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深圳來說,最出名的海灘就是大梅沙和小梅沙了,這兩個海灘名稱雖然是大同小異,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外地人來一下子不知道選擇去哪裡好,深圳人一般是去哪個海灘玩呢,來看看就知道了,當然,這是看個人的選擇了,不能一概而論。
深圳就好像是沿著海岸線切割的一片長長的葉子,逶逶迤迤的一片,東西狹長,北倚群山,南臨東方之珠。出其東城而多隧道,居其右以柵而隔香江。在節假日,如果有一個足夠高的制高點和一架超級相機,你會拍到這座海邊城市的車流大軍的走向——幾乎全是從西往東開。
人們蜂擁而至海灘,這幾乎是深圳節假日圖景的例牌。東邊最為著名的海灘非大、小梅沙莫屬了,大梅沙為免費海灘公園,綿延幾公裡的海沙和遊人沿著海岸線延展,一直延伸到海水裡;小梅沙為收費海灘公園,由於收費,人少一些,海灘和海水就更乾淨一點。
大梅沙海灘位於鹽田港與小梅沙之間,它於1999年5月1日正式免門票對公眾開放。沙灘全長約1.8公裡,擁有深圳最長的海灘,海水清澈,沙灘廣闊,沙質細軟,在這裡能玩的東西很多,分遊泳區、運動區、休閒區、娛樂區、燒烤場等等,吃喝玩樂樣樣齊全,很多深圳人比較喜歡來大梅沙。
大梅沙的海灘是清一色的白色沙粒,好像是人造的沙子一樣。據說,這些沙子是從別處運過來的,原來此處沒有如此多的沙子來填滿海灘。放眼海灘,人們在海灘「安營紮寨」,有的用小帳篷撐起一方天地,一家老小蜷縮在篷底下,暫且把那天地當成自己的家了;有的在沙面上往下刨一洞,把自己整個身子裝進沙洞裡,只漏出一頭,頭上的眼睛眨巴著,冷眼看著這海灘上的芸芸眾生;還有的開闢出一塊沙雕工廠,用沙子雕刻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城堡……我掃視這一灘的人間光景,心說,他們活得好開心啊。
大梅沙景區是屬於免費開放的景區,一到節假日,海灘上密密麻麻全是人,人多得如下餃子。雖然是免費,不過,大梅沙景區的設施做得比較好,設有休息廊、平臺、木棧道、入海棧橋,種植有椰樹和冠大蔭濃的法國枇杷,一派濃鬱的亞熱帶海濱風光,大梅沙有很多值得拍照留念的地方。
小梅沙位於深圳東部大鵬灣,三面青山環抱,一面海水蔚藍,依山傍海,綠樹成蔭,有深圳夏威夷美譽。長約800米的小梅沙灣口,沒有大梅沙開闊平坦,這裡的沙灘也一樣柔軟金黃,踩上去比較舒服。海灘上有飛艇衝浪、海天飛傘、非洲滑索、潛水探秘、千人燒烤場等遊玩設施,跟大梅沙差不多。
不過,跟大梅沙比起來,小梅沙是個高級一點的景區,人也沒有這麼多了。風格各異的景區建築物掩映在綠樹叢中,小梅沙海洋世界、小梅沙度假村、小梅沙大酒店三主體建築讓小梅沙像個高級度假村。如果追求更高級別享受的人,一般是來小梅沙,畢竟這裡的環境是大梅沙所不能比的。
大梅沙是個免費景區,小梅沙是要收費才能進的,相比大梅沙,有人管理的小梅沙海水比較好一點,人也沒有大梅沙多,而且各種設施也比較完善,喜歡清靜一點的可以來小梅沙。當然,很多人還是喜歡免費的景區,深圳大部分外來人員是打工族,對收錢的景區還是比較敏感的,所以大梅沙是他們的天下。
如果你想去遊泳那就選擇大梅沙就好了,如果又想遊泳又看節目則選擇小梅沙。當地人覺得大小梅沙是遊客的天堂,他們一般去離市區40多公裡的南澳海灘,這裡與香港隔海相望,大部分地方屬於原始生態,尚未開發,商業化沒有大小梅沙這麼嚴重,而且海灘環境也不差,除了遠之外,真的值得來看看。
沿著大、小梅沙復往東方,乃入大鵬,道路盤山沿海而築,密林覆手為雨,直至外海。海邊有大鵬所城,石階黑瓦,市井鄉間,古樹石坊。行至城中,坐於石條之上,少傾,起風,鳳凰飄紅一樹。
在海邊浪了一整天,這個時候你巴巴地想回到城裡了。海邊的天黑得晚,在晚霞和月亮的伴隨下,沿著沿海高速公路往回開,是一種身心放鬆的享受。海面上貨輪在出港,天空中飛機在降落,都從汽車的窗戶外清晰可見。返程的時候,會再次經過大、小梅沙,此時的她倆,已經褪去日間的喧囂,就那樣靜靜地躺在海邊,任海水親吻她們的輪廓起潮的時候,你還能聽到沙沙的親吻聲。
回到這座偌大的城市的一隅,你安身立命的那方空間,人們為什麼喜歡去海邊此時,這個問題也反覆地拷問著我自己。於我而言,海的方向是這座城市的東邊,東邊是我家鄉的方向,哦,我是在朝著家的方向去吧。我猜想,這座城市的人跟我一樣,知道家鄉太遠,姑且把海邊當成了家鄉,去那慰藉鄉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