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教務處組織了盛大隆重而又意義非凡的青年教師演講比賽和青年教師拜師儀式。青年教師演講的主題是個半開放的題目,做一個_____的一中人。青年教師們在唐山一中這片沃土辛勤耕耘,孜孜以求。他們真情地講述了從教的體驗、育人的感悟,他們激情滿懷,才華橫溢;他們或春風化雨和煦暖人,或幽默詼諧智慧啟人,或激情昂揚熱情感人。無論什麼樣的演講風格,我們都深深地感到:我們年輕教師有家國情懷,熱愛教育;志存高遠,心繫一中;謙虛好學,懂得感恩;關愛學生,深鑽業務;善於合作,篤定務實。一年來,他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百年名校美好的未來!
本次比賽有幸請到佘念利副校長、江暉主任,高愛國主任,田立紅主任,宋寶鎖老師,吳國梁老師,劉華老師等七位評委。經過評委的認真評審,最終評出一等獎三人,他們分別是王倩倩老師、劉明哲老師、溫毓銘老師;二等獎4人分別是祝凱峰老師、丁妍老師、宋瑋瞳老師、鄭毅老師。佘念利副校長為獲獎教師頒獎。
今年的青年教師演講與以往不同,因為比賽過程中加入了青年教師「拜師儀式」。無論是演講比賽還是拜師儀式,都體現了一中對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視,唐山一中青年教師培養的「七個一」工程,為青年教師成長保駕護航。希望我們的青年教師銘記師傅囑託,不辱學校使命,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在「拜師儀式」環節中,青年教師向師傅敬茶表達對師傅的敬意與謝意;師傅品茶以此回禮。最讓師徒難忘的是每對師徒都收到了王校長親自撰稿,寄寓王校長深深囑託的對聯。對聯內容為,上聯:青春不老 導學引思行遠 品尚德高傳偉業;下聯:使命在肩 尊師重道創新 心誠意敬繪藍圖。特別感謝我校多才多藝的馬利老師傾情獻墨寶,為本次活動手書17副對聯;同時也很感謝宋寶鎖老師精心設計的龍門對的對聯形式。
在本環節中,我校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的盧鳳璽老師和聰慧好學的徒弟裴茁伊老師共同用中英文精彩演繹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為活動增色無限,宋立國、袁悅兩位老師的精彩主持也讓活動高潮不斷。
最後,佘念利副校長作總結髮言。佘校長對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給予了高度認可,並強調了青年教師培養工程的重要意義。佘校長說,教師發展決定著學校的發展,名師支撐名校,希望一中所有老師深研業務,不忘初心,用心育桃李,讓百年一中基業長青。
附:王校長解讀對聯:
上聯:青春不老 導學引思行遠 品尚德高傳偉業
下聯:使命在肩 尊師重道創新 心誠意敬繪藍圖
橫批:青藍攜手共成長
上聯之意:青春不老,指的是我們教師的教書育人的激情要永遠和剛入職是一樣,激情四溢,教書人永遠是年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不改;還有,就是我們教育人要永葆青春,要童心永駐,要自覺踐行馬克斯·范梅南的觀點「教育學就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
教育人,就要永遠年輕,永遠熱血沸騰、熱淚盈眶!我們師父給年輕教師的作用就是:導學引思助行。引導年輕人熱愛學習,厚實底蘊,做一個有紮實學識的老師;專注課堂,厚愛課堂,課比天大;學會思考,及時總結,反思而行。師傅們的責任是:品尚德高傳偉業。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師德的主旨是「責任」與「愛」。師德的內容:愛崗敬業(師業)、關愛學生(師愛)、嚴謹治學(師能)、為人師表(師風)。愛崗是敬業的基石,敬業是愛崗的升華。愛生是關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臺灣教育家高振東: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師能是指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反思能力、創新教育能力,教師不斷實踐,勤於思考,善於總結。為人師表:愛國守法、團結協作、終身學習、廉潔從教;示範是最好的教育,教師要行為示範。老教師要時時處處為年輕人做表率、樹標杆,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高高飄揚的旗幟!
下聯之意:使命在肩,是指我們師徒教師都肩負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我們年輕教師的主責:尊師重道創新。我們一定要尊敬前輩教師,我常說的一句話:我們是一中學生的老師,是一中名師大家的學生。瞪大眼睛學習師父們的長處,少走彎路,縮短成熟期;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認知規律等,按照規律施教,讓自己的實踐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在傳承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日日新,又日新,讓創新活水在課堂流淌。師徒都需要在從教生涯中:心誠意敬繪藍圖。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修煉自己的人生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誠信友善,敬業愛生,共繪美好藍圖,也就是我們共同繪就的學校的共同願景,大家同心同向,攜手同行,互幫互學,共生共長,共育共成,共赴美好!
用這副對聯詮釋我們帶教制的內涵、意義,讓我們唐一人把初心當成恆心,把職業當成事業去追求,我們要努力成為北京五中原校長吳昌順所言的「明師」,即:其一,明白之師——書要教得明明白白,成為「經師」;其二,明辨之師——能明辨是非曲直,懂得教人做人,成為「人師」;其三,明日之師——要推動學生、教師乃至社會和國家明日的發展。我們齊心協力構建共同體,攜手共成長,互鑑齊提升,共同行走在通往卓越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