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舞團考核直播為何吸引了240萬觀眾、贏得了158萬點讚?今天上午,上海歌舞團年度舞蹈演員業務考核首次開通線上直播,「一不留神」就成了爆款。
「雲考核」開始前十分鐘,直播間裡已經湧入了150多萬觀眾,他們翹首等待著心目中的舞蹈「王子」與「女神」。榮典首席演員朱潔靜與姑娘們出現在鏡頭前,引動著直播間熱度持續上升,觀眾很快就突破了200萬。她們曾出現在2020年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用一支《晨光曲》把觀眾帶到上海弄堂裡的寧謐時光。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王佳俊領著一群英俊小夥稍後登場,這臺舞劇誕生一年裡演出超過百場仍一票難求,吸引了大批舞迷。日前,「電波」開啟了6場演出預約,又被熱情觀眾「秒殺」。網友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場「雲考核」也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不少舞蹈圈同行守著手機等「取經」。
「疫情來襲,劇場按下了暫停鍵,但練功不能停。」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告訴記者,這場「雲考核」難度比往年有所提升,尤其是戴著口罩跳舞對演員的體能是一個考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腳踏實地、日積月累的訓練,方能練就紮實的舞蹈基本功,才能在舞臺上展現流暢輕盈的肢體美。
首席趕考,作為一個純粹舞者接受觀眾的檢驗
考核10點半才開始,9點半朱潔靜已經出現在排練廳,一邊進行熱身訓練,一邊梳理考核的技術難點。
自從2008年,上海歌舞團開啟藝銜考核以來,她始終佔據著「藝銜榜」榜首。聽說朱潔靜今年還要參加考核,很多同行都驚訝地問:你不是應該坐在評委席上打分嗎?她卻說,「每年一度的藝銜考核就像一條鞭子,抽打著我打破原型,重新開始。」
儘管年年參與考核,但今年的直播形式仍讓朱潔靜有了一絲緊張。觀眾只要拿起手機,就能像評委老師那樣,最直觀地檢驗舞蹈演員的基礎能力。「沒有布景、燈光、戲服,沒有角色,沒有故事烘託,我就是一個純粹的、赤裸裸的舞者,接受每一個觀眾的檢驗。」
最先參加考核的「女一班」演員,都是入團5年以上的資深舞者,朱潔靜帶著「1」字號碼牌站在最前頭。45分鐘裡,女舞者們不停歇地跑跳旋轉,展現曼妙舞姿。最後一組「技術動作組合」最是養眼,演員們紛紛秀出絕活,精彩程度不亞於舞臺演出。據悉,整套考核動作姑娘們足足排練了幾個星期,幾個舞段之間的銜接比訓練時更迅捷,難度也大幅度提高。
戴著口罩跳舞,對每一個演員都是考驗,口罩被汗水浸透後容易粘在口鼻處,容易造成缺氧。為了應對高難度的考核,朱潔靜甚至「特製」了超薄口罩,但走出排練廳,她仍感覺好像剛蒸過桑拿,「呼吸差點跟不上,就當是練有氧吧,經過疫情期間的訓練,以後體能一定會更好。」
創作《告別》,被疫情中的「不告而別」觸動心弦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上海歌舞團演出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舞劇《朱䴉》赴日本為期2個多月51場的巡演已經取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5月在上海、寧波、深圳、南昌等地的巡演業已延期或者取消……
3月初復工後,上海歌舞團深挖「內功」,錘鍊隊伍。近兩個月裡,演員們每天早上準時趕到教室,身著練功服,戴著口罩,保持安全間隔,不停地做著擦地和下蹲等基本功訓練;熱身結束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反覆練習規定動作、組合,鍛鍊肌肉、練習氣息。在團裡,朱潔靜跟95後、00後的師弟師妹們一起拉筋、片腿,「只有傾注了心血和汗水,才能在舞臺上展現出有生命力的肢體、跳出有活力的舞步。」
每天下午則是演員們的「自選動作」,兩個月來,朱潔靜拉著王佳俊排演了一支6分鐘的新舞蹈《告別》:軍醫丈夫已經趕赴抗疫前線,而妻子心裡卻藏著一句來不及說出的話。這支舞布景極簡,卻也飽含著深意,一張椅子演繹出生活百態,一扇門隔開了兩個世界。
平日裡見面問「你好」,揮手說「再見」,但疫情期間,朱潔靜看到了太多的「不告而別」,觸動心弦。「很多愛人來不及說再見就天各一方,很多親人來不及道珍重就生死相隔。《告別》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和愛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雲考核」為何引起關注?多措並舉構建獨特美學體系
4月29日是「世界舞蹈日」,上海歌舞團用一場考核來迎接這個特殊的日子。
這場「雲考核」也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不少圈內同行告訴陳飛華,今早等著看直播「取經」,甚至一些身在海外的舞者也在朋友圈轉發了直播連結。為了確保考核的權威性,上海歌舞團特邀了凌桂明、陳家年、趙麗、朱美麗、林美芳、葉燕萍、周蓓和餘霄等8位專家擔當評審老師。結合本輪舞蹈演員業務考核的成績,上海歌舞團將聘定新一年度的舞蹈「藝銜」演員。
2008年,上海歌舞團參考借鑑國外一流院團管理和人才培養經驗,結合國內藝術環境和劇團的實際情況,率先在全國推出了舞蹈演員「藝銜」制度。經過不斷的實踐和完善,目前,舞蹈「藝銜」共劃分了「榮典首席、首席、獨舞A、獨舞B、領舞A和領舞B」等次,對於獲聘的「藝銜」演員,藉助「粉墨佳年華」「文廣演藝之星」等平臺,幫助他們開拓藝術視野、提升專業水平和藝德修養,並在演出機會、待遇分配等方面進行配套扶持。舞蹈「藝銜」演員在業內產生了非常好的示範效應,吸引全國各地優秀舞蹈演員加盟劇團。
圈內同行不僅對「藝銜」制度興趣濃厚,也關注到了演員們在「雲考核」中展現出的舞蹈表現力。近年來,上海歌舞團持續推動舞蹈演員基訓方法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芭蕾舞、現代舞、民族舞的共同浸染下,演員們突破單一的風格局限,將豐沛的情感內涵外化成靈活多變的舞蹈肢體語言,塑造出一個個立體生動的舞臺形象。據悉,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4位領銜主演、14位主演,《朱䴉》3組領銜主演、6隻䴉仙、8組雙人舞、24隻群䴉……從領銜主演到群舞上海歌舞團一律使用本團演員擔綱,當下國內可以做到的同類院團幾不多見。
「基訓方法的探索、『藝銜』制度的推進、舞臺精品的創作等如同涓涓細流,最終匯成了獨有的美學體系和藝術風格,才孕育出《永不消逝的電波》《朱䴉》等常演不衰的劇目。」陳飛華告訴記者,以創作鍛鍊隊伍,以作品拓展演出,作品、人才和演出共同推動演藝事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上海歌舞團獨特的創作生態和藝術氣象。好的作品和優秀藝術人才,將助力上海歌舞團不斷演出開拓市場,藝術服務觀眾,彰顯文藝院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