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史詩:西藏牧民北遷無人區建縣記

2021-01-18 搜狐網

  雙湖特別區、尼瑪縣均為70年代中後期申扎縣牧民北遷的成果,尼瑪縣條件成熟,於1983年8月1日設縣。

  央視網特稿  (記者 何川)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部,氧氣全年不足內地含氧量四分之一的可可西裡西南方,全年200天刮著8級大風,這就是西藏那曲地區雙湖縣。

  1976年前後,在11.67萬平方公裡的荒漠凍土上,一萬多牧民趕著牛羊毅然北遷,找水源尋草場,三遷行政中心,來到雙湖,與這裡的數十種珍惜野生動物共同繁衍生息。兩代人、三十多年心血,西藏牧民終於建成有一萬三千多人口的世界海拔最高縣。這段故事因離我們太遙遠而鮮為人知,現在是時候揭開它的面紗了。

  象雄古國故地成了「鬼地」

一紙政令,古國繁華逐漸落寞,直到變為無人區。只有數不盡的野生犛牛等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無人區的來歷:一紙政令瓊隆銀城消逝人間

  雙湖縣措折羌瑪鄉前老鄉長,69歲的才多坐在藏床上,繪聲繪色地從上古時期講起了我們不曾聽過的傳奇故事。

  「這裡曾經有一個古老王國統治過,藏王松贊幹布把妹妹嫁給最後一個王子李秀攝,然後兄妹二人聯合殺了他,這裡才漸漸沒了人煙……」

  昔日無人區,上古時候曾屬一個古老王國?

  記者震驚之餘發現才多老人並非空談,據1987年到雙湖採風的西藏著名作家馬麗華講述:「措折羌瑪鄉向西300多公裡有一個湖叫當熱雍錯,湖邊有一座山叫達爾果雪山,山中有一座廟叫玉本寺,寺廟附近有上古王宮的遺址,這便是老人所說的古老王國象雄古國之中象雄的皇宮,這一山一湖一寺,就是象雄古國國教苯教(俗稱黑教)的聖地,聖城……」。

  據了解,象雄古時寫作「羊同(楊同)」,出自唐貞元年間杜佑所著《通典》:「羊同(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國,北直于闐,東西千裡,勝兵八九萬,辮髮氈裘,畜牧為業,地多風雪,冰厚丈餘,物產與吐蕃同……」

  象雄盛況遠去,昔日古都瓊隆銀城消逝在冰雪寒風中,成為謎團。吐蕃遷都拉薩、滅象雄後,昔日王城腳下的措折羌瑪等地成了邊地。

  才多又講一個傳說:「舊西藏有一個小稅官,他走到現尼瑪縣江愛雪山前便返回了,稅官回去對官老爺說:『江愛雪山那邊,天和地連在一起,一人站天際,把地上的水用繩子掛在背上,天空的火拴在腰間,手中叉子槍划過天空直指我。』官老爺一聽,原話上報了政府,政府便正式行文把雙湖縣幾乎全部屬地劃作無人區,稱為『鬼地』,稅收、政令到此為止,雙湖無人區的名號就此傳遍藏區。

  無人區有歌聲:馱隊俠盜歌在蹄印早消散

  有了舊西藏政府的政令,牧民到了無人區就是自由民了。所以藏北有民諺:「過了嘎爾、瑪爾、扎馬松,人無貴賤分」,於是無人區漸漸成了馱羊鹽隊、草原俠盜和極少數獵人的天堂。

  才多是西藏最後一批馱羊鹽隊成員,在此之前,雙湖到日喀則、拉薩的鹽路已有千年歷史。才多出生在夏達竹根(音譯),嘎爾雪山附近,距現措折羌瑪鄉80多公裡。才多說:「我們那個地方的人最喜歡去彭葉茶卡(鹽湖藏語叫茶卡),那裡的鹽好,離家近,但最好的鹽產在孔孔茶卡。去彭葉茶卡要十天路程,堆鹽、瀝乾、每隻羊馱十六斤左右往家裡走,到家了休息兩天往日喀則趕,去時必經一個叫瓊的地方,瓊地遍地毒草,羊吃了就死。一整天時間,我們不停地趕羊,直到天黑才能休息。趕到日喀則時差不多一個月過了,在日喀則把鹽、羊子一起買了回到家,跑一趟鹽路要差不多三個多月時間。一路上馱鹽不能取下,羊子在路上累死、病死的很多,可為了生活也沒辦法心疼羊了。」

  1975年,才多第十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去孔孔茶卡馱鹽到拉薩,穿過無人區、翻過念青唐拉山,經過羊八井,從當雄進拉薩,這條鹽路更遠,他們來回一趟走了一年多。

  馱鹽路上千年流傳著鹽歌,還有俠盜歌。才多是幸運的,他參加馱隊時西藏已經和平解放,14次馱鹽一次也沒有被戧過。才多說:「聽老人講他們遇見過強盜,西藏的俠盜只戧東西,還要留給足夠活下去的口糧。哈薩克那邊過來的強盜很兇,要殺人。」而今,俠盜早已絕跡,留下俠盜歌傳唱至今。

  也許從象雄古國起,雙湖就是所有高原王國的取鹽之地,只是目前無從考證。馱隊俠盜,歌聲還在,千年奔走羌塘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現存藏北的古老鹽歌悽涼豪邁,真實記錄了吐蕃時期起舊西藏大部分食鹽來自雙湖。無數條早已消失的鹽路讓西藏牧民記得雙湖,只是當年它的名字叫「鬼地」。千年過去,雙湖無人區依然是藏羚羊、野犛牛、狼群的天堂。

  從無人區到世界海拔最高縣

  萌芽:一個奇人和十八勇士

  說到雙湖縣就必須要說起一個奇人和十八勇士。人是洛桑丹珍,他是推動納倉德巴部落後裔進萬人北進的領頭人,十八勇士則是當年進無人區探路的工作組。

  據措折羌瑪鄉幾位老人回憶,1971年初夏,33歲的洛桑丹珍和次登、謝長生三人隨吉瓦鄉牧民翻過木嘎雪山一探無人區,走到加林山,發現水草豐茂,野生動物成群奔跑,因此萌生北遷念頭;1973初夏,恢復申扎縣縣長職務的洛桑丹珍一行五人二探無人區,過了加林再向北,翻過舊西藏稅官所講江愛雪山,在戎馬溫泉附近試種青稞成功。

  1974年5月,申扎、安多、班戈三個工作組分頭挺進無人區,相約在無人區的腹地匯合,最後失敗,這是三探無人區。第三次探路,申扎縣工作組叫加林(以第一次到無人區的加林山命名)工作組,加上洛桑丹珍一共十八個人,加林工作組在洛桑丹珍的帶領下探明無人區情況,推動了整個北遷,促成雙湖誕生,他們被雙湖牧民傳為十八勇士。

  誕生:四年北遷路漫長

如今,雙湖縣人丁興旺,街邊兩個小姑娘買完菜後準備回家。

  從探路到萬人北遷,雙湖人用了4年時間。

  1974年初,洛桑丹珍和加林工作組成員在那曲地區行署的支持下動員了第一批申扎縣六鄉5000多牧民、52萬頭(只)牛羊緩緩挺進無人區。以公社為集體,以家族為紐帶,納倉德巴後裔踏上這片塵封已久的古國,喚醒了這裡埋藏多年的生機,為尼瑪縣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975年底,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申扎、班戈共7個鄉一起北遷藏北無人區,在加林工作組基礎上組建辦事處。1976年1月,卡車拉著供銷社的補給在錯尼茶卡之間紮營,措尼茶卡的漢語意思是兩個鹽湖,辦事處因此得名雙湖。

  正名後兩年裡,七鄉牧民緩緩北遷,遭遇雪災、毒草、毒水諸多坎坷。才多回憶:「北遷前,工作組派人來公社裡動員大家入黨,聽完他們講的故事後我覺得,共產黨是很多人的血凝結成的,共產黨人是肯為別人犧牲自己的英雄。我們公社7個人在北遷前寫了申請入黨,只有我和另一個人批了。北遷開始,我們都帶頭衝在前面,每天出發都像上戰場打仗。」

  憑著豪邁、勇於犧牲的意志力,在洛桑丹珍等一批共產黨人的帶領下,雙湖辦事處相關牧民北遷安置工作於1977年底宣告完成。雙湖辦事處北遷至現措折羌瑪鄉查倉村。雙湖辦事處粗略統計,此次搬遷前後涉及一萬多牧民、上百萬牲畜,是藏北高原有歷記載以來唯一一次大規模人類遷徙活動。

  建制:團結起來活下去

  近萬牧民、百萬牲畜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如何生存?這是雙湖辦事處面臨的首要問題。

  才多講道:「當時,很多牛羊耳朵都凍掉了,公社的馬群放養在外面,五十多匹被狼群禍害掉。最遠的一個鄉,幹部到查桑區辦事處開會自己要帶上十天乾糧。1980年我當了查桑鄉副鄉長,我們的黨員幹部就和牧民們講,你們看無人區的草稀稀拉拉,營養比老家的高几倍,在冰天雪地裡活了幾萬年了,為什麼,就因為他們的根連在一起,團結起來,我們就能活下去!」

  「團結起來活下去」在嘎措鄉徹底實現了。

  嘎措鄉是從申扎縣嘎措湖畔整體北遷而來,沒了湖卻保留了湖的名字。包產到戶時,鄉黨委書記白瑪和全鄉牧民商議決定:不分家,抱成團活下去。之後,嘎措鄉制定了嚴格的分工制度,細則規定了放一頭大羊、中羊、小羊的工分差別,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六七位。現在,嘎措鄉依然堅持集體經濟,已經成為了雙湖縣的第一個小康示範村。

  團結的力量戰勝了無數天災,雙湖辦事處從查桑搬遷至現多瑪鄉索嘎魯瑪,並於1993年更名為雙湖特別區。現雙湖縣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班覺回憶,1976年,年僅18歲的他被派到遼寧進修醫務基礎知識,回來後成為第一批雙湖的醫生,從外科包紮到內科結紮,從急救到接生全都要他一個人幹,後來每個鄉的衛生所慢慢建起來,藏醫也逐步完善了。現郵政局老職工松地回憶,1976年剛參加工作時,整個雙湖只有一臺發報機。到了1983年信件、報紙可以郵寄了,再後來各鄉通了衛星電話,包裹也可以郵寄,郵局也成型了。

  現任雙湖縣政協主席阿更,1982年是四個公社的放映員,經常趕著四頭犛牛走鄉串戶放電影,後來做了13年鄉黨委書記,4年雙湖特別區區長。他對雙湖的發展經歷最熟悉不過:「我剛到鄉政府任職時只有5個人,什麼機構都沒有,調離時鄉上各職能部門基本齊全,學校、衛生所也建起來了,黨員從30多人發展到80多人,我還記得牧民黨員的黨費每年是一分錢,雖然少,可是每年交錢的時候牧民黨員都會特別有榮譽感,這是當年北遷留下來的可貴精神。」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雙湖成長為一個建制齊全的行政區域。2002年接受中央企業對口援助後,基礎設施突飛猛進,逐漸蛻變為實質上的成建制縣。

  涅盤:在雙湖網購兩周內也可到貨

  30多年過去了,轉眼到了21世紀,雙湖特別區一萬多牧民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兩代人。在雙湖出生的第一代人已經成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羌塘國家自然保護區成立後,全區近三分之二區域劃入保護區內。草場補帖、醫療報銷、上學三包、無抵押信用貸款等一年年完善直至達到全覆蓋,牧民和這裡的幾十種、上百萬頭(只)野生動物和睦共處,堅守生命高地。

  經過多年的爭取,2012年雙湖迎來了涅盤時刻:當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雙湖縣,轄6鄉一鎮11.67萬平方公裡。至此,耗費36年心血,近萬牧民北遷昔日無人區終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縣。正名三年後的雙湖縣生機一片:317國道馬上能通到家門口,通縣柏油路指日可待;電信行動網路信號已經全覆蓋,在雙湖可以網購全國商品,平均兩周到貨,選特價商品還可以包郵;衛生所前三層大樓主體已經竣工,這是雙湖歷史上第一座帶電梯的大樓,投入使用後雙湖縣人民醫院整建製成立也不會很遙遠;越來越多來西藏的遊客知道雙湖縣,藏北野生動物、有待挖掘的歷史遺蹟、粗狂自然的遊牧生活對遊客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雙湖縣縣委書記南培說:「無人區是舊西藏政府懶政、編造的謠言,雙湖人用生命明證了,雙湖就像埋藏已久的明珠,現在是它發光的時候了。」

http://news.sohu.com/20150703/n416126232.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央視網 http://news.cntv.cn/2015/07/02/ARTI1435840625242795.shtml report 5666 雙湖特別區、尼瑪縣均為70年代中後期申扎縣牧民北遷的成果,尼瑪縣條件成熟,於1983年8月1日設縣。央視網特稿(記者何川)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部,

相關焦點

  • 藏北牧民南遷記:保護『世界最後一片淨土』 1102名牧民搬離野生...
    藏北牧民南遷記:保護『世界最後一片淨土』 1102名牧民搬離野生動物保護區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16日 13:57 A-A+ 就在這個月,西藏啟動了首個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那曲市尼瑪縣榮瑪鄉兩個行政村,從藏北向南880公裡,搬遷到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262戶1102名牧民將告別他們世代居住的羌塘草原,到拉薩開始新生活。這既是脫貧攻堅安新家,也是更好地保護藏羚羊的遷徙。
  • 兩次遷徙「搬窮」記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他把3歲的女兒扶上瘦削的犛牛背,趕著牛羊跟「北遷」大部隊整整走了27天,目的地連準確名字都沒有,遠達數百公裡。  他知道,那裡曾被舊西藏領主們描述成陰森恐怖的「鬼地」;但他不知道,那極高極寒的無人區後來會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縣」。  鄉愁難捨,故土難離,是什麼讓他們背井離鄉去「鬼地」?  「不搬不行啊!」
  • 兩次遷徙「搬窮」記——海拔最高縣雙湖的「戰貧故事」
    他把3歲的女兒扶上瘦削的犛牛背,趕著牛羊跟「北遷」大部隊整整走了27天,目的地連準確名字都沒有,遠達數百公裡。他知道,那裡曾被舊西藏領主們描述成陰森恐怖的「鬼地」;但他不知道,那極高極寒的無人區後來會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縣」。鄉愁難捨,故土難離,是什麼讓他們背井離鄉去「鬼地」?
  • 曾遠遷「鬼地」無人區,又從雲端搬到河谷,這個「海拔最高縣」搬來...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9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曾遠遷「鬼地」無人區,又從雲端搬到河谷,這個「海拔最高縣」搬來搬去為哪般?》的報導。他把3歲的女兒扶上瘦削的犛牛背,趕著牛羊跟「北遷」大部隊整整走了27天,目的地連準確名字都沒有,遠達數百公裡。他知道,那裡曾被舊西藏領主們描述成陰森恐怖的「鬼地」;但他不知道,那極高極寒的無人區後來會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縣」。鄉愁難捨,故土難離,是什麼讓他們背井離鄉去「鬼地」?
  • 【藏北故事】洛桑丹珍與世界海拔最高縣的傳奇故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一見面,我們所聊最多的話題當屬洛桑丹珍如何率領牧民群眾開發藏北無人區、建立世界海拔最高縣的傳奇故事。  申扎縣是當時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但畜草矛盾卻十分嚴重。為了改善和提高牧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洛桑丹珍把眼光投向了北方那片20多萬平方公裡的無人區。  很久以前,無人區曾有牧民放牧。那些牧民是為逃避舊西藏地方政府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而遷移過去的。無人區遠離拉薩、那曲,舊西藏地方政府官員無力管轄這片「不毛之地」。故而藏北無人區雖氣候惡劣,卻也是牧民的「自由聖地」。
  • 人物誌:尼瑪頓珠與藏北高原牧民的「脫貧記」
    (新中國70年)人物誌:尼瑪頓珠與藏北高原牧民的「脫貧記」  中新社西藏阿里9月10日電 題:尼瑪頓珠與藏北高原牧民的「脫貧記」  作者 江飛波  2018年年底,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區搶古村村委會院內碼放了28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現金,村黨支部書記尼瑪頓珠在現場宣讀:2018年
  • 中國年齡最小的縣:西藏雙湖縣
    雙湖縣是截至目前中國最新設立的縣(不包括縣級市),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隸屬於那曲市。和尼瑪縣搭界。原為可可西裡無人區的一部分,後來隨著人口逐漸增多,農牧業都逐漸發展,設立了雙湖特別區,類似三沙市成立之前的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 從瀘沽湖穿木裡進西藏,誤入無人區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第一次來西藏是為了旅遊,為了看西藏獨特的風景,品味西藏獨特的特色美食,感受西藏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我們已經走的很遠了,四川現在有村村通,每個村都要通水泥路,只要我們能找到水泥路,就能通過村上的水泥路找到鄉道,再找到縣到,再找到國道。路上的野兔不是一般的多,開一會兒就能看見一隻野兔,它似乎在為我們引路。不知開了多久,當我們開到山頂時,看見山下有燈光,我們欣喜若狂,感覺終於回到人間了!
  • 班禪首赴那曲「東三縣」禮佛、參訪 體驗藏北牧民生活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中新社那曲8月24日電題:班禪首赴那曲「東三縣」禮佛、參訪 體驗藏北牧民生活中新社記者楊程晨何蓬磊十一世班禪繼續在藏開展佛事及社會活動。日前,他首次來到那曲市東北方向的比如縣、索縣和巴青縣。
  • 你知道中國無人區多危險嗎?真實的無人區,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遊山玩水,很多年輕朋友更加喜歡去探險,他們嚮往那種刺激的感覺,而中國無人區作為既危險又神秘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就引起了冒險旅客的注意了。現在國內大多數的無人區已經嚴令禁止穿越探險了,,但是這也阻止不了一些驢友的好奇心,還是有很多的驢友進入其中探險,結果卻失蹤了。中國有四大無人區,其中一個就是西藏的羌塘無人區。在那裡生活著許多的野生動物,方圓幾百裡都荒無人煙,那些兇猛的豺狼虎豹在這邊廣闊無垠的土地上稱王稱霸。
  • 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脫貧故事】南遷後的「藏北」牧民:「森布日是我們的新家園」  【解說】立冬後的西藏氣溫越來越低,但是在熱瑪老人的新房裡卻溫暖如春。近日,記者走進熱瑪在森布日的新家時,他在自家客廳裡正陪孫女玩耍。  由於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海拔高、資源匱乏,民眾居住分散,生態保護與生存發展矛盾日益突出,西藏自治區決定,將把雙湖縣下轄三個鄉整村搬遷至海拔更低、條件更好的藏南谷地。  2019年12月,那曲市安多縣色務鄉,雙湖縣嘎措鄉、雅曲鄉、措折羌瑪鄉957戶、4058人搬遷到海拔3600米的西藏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
  • 進藏的500公裡無人區會有多恐怖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藏北無人區位於西藏的藏北高原,崑崙山、可可西裡山以南,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它是一片幅員遼闊、人跡罕至的地域。西藏-青海-新疆相連的傳統無人區面積60多萬平方公裡(大部分在藏北無人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氣候乾燥,寒冷,空氣稀薄,被外界稱為「生命的禁區」。
  • 跨越半個世紀的生命遷徙——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破解人與自然...
    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20世紀70年代,為了緩解草畜矛盾,一群牧民趕著牛羊,從西藏那曲市申扎縣向北遷徙300多公裡,來到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無人區繁衍生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遷徙,建設了我國海拔最高的縣雙湖縣。
  • 中國最高海拔縣雙湖縣牧民雅魯藏布江邊迎接新生活
    江飛波 攝中新網山南1月15日電 (江飛波)「再也不用化冰取水了,擰開開關就有自來水……」「這裡比雙湖縣暖和多了,離拉薩也近,生活方便……」1月14日,已經入住西藏山南市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點的幾位雙湖縣牧民對中新網記者講述新生活。西藏雙湖縣湖泊眾多,雙湖是藏文「兩個湖」的意譯,因地處康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
  • 牧民變成了工廠人
    西藏,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西藏自治區扶貧辦的數據顯示,脫貧攻堅以來西藏已累計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 遼闊無垠的羌塘草原——神秘的無人區
    從那曲往西,穿過無邊無涯的綠色海洋,進入那曲與呵裡兩個地區的交界處,有一片被稱為「無人區」的處女地,面積有2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浙江省那麼大。過去這裡由於交通閉塞,很少有人深入。有一個西方人早年曾穿越藏北無人區,連續行進81天,連一個人影也沒見到。北上無人區荒無人煙:只有撿柴、打野牛的人的痕跡。
  • 藏北草原深處種地的牧民和他們的田長——西藏尼瑪縣文部鄉南村見聞
    (原標題:藏北草原深處種地的牧民和他們的田長——西藏尼瑪縣文部鄉南村見聞)
  • 8天穿越西藏無人區 | 從阿里南線到阿里北線
    阿里地區概況阿里囊括了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這七個縣城, 海拔基本在4000米以上,一般我們常說的阿里經典大環線也就是從日喀則地區開始,到古格王朝截止。這一路涵蓋了風光無限的高原湖泊,神聖的神山之王,令人汗毛驚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9世紀的王朝遺址,以及方圓幾十裡無人區的空曠,我想任何一個點都能在某一時刻戳中你的淚點。
  • 清初海陸豐「遷界」:人為製造了五十裡無人區
    清廷為杜絕沿海居民交通接濟南明小朝廷,對江、浙、閩、粵四省實行「遷界」這一下策。所謂「遷界」,就是強迫沿海居民遷入內地,製造沿海無人區。一、遷界的經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正月,「科、介二大人抵歸善(今惠陽)、海豐(包括陸豐)遷界」。三月巡撫都阮盧,到海豐縣勘界,並賑濟初遷戶。
  • 普若崗日冰川 世界第三大冰川 西藏雙湖 藏北羌塘無人區苦寒記憶
    >治療到了晚期的想到西藏的病症,最猛的虎狼藥就是去雙湖從尼瑪到雙湖途中,我們也是險象環生兩輛越野車的輪胎全部被扎,備胎雙雙上崗途中一旦再遇到扎胎,就只好讓一輛好車去縣城補胎往返需要數小時,那樣就只能在無人區趕夜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