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杜拜12月2日電 隨筆:杜拜真是中國打工者的「淘金天堂」?
新華社記者李震
這幾天記者手機堪比按摩器,微信微博各種回復忙到手抽筋,原因只有一個:國內網上有篇關於「杜拜是中國草根階層淘金天堂」的報導火了!全國各地小夥伴紛紛發來賀電,摩拳擦掌地打聽這邊的薪金標準、工作籤手續,仿佛來杜拜打工真的如同大街上彎腰撿錢一般。
學阿語出身的記者走過大半個中東,常駐杜拜兩年,個人感覺若論社會安寧、開放包容、基礎設施現代化,杜拜在整個阿拉伯世界確屬頂級,沒有之一。而且杜拜政府非常善於城市公關宣傳,尤其隨著近年大批中國遊客的到訪,以及社交網絡新媒體的爆炸式傳播,杜拜的「壕都」形象在國內深入人心。
那麼問題來了,杜拜真的像那篇報導所寫,是中國打工者的「淘金天堂」嗎?其實記者曾和那名來這裡出差幾天的國內記者聊過天,也確實提過與其「北漂」不如「迪漂」的說法。雖然不能全盤否定同行的那篇報導,但毫無疑問,文中很多內容以偏概全、有待商榷,再經過社交媒體的斷章取義,「會中文無需學歷工資輕鬆過萬」之類的段子就純屬不靠譜的謠言了。
杜拜目前有中國人約27萬,是中東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主要有做小商品貿易的商人、旅遊服務業的導遊地陪、酒店服務生、商場專賣店的銷售、國內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公派人員、世界知名外企銀行的高級白領等。
先從金字塔尖說起。跟其他國際大都市一樣,中國人能進入杜拜上層主流社會和世界500強企業的實屬鳳毛麟角,無不具備歐美留學背景並掌握數門外語,如此精英方可月入五六萬迪拉姆(1迪拉姆約合1.7元人民幣),也同樣跑不了每天辛苦加班、空中飛人出差的命運,工作生活應近似北京出入CBD的金領階層。
再來看看這裡的華人白領,主要是一些中資企業的公派人員和僱員。加上駐外津貼,他們的工資大多比國內高出20%-30%,儘管基本都是包吃包住,但集體宿舍和大鍋飯的幸福指數是可想而知的,同時還要付出遠離國內親朋好友交際圈的代價。
作為海外僱員招聘的華人,其工資則一價全包,自己解決租房交通等開銷,單身的基本也都是合租公寓。如果你是「中國胃」,每每看到朋友圈大閘蟹小龍蝦的各種曬圖,那種滋味只有駐過外的才懂。
最後來說「迪漂」一線的導遊、銷售和酒店服務生,這些也是國內動心來杜拜淘金者們的主要目標行業。其實不久前網上就瘋傳過一條誇張帖,說國內一個酒店服務員來杜拜打工3年攢錢回去買了4套房。對此,一名從事旅遊和傳媒行業6年的華人「老杜拜」點評簡單給力:「特殊行業」的吧?
在杜拜這座中東最火爆的新興旅遊城市,從事旅遊、銷售等服務業基本工資確實要遠高於國內。普通品牌的銷售月工資約五六千迪拉姆,一線奢侈品牌含提成月入2萬迪拉姆也不稀奇。可跟國內奢侈品店半天來一個客人的高冷範兒不同,這邊的專賣店走的是早市範兒。
銷售從開門到換班,一站好幾個小時不說,經常忙得喝不上一口水。導遊更是如此,底薪大約三四千迪拉姆也就夠基本開銷,賺錢主要靠小費,可是中國人有多少給小費很大方的呢?
有點常識的都知道旅遊業分淡旺季,收入並不穩定,杜拜每年有一半屬於高溫酷暑,氣溫四五十攝氏度且溼度極大,這種氣候下幹導遊的滋味不難想像。酒店服務生也是更替迅速的行業,工作環境確實「高大上」,但枯燥單調的工作內容也是甘苦自知吧。
杜拜的房價、車價遠低於國內一線城市確實不假,但很多歐美國家都是如此,並非杜拜專利。由於蔬菜水果、生活日用品大部分依賴進口,飲食起居等基本開銷與很多歐美國家相比也只高不低。
相對於房價,杜拜的房租很貴,市中心一套一居室年租金10萬迪拉姆左右。既然是「迪漂」,大部分打工族還是以攢錢為目的,在當地買房買車、置業安家的還是少數。華人聚集的迪拉、國際城相對便宜,但大多數都是幾人共住一間,有些就如同北京「蟻族」的小隔間上下鋪。
戳破五彩夢幻的肥皂泡總有點殘酷,但記者還是要忠告那些心懷淘金夢的朋友:有夢想是好事,但不能失掉理性的分析思考。杜拜是座「壕都」,但我們只是看風景的人,福利就是站得近些而已。
只要在現實的人間,就沒有純粹的天堂。上個世紀人們就已明白,即便繁華如紐約,也只是一個適合你愛和你恨的人一併前往的地方。越來越多海外華人的親身經歷證明,只要你有真才實學並且勤奮耐勞,哪裡都可以成為「淘金天堂」。
http://business.sohu.com/20141203/n406609299.shtml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03/c_1113496867.htm report 1991 新華網杜拜12月2日電隨筆:杜拜真是中國打工者的「淘金天堂」?新華社記者李震這幾天記者手機堪比按摩器,微信微博各種回復忙到手抽筋,原因只有一個:國內網上有篇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