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在一場重要的體育比賽中
起步就是個大跟頭
接下來,你會選擇怎麼做?
北京8歲女孩馬子惠
用行動給出了一個精彩答案
北京八歲女孩摔倒後奪冠
在2020—2021年度
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第一站
U8組500米四分之一決賽中
8歲的馬子惠剛出發就不慎摔倒
但她沒有猶豫
立刻爬起來追了上去
在鼓勵聲中,她不停追趕
50米、40米、30米、20米……
馬子惠接連超過前面的選手
率先衝過終點����
△視頻來源:北京日報-都視頻
這段視頻被傳到網上後
獲得了超500萬網友點讚
最終,馬子惠也順利進入決賽
並奪得了該項目的冠軍
大家紛紛被小女孩打動
「她站起來的那一刻就已經贏了」
「那種全力奔跑的姿態太感人了」
「她在閃閃發光呀,莫名感動」
在起跑線,摔跟頭,對於競技體育來說,比賽已經「結束」,很多運動員都會選擇退出比賽,而我們八歲的小運動員居然毫不猶豫的爬出來繼續比賽,最後靠著絕對的硬實力奪冠。
小編認為,大家為小運動員點讚,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她的面對挫折不放棄的精神感動,即使最後沒有奪冠,大家也會點讚的。
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
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呢?我們來聽聽,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林丹華的建議。
��培養情緒調節能力,接納挫折與挑戰。
一方面,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有助於孩子在面對逆境和壓力時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而不被災難所嚇倒,在遇到挫折時,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從而更少地出現焦慮和抑鬱等消極的心理狀態。
另一方面,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還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和樂觀,從而更好地直面壓力和挑戰,並迅速調整狀態,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挫折賦予積極的意義,始終堅定地邁向理想的方向。
過於關注當下的挫折和逆境帶來的損害,會阻礙孩子們發揮應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而引導孩子們積極地對逆境進行評估,並始終堅定地望向遠方理想的方向,則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挖掘壓力帶來的價值和動力,從多元的視角看待壓力和挫折對生活的積極意義,並在理想信念的支撐下脫離當下壓力帶來的困擾和創傷,從而增強對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和忍耐。
��保持希望和信心,在挑戰之中隨時覺察可能的應對契機。
當壓力和挫折來臨時,保持平和的心態和積極的信念,並且能隨時看到挑戰之中的希望感能有效幫助孩子們重塑信心和樂觀,從而發揮解決問題的勇氣。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增加他們對於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肯定感和效能感,即便在重大壓力之下,也陪伴孩子克服情緒的不安,從而客觀理性地評估壓力,找到應對的契機並解決當前的難題。
��建立親密而高質量的支持系統,體驗社會支持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照料者和養育者,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和陪伴者。當孩子面對逆境和挑戰時,父母的積極引導和親密支持有助於孩子直面挑戰而非躲避困難,並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和堅定信念來解決問題。
另外,父母對於孩子的支持也能幫助孩子有效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環境,提高交往能力以及社交衝突解決能力,從而在進入學校後,與教師和同伴建立起積極的人際關係與支持系統,進一步增強孩子應對逆境的信心與能力。
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一切就提前「結束了」。只要你不放棄,勇往直前,一切皆有可能,誰能保證,你不是最後的「冠軍」呢?
來 源
首都教育
原標題:《陪伴,我們在一起丨北京8歲女孩比賽中摔倒,卻獲500萬點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