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一天玩三天」「寧願做日結,也不願進工廠上正常班」「遊蕩在街頭的90後、00後農民工」……前幾年深圳龍華的「三和大神」以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出現在公眾視野,他們被冠以「以極低的收入過日子的人」,「大神」成為網絡上對這群人的調侃。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和大神」逐漸淡出話題中心,不過近日,部分自媒體再次將「三和大神」提到了公眾視野,引起社會關注。
8月18日,深圳三和人力資源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表示,將龍華景樂新村一帶方圓幾公裡的遊蕩人群全部冠以「三和」之名不符合事實,他們並非為三和人力資源集團註冊求職人員,同時指出,隨著龍華區的持續整治行動,龍華街道景樂南北片區面貌早已改觀,求職環境也無網絡流傳般魚龍混雜。
「三和人力」呼籲尊重每位求職者
「因為三和人力資源市場在當地標杆式的存在,景樂新村一帶方圓幾公裡常被外界稱為『三和市場』。」三和集團董事長戴景華介紹,由於以前路邊有許多介紹工作的中介,且範圍逐漸外延,因此人們對於「三和市場」的概念範圍越擴越大。
然而隨著名氣的擴大,網絡上開始將旅店、非法辦證以及沒有在三和集團正常登記求職的各類閒雜人員都歸納為「三和人」,把三和人才市場周邊一帶的各種經營業態統稱為「三和」,「這樣的一個說法對來三和人力的求職者乃至深圳的求職者生態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抹黑,帶來不良影響。」戴景華說道,針對網絡上的不實言論,三和人力集團已召集法律顧問團隊,進行根源排查及法律維權,責令有關方及時清理及撤除不實網絡流言。
事實上,戴景華指出,近幾年來,經過多方聯手持續整治行動,公共設施改善,治安管理加強,市容環境提升,龍華街道景樂南北片區面貌持續改觀,景樂南北片區被打造成為一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市容環境整治的新樣板。為了確保求職者安全有序,三和市場在其入場環節設置了身份證刷卡入場、安檢門禁等硬軟體措施;場館內更採取了各類智能信息卡、電子布控、數顯屏等現代化宣傳管理工具,使整個經營在安全、有序中進行。
「外來務工人員來自五湖四海,他們都將成為深圳美好家園的建設者。」戴景華呼籲,全社會都應該尊重普通勞動者,尊重他們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意願,拒絕冠以任何有嘲諷性的標籤。
已服務累計超過千萬人次求職者
據介紹,今年是深圳三和人力資源集團成立28周年,28年來,三和人力累計為珠三角數以萬計的用人企業和上千萬求職者提供了優質服務,屢次獲得國家、省、市各級各類表彰。今年疫情期間,該集團更是高效破解疫情期間企業「用工難」。
3月12日,深圳市航嘉電子有限公司告知「急需300名員工」, 三和人力通過各地駐點工作人員「一對一」線上招聘服務,在廣西、貴州、湖南等地進行「宣傳招聘-專車安排-返深體檢-面試到崗」,僅僅三天就完成企業招聘需求,高效解決了疫情期間的企業「用工難」問題。
28年來,三和人力秉承「把人力資源行業當做愛心事業來經營」的理念,疫情期間,三和集團更是租賃了一棟可容納500人左右的大樓作為求職者宿舍,免費提供入住並提供口罩及方便麵、牛奶等生活幫助,累積捐贈金額30萬元。
事實上,作為深圳全市範圍內與深圳人才大市場齊名的知名人力資源機構,多年來,三和人力堅持為求職者提供免費午餐的義舉,也一直備受褒獎。從提供員工食堂出品的大肉包子,到根據求職者要求更換成品牌麵包、牛奶或礦泉水,三和免費午餐給來深求職者一份深圳的「溫暖」。
據悉,三和針對招聘顧客及求職者開展的「年度滿意度調查」均值在90分以上,經營多年來,從未出現過一起人為的安全生產事故。「在8、9月份求職旺季,一層招聘點每日人流量約600人,而三層招聘點甚至會有2000餘人,這些前來應聘的求職者中,60%都能在當天找到工作。」三和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和人力資源集團除了設置圍合加強管理,也定期開展求職指導講座等便民服務,為求職者營造更好的求職環境。
【撰文】徐峰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