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一個啤酒大國,統計報告說,全德有超過6000個啤酒品牌。可是當人們在周三參加德國隊的新聞發布會時,會發現領隊比埃爾霍夫面前沒有擺放任何啤酒,只有一瓶可樂和一杯水。比埃爾霍夫說:「我想,作為德國足協,我們必須清楚的說,現在這段時間變得困難了。」
他說的困難,不是說在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啤酒可以喝,而是說德國足協的商業運作。拜仁、多特蒙德等德甲大球會都有啤酒廠商贊助,而德國足協原來的合作啤酒品牌碧特博格是從1992年開始的。上賽季結束,碧特博格決定不再續約,26年的合作關係告終。
德國足協一直沒有找到新的啤酒類贊助商,《威斯伐倫郵報》秋天時報導說,德國最大廠商之一的科隆巴赫將與德國足協籤約,可是至今沒有下文。
顯然,德國足協在談判中不再是具有優勢的一方。《南德意志報》說,德國足協以前的高級贊助商每年要付出1000-1500萬歐元的贊助費,而現在這個價格降到百萬歐元級別,依然沒有找到人。贊助商的退卻不僅是啤酒類,德國郵政銀行是德國足協最大的贊助商之一,他們一方面與德國隊續約,另一方面卻退出德國杯的贊助活動。
德國媒體解析原因稱,現在啤酒銷量下降,很多商家打折促銷,習慣了折扣的消費者不願意按照原價購物。這意味著生產商收入降低,廣告預算收縮。另外,將廣告打在德國隊的比賽中,雖然影響力大,但轉化成銷售的比例較低。
德國足協在近年來醜聞頻發,國家隊2018年世界盃上的糟糕戰績,也構成了對形象的損害。不只是贊助商退卻,如今德國隊的門票賣不完,早已成為常態。
最近兩場對白俄羅斯和北愛爾蘭的比賽為例。這兩場比賽的待售門票均為49460張,可是截至周一,在門興的比賽僅賣掉28500張,不足60%,對北愛爾蘭的賣出36000張,剛超過70%。
比埃爾霍夫不得不要求隊員們「為觀眾踢出精彩的足球「,以吸引更多的人入場,並且表示最終上座率達到90%就會非常滿意。
(k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