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農作物是由自己培植開始的,包括原始社會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稷、麥、稻、桑、麻等等。而今天我們的食譜中有大量的農作物是自明朝引入的中國。中國大陸本身並無玉米、番薯、花生、辣椒、菸草、馬鈴薯、木瓜、番茄等八大農作物。它們之所以今天能成為我們的桌上佳餚得從新航路的開闢說起,因為北宋時期指南針的發明大大促進了世界航海業的發展,所以自美洲被哥倫布發現後,整個美洲和世界的關係都變的更加密切起來,而這八大農作物都是明朝時從美洲相繼引入的中國。中公教育為大家總結這八大作物的特點。
玉米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玉米的營養價值較高,是優良的糧食作物。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
紅薯,別稱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藥、甜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是食品加工、澱粉、究竟製造的重要原材料。
辣椒,是當代中國最為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尤其在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人們的飲食可謂是無辣不歡。但實際上,辣椒原產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到明朝中後期才傳入中國。也就是說,中國人接觸辣椒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就僅僅四百年,但卻成為了全世界最能吃辣的國家之一。在近幾年,更是在百姓的餐桌上、大街的飯館裡,隨處可見辣椒的身影。這裡要提醒廣大考生的是我們對辣椒的感知並非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在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之前,美洲土著民種植、使用菸草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考證,人類使用菸草的最早證據見於公元432年墨西哥賈帕思州一座神殿裡的浮雕,浮雕展現了瑪雅人在舉行祭祀時以管吹煙的場面。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南美洲發現了3500年前的菸草種子,證明那時人類就有了種植菸草的行為。1492年10月15日,探險家哥倫布在美洲大陸首次接觸到菸草這種神秘的物品,並逐漸傳遍到歐洲各國及世界。
馬鈴薯別稱洋芋、土豆等。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後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中,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麵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從美洲引入中國的八大農作物考點剖析
1.明晰指南針的出現、新航路的開闢對於農作物引進的重大作用。
2.識記這些常用農產品誕生於中國的時間。
二、經典歷年試題在線
以下哪些農產品不是明朝引入的我國:
A玉米 B土豆C菸草 D大蒜
【答案】D。中公解析:ABC都是明朝自美洲引進中國的農作物,D為西漢時期我國從西域引進的一種重要調味品。故本題答案為D。
成語的積累在國考中是考生必須去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看到這樣一個事實:2016-2019年四年的邏輯填空題型部分,副省級成語考查量分別為60個、64個、40個、84個;市地級成語每年考查量分別為60個、80個、56個、100個,對成語高頻率的考查要求我必須把成語的積累作為重點的備考內容。廣大考生首先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成語積累到達怎麼樣才能記得快,記得深,記得久呢?中國的成語大概三萬多個。中公教育專家跟大家分享有效記憶方法:成組記憶、辨析詞語的差異。通過成組對比我們可以更好的認識詞語本質,抓住側重點,而非死記硬背。
我們以「殺雞取卵」和「飲鴆止渴」兩個詞為例,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有效積累詞語。
一、成語本義及出處
1.殺雞取卵:卵:蛋。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
出處:從前有個老太婆養了一隻老母雞,這隻雞不僅長得高大肥壯,叫起來好聽,還有一個特別的珍奇之處,就是每天下一隻金蛋。老太婆每天得到一個金蛋後,就什麼事也不用幹了,日子過得很不錯。可是她是個很貪心的人,想儘快得到更多的金蛋,因此常常守候在雞身邊。這隻雞一天只能下一個金蛋,老太婆心想,既然它能下金蛋,說明肚子裡的金蛋還很多。她為了取出所有的金蛋,就把雞給殺了,沒想到剖開雞肚子一看,裡面一個金蛋也沒有。她十分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
成語側重:這個成語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2.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出處:東漢的霍諝,從小就很有膽識。他十五歲時,他舅舅宋光由於秉公執法,得罪了一些權貴,被他們誣告篡改詔書,關進了監獄。霍諝知道舅舅為人正直,不可能幹這種事,就給大將軍梁商寫信,為舅舅辯白。信中說:「宋光身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為朝廷效力。他怎麼會冒著死罪去篡改詔書呢?這不就是人為了充飢去吃附子(一種草藥,有劇毒),為了解渴去飲鴆(「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斷氣了。他怎麼可能這樣做呢?」梁商讀了信,覺得說得有道理,把信拿給皇上看。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
成語側重:飲鴆止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我們通過比較殺雞取卵和飲鴆止渴的含義可以看出,兩個詞語在語義側重方面有所差別:殺雞取卵側重只看眼前利益,而飲鴆止渴側重做事方法錯誤不計嚴重後果。
二、實際應用
我們來通過一道考題體會一下這兩個詞語的差別:
為了抵禦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共同放鬆信貸、降低利率、發行貨幣,就是為了加大流動性,滿足資本盈利的要求,可是,這無疑是種________的方法,因為,資本在獲得利潤滿足後必然把更大的危機丟給社會。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飲鴆止渴 B.亡羊補牢 C.殺雞取卵 D.竭澤而漁
第一步,我們需要快速閱讀文段,明確空缺處詞語的含義。第二步,分析可知,本題考查的是成語含義的掌握,辨析備選成語的含義,選擇與文意最相符的一項。
由「為了抵禦金融危機」、「資本在獲得利潤滿足後必然把更大的危機丟給了社會」可知,各國政府共同放鬆信貸、降低利率、發行貨幣是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以後更嚴重的後果。B選項可首先排除。C和D項側重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排除。飲鴆止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計嚴重後果,符合題意。因此本題選A。
剛才給大家展示的是記憶成語的有效方法,中公教育希望大家可以舉一反三,先通過考題分析,找到高頻詞語,然後展開記憶和積累。我們會發現其實成語積累並沒有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