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下一句才是精華

2021-01-17 蘭臺夜讀

[每日讀書]「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何謂「五音六律」?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下一句才是精華。

[原文]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注釋]

離婁:相傳為古代眼神最準、與公輸般齊名的匠人。

公輸般:又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是春秋末葉著名工匠家,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師祖。

規矩:「圓曰規,方曰矩(《楚辭·離騷》)。」「規」是古代畫圓用的木工工具,是現代圓規之祖。「規者,正圓之器也(《詩·沔水》序·箋)。」 「矩」是古代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尺(曲尺)。後引申為法度。如,「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方圓:方形與圓形,泛指事物的形體、性狀。後引申為方法、準則。

師曠:春秋時著名樂師,他生而無目,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六律:「律」為定音器(竹管)。「六律」意指古代的六個音律:即指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陽律」與大呂、夾鍾、仲呂、林鐘、南呂、應鐘「六陰律」,合稱「十二律」。六律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律制,古樂的十二調。十二調是按照樂音的高低的標準,從低音算起,十二個音階中,排列奇數的六個調叫律,排列成偶數叫呂,因而又合稱「律呂」。

五音:漢族古代音律的五聲音階,即按五度的相生順序,從宮音開始到羽音,依次為:「宮—商—角—徵—羽」;唐代時使用「合、四、乙、尺、工」。

[翻譯]

孟子說:「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等工具,就不能製成圓形與方正的器具;還有像師曠耳朵那樣的靈敏,假使不用六律的音符做標準,就不能訂正宮、商、角、徵、羽等五個音。」

[辯析]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方,是規矩、框架,是做人之本;圓,是圓融、老練,是處世之道。無方,世界沒有了規矩,便無約束;無圓,世界負荷太重,將不能自理。為人處世,當方則方,該圓就圓。方外有圓,圓中有方,方圓相濟,社會才會和諧,人生自在方圓。

「不以六律,不 能正五音。」也是律在音先,凡事都得講究規矩,才有所成。孟子之所以如此重複同一個意思,是為了引後他所要表達的主旨:「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意思是,即使讀懂了堯舜的為君之道,如果不實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這才是孟子所要告誡治國者的忠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為了推廣他的「仁政」理念,孟子曾對當時的君主們說:「你好色沒關係,好貨沒關係,好田獵、好遊玩、好音樂都沒關係。但是你好色時,要想想國家的怨女曠夫們;你好貨時,要想想那些窮苦的百姓;你好田獵、好遊玩時,要想想天下有多少父子不得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總之,你要善推其所為,要實行仁政。」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下一句才是精華
    [每日讀書]「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何謂「五音六律」?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下一句才是精華。[原文]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翻譯]孟子說:「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等工具,就不能製成圓形與方正的器具;還有像師曠耳朵那樣的靈敏,假使不用六律的音符做標準,就不能訂正宮、商、角、徵、羽等五個音
  • 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下一句才是精華
    [每日讀書]「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何謂「五音六律」?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下一句才是精華。[原文]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翻譯]孟子說:「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等工具,就不能製成圓形與方正的器具;還有像師曠耳朵那樣的靈敏,假使不用六律的音符做標準,就不能訂正宮、商、角、徵、羽等五個音。」
  • 六律分陰陽就是十二律呂,正五音以配五行
    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用六律來定五音,六律分陰陽就是十二律呂。剛才是上生(陰),後面繼續要下生(陽),下生是三分益(54*4/3)等於72,這才是商音。(上天陽,下地陰,沒見龍經圖者,下面就這樣吧)通過上生下生,陰陽一輪,宮音才真正生成商音,繼續這樣生,來回校正,就定出五音。經過十一次的生,最後到仲呂(律中數尾),仲呂再三分益,得到39.9549 ,而黃鐘的一半是40.5(81/2)。
  • 國學常識·五音
    五音又稱五聲,是最古的音階。《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白子超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中華經典名句300句91:「「……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譯句: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那樣好的審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五聲六律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五聲六律,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所謂「音」即「五音」,也可稱為「五聲」,指的是「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律」的原意是用來定音的竹管,中國古人用十二根長短不同的竹子做成律管,用它們分別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來確定音高,這十二個標準音稱為十二律。接下來為大家介紹樂律中常常提及的這兩個名詞。
  • 『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五聲六律
    華圖教育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為大家帶來『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五聲六律,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廣東事業單位考試。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就包括古老而科學的音樂體系。樂律即音律,也就是樂理。
  • 孟子精華15句:獨善其身,兼善天下
    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樣那樣好的聽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堯舜的學說,如果不實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所以說,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辦法,好辦法不能夠自己實行起來。
  • 孟子·離婁篇上
    7-1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孟子思想,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
  • 好句分享:「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處】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摘自《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譯文】像離婁一樣的視力,像魯班一樣的手巧,不用規和矩,也不能畫成方和圓;像師曠一樣的聽力,不按六律,也不能糾正五音。
  • 《孟子》8句傳世金言,句句精闢受用,看完受益匪淺
    《孟子》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談話,是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著作。1. 五十步笑百步。賞析: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賞析: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可以與之談論有價值的話。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可以與他談論有價值的事情。3.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賞析: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下》。賢達的人會使得自己名理,然後再去使得別人名理。
  • 孟子的說理議論,不飾古奧華麗,但求通俗易懂
    與《論語》的格言警句式的說理不同,孟子的說理議論,不飾古奧華麗,但求通俗易懂,加之又性情剛直,喜歡直抒胸臆,形成了平易率直的語言風格,但是,孟子的語言平實,卻絕不平淡,相反,他的語言又總是精煉簡約,警策動人的。有時,寥寥數語便揭示出某些帶有普遍意義的規律,使閱讀者印象深刻。
  • 「古詩文賞析」《孟子. 離婁章句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離婁章句上》(原文出自《孟子》)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吟唱課堂總結二‖ 通六律,正五音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又是一年小雪到,吟歌唱韻會新緣。隨著百團大戰的落幕,吟唱君又添了許多20級的新面孔,上周日晚的《長幹曲》教學讓萌新們對吟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嚮往,但又苦於不得要領,做不好吟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周日吟唱課堂再次開講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通六律何正五音?
  • 孟子嘗曰:我四十而不動心
    孟子嘗曰:我四十而不動心。後進儒生不敢違逆,爭相效法,就好比現在一些明星跟著某些大師絕食以為尋到了養生之道一般,美其名曰「辟穀」,餓得頭昏眼花而終不悔。據說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學生羅近溪據此而修行,差點要了命。看經典,須看看原文,這句話的原文出處為枟孟子·公孫丑上枠。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孟子》淺賞
    孟子師從子思之門人,子思的父親孔鯉,孔鯉是孔丘的兒子,可見學的根紅苗正儒門正學。孟子思想的核心,講的是義,有義的人,就是大丈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春秋時期,禮樂崩壞,「《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