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朋友圈杯攝影比賽」嗎?多少人正在大理洱海邊看風花雪月的故事?或者又有多少人正在蠢蠢欲動,想去追求詩和遠方?
丁晶晶和丁磊這對從上海走向雲南的姐弟創業者,試圖把這份情懷做成一份踏實的事業——他們不僅在大理洱海邊建起了自己的民宿「七間房」,還希望通過眾籌這一最新的方式,與更多的人分享這一浪漫的創業經歷。而這一切的門檻並不高,才9萬元。
這幾天,名為「金領進村,從上海到洱海,帶你領略最風花雪月的雙廊——七間房度假小酒店」的項目正在眾籌平臺愛創業上進行眾籌。根據項目介紹,籌款總目標至少360萬元,每份認購9萬元,約合0.5%公司股份,每人最多認購5份。當然,作為民宿的「主人」,認購者能夠提前預約入住雙廊七間房酒店、大理七村舍酒店、七蘋果汽車旅館等「七間房」系列產品。
從目前的認購情況看,上線不過半個月,籌款金額已經達到225萬元。看來,「詩和遠方」的吸引力還真不小。
再賣情懷就膩歪了
「七間房」的名頭在大理一帶的民宿中名氣並不小。雖然價格比不少民宿高出一截,可一到旺季依舊供不應求。按照民宿的發展勢頭,丁晶晶和丁磊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濟實力實現擴充。為什麼要藉助眾籌這一形式?
丁晶晶
丁磊
姐弟倆給出的答案很有意思:「再賣情懷就膩了。」在他們看來,即便是洱海邊民宿這樣充滿詩情畫意的項目,對創業者來說,需要的也是踏實和苦幹。他們希望通過眾籌的方式,網羅更多既有情懷又能腳踏實地追夢的同道中人:「他們不需要參與七間房和系列產品的運營,但可以在朋友圈分享他們的經歷。」
從去年開始,民宿業忽然就成了香餑餑——美景加情懷,生活加理想,似乎「舒舒服服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錢賺了」。可事實真如看上去那麼美好嗎?丁氏姐弟從2009年起在大理雙廊開設「七間房」,用六年的血汗經驗告訴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情懷不能當飯吃」。
之所以會選擇民宿業,確實是因為情懷。丁晶晶本來是上海的一名「白骨精」,2009年在大理旅遊的途中發現了如世外仙境一般的雙廊小鎮。當時的雙廊鎮陸路不通,水路迢迢,民風淳樸,路不拾遺。正飽受都市生活壓榨的丁晶晶在雙廊陽光下安閒小憩時,忽然被這樣悠閒的慢生活觸動,不捨得離開,最後決定在這裡租地蓋房。
洱海
但她承認,在籤租地協議和蓋房協議時,「手很抖,籤完之後,一夜沒睡。」因為從來沒有想過,她會在異鄉創業。雖然當時的地租費不算貴,但一籤20年,還要拋棄在上海的一切。換做誰,恐怕都會有類似的緊張。
好在有弟弟丁磊的支持。姐弟倆一個是世界500強企業銷售經理,一個是房地產界的營銷精英,他們認真規劃當初這個只有七個房間——因而取名「七間房」的雙廊最早的小酒店。他倆的理由是:如果這件事不賺錢,一定不好玩,而且很可能玩不下去。所以,有了情懷,但必須用商業思維去做。
關於民宿的7個自問自答
經過6年時間發展,七間房已經成為一個連鎖品牌。除了在雙廊,還在大理、安吉等地有了分支項目。而且最初雙廊的七個房間,也擴展到了19個房間。
收穫了這一切,丁氏姐弟與所有想通過民宿追求「詩和遠方」的創業者分享說:要能夠回答七個問題——這是他們創業六年總結出來的經驗:
•是純粹為自己的生活,不在乎盈虧,還是想做市場接受的商業業態?
•客人為什麼要來這裡度假?又為什麼要選擇住在你的民宿裡?
•你的民宿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核心賣點嗎?
•你如果是把民宿作為經營項目,是否有投入產出定價等策略和資本回收期的測算?
•提供服務的主體人都是誰?如何確保穩定如一的服務品質?
•開一家民宿,對生活會帶來哪些改變?對未來生活的期許是什麼?
•你和你的民宿對本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是否會起到良性作用?
丁晶晶說,情懷不等於市場,市場不等於收益,收益不代表品牌。事實上,2009年他們在雙廊蓋房時,也同步在上海進行市場調查,研究有關產品定位、營銷包裝的所有工作:「從一開始就要把它當做是商品,按照市場運營手段運作。情懷可以講,但情懷更需要融入產品,產品要應對目標人群,研究目標人群的消費需求。」
丁磊則補充說,產品定位就包含人群定位、價格定位、裝修風格定位,等等:「你不可能讓所有的客人都喜歡你的民宿,最好最安全的做法是,你是什麼樣背景的人,就做你自己最喜歡和熟悉的產品。」
還有一點他也提醒創業者:民宿畢竟是造房子,來不得半點馬虎。客人能看到的地方需要周到細緻的布置,看不到的地方更來不得一點馬虎。舉個例子,剛開始造七間房時,由於缺乏經驗,姐弟倆沒有在意隱蔽工程的質量,開業後客人最多的投訴都集中在下水道堵塞等問題上,迫使他們不得不以高昂的代價做好日常維修維護。「但在接下來的項目中,我們寧可花大代價,也一勞永逸地做好隱蔽工程,免除後顧之憂。」
姐弟倆的七間房
怎麼能做的和別人不一樣?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民宿業創業,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才能靠譜地生存下去,繼而獲得發展。
2015年,丁氏姐弟做了一個新的項目,叫「七蘋果」。這是全國首家「自駕車+公寓+自助廚房」的度假公寓,可以為客人定製行程、定製旅拍和微電影、定製早餐、定製車型,等等。
丁磊說,這是他每天在琢磨市場、每天在想「怎麼能做的和別人不一樣」的結果:2012年以後,自由行成為國內度假遊的首選,越來越多的度假客人預訂完心儀酒店後,選擇自駕自由出行。「我們發現這個變化後,把雙廊的七間房變成大理地接社,酒店提供行程安排和攻略;後來發現還不夠,就開發了『七蘋果』,配上車和攻略,房間裡還帶有小廚房,我們備好柴米油鹽,讓客人在大理找到『回家』的感覺。」
七間房的白族服務員
「我們總結的度假產品,已經不是單一的住宿產品,應該是民宿或者酒店代替地接社的作用,通過提供深入的度假體驗,讓度假客人和度假目的地酒店產生情感粘度,延長並深入客人與酒店的交互。要知道民宿等小酒店因為客房數量有限,完全可以做到深度體驗。」他進一步解釋:「如果遊客來大理古城主要為了逛街、到處走走看看,過多的酒店服務反倒可有可無,這個需求就有別於七間房了。所以,七蘋果完全走輕資產運營模式:上遊與房產開發商合作經營空置房源,下遊通過與租車公司長期合作,為遊客提供可定製的車型和酒店到機場的接機服務。」
七蘋果「2個房間+1輛車」的組合型產品設計,不僅滿足了自駕遊旅客的需求,也讓產品性價比最大化,所以一經掛網即刻售罄。「這,也鼓勵我們進一步把握市場脈搏,開發更多的產品。」丁氏姐弟說。
(題圖和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圖片編輯:徐佳敏 編輯郵箱:sh_chuangk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