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尼丁 | 八角廣場、第一教堂
走在但尼丁市區內,能看到各種大大小小的蘇格蘭風格的建築,這裡被譽為「蘇格蘭以外最像蘇格蘭」的城市。
但尼丁城市內其許多街道的名字都與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相同,因此被人稱為「南方的愛丁堡」。
蘇格蘭風格的紅漆綠頂電話亭
但尼丁是信天翁的故鄉,這裡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信天翁,其翅膀展開長達3米。城市的吉祥物「信天翁」青銅像款式多樣,有穿西裝打領帶的,也有戴太陽帽穿休閒裝的,超級可愛!
《Lonely Planet》書裡是這樣描繪達尼丁的:它是一個非常文藝的城市。這座城市實際上就是一座鮮活的蘇格蘭建築博物館,成為南島東線自駕中不可錯過的人文景點之一。
八角廣場 (The Octagon)位於王子街及喬治街交界處,自1846年起八角廣場就是但尼丁市的市中心,目前也是但尼丁最為熱鬧的區域。圍繞著八角廣場,有哥德式聖保羅教堂、市議會廳、市政府、藝術展覽館等。
八角廣場中央的褐色大理石基座上,豎立著一座塑像。這是十八世紀蘇格蘭神學博士、牧師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塑像。這尊雕像由蘇格蘭愛丁堡的雕塑家鑄造。全球共有四座相同的雕像。
早在1848年,蘇格蘭教會的幾百名教友,由蘇格蘭分乘兩艘船來到這裡,彭斯也在其中。據說,在此之前,彭斯牧師所在的蘇格蘭教會就組織居民合作基金募集了2400英鎊,從毛利人手裡買下了這一大片土地,他們來到之後便在此定居,並正式接納來自蘇格蘭的移民,從而誕生了這座以蘇格蘭移民為主的城市,彭斯也因此被譽為但尼丁的奠基人。
位於八角廣場的聖保羅大教堂,建於1862-1863之間。它是唯一一間教堂由石灰做成的拱形本堂,通往門口的38級大理石樓梯來自於尼爾森的塔卡山。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是但尼丁聖公會大主教的座堂,屬於歌德式建築復興的建築物,氣勢宏大,如今已有150年歷史。
教堂的主體,歌德式柱梁以及高高的拱頂是由奧馬魯的砂巖建成,高20米,是紐西蘭唯一的一個石頭拱頂。
窗戶嵌有巴洛克式彩繪玻璃,五扇大彩窗掃描的是宗教故事,為紐西蘭少見之歐洲古城式建築。
圖為教堂的管風琴。據說是整個南半球最好的,管風琴共350多根管子組成,能發出宏偉、激昂、合音、單音四種音調。
市政廳大樓(City Hall)興建於1878年,屬於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來的時候不巧,剛好遇上維修。
達尼丁的第一教堂(First Church)建成於1873年,高56米的尖塔讓它非常顯眼,佔據了八角廣場周邊的天際線,從廣場中心可以一眼望到。
第一教堂是但尼丁基督教長老會的主教堂,始建於1862年,由著名建築師Robert Arthur Lawson設計、監造,這座教堂採用哥特風格,使用大量的尖塔簇擁起來作為裝飾,正面看,教堂的塔樓狀似一頂皇冠。
教堂的門廊、內殿、布道壇、聖壇、風琴都很有特色。高大的管風琴,令人驚嘆。
聖壇上方是一扇扇色彩斑斕的彩繪玻璃窗,被譽為「玫瑰窗」。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給教堂內部暈染出一層神聖的光輝。
Tips:
教堂的開放時間是夏季 10:00-16:00,冬季 10:30-14:30,周日不開放。參觀教堂是不需要門票的。入口處有各種語言的宣傳冊,包括中文的簡介,上面寫了教堂歷史和建築特色。
150年過去了,達尼丁仍保留古典的風貌,處處可見愛德華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民風也保有濃鬱的蘇格蘭情調。(圖為廣場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像)
我們出行正好趕上達尼丁的蘇格蘭周,當地人穿著傳統的服裝,吹奏蘇格蘭風笛,全市充滿著蘇格蘭的情調,非常浪漫。這座城市也被譽為「蘇格蘭以外最像蘇格蘭」的城市。
在廣場上看到蘇格蘭風笛表演是可遇不可求的。風笛聲響徹但尼丁城市的上空,表演非常精彩。
風笛是樂器的一種,又名風袋管。屬使用簧片的氣鳴樂器。風笛在蘇格蘭地區非常流行,是蘇格蘭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據說風笛是一種很難演奏的樂器,500個吹風笛的人中才會出一名風笛手。風笛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樂器,又名風袋管。音色類似於中國的嗩吶。
但尼丁市中心內分布著各種免費博物館,太多東西值得細看。逛累了,可以找間路邊的咖啡廳坐下來喝杯愛爾蘭啤酒,看街上人來人往、回味著博物館悠久的歷史痕跡、享受醇美的街頭藝術氛圍。
但尼丁的美食亦獨具特色,令人回味。
但尼丁作為紐西蘭最早的城市之一,在這個歷史並不算悠久的國家,有著比較難得擁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市,非常適合想在南島體驗蘇格蘭風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