻以「知名精緻港式茶餐廳」的定位來經營的,定位中高端市場,人均消費達到80元左右,但餐品卻仍以粉面、燒味、甜品為主,餐位也多是2至4人的簡約卡座,這種定位與實際內容的差距,讓太興、翠華在內地顯得不具性價比。
該人士稱,有了翠華控股的「前車之鑑」,預測此次太興IPO難以吸引太多的投資者追捧,對其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審慎。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