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物流智能化,讓人更"能幹",讓工作更安全,還有點「酷」。網際網路廣泛應用,連帶推動電商發展,科技物流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尤其迫切。
特別是在科技物流行業橫跨傳統物流行當和新興科技、網際網路行當,加上近年的迅猛發展,人才結構大大升級,與大眾印象中已經完全不同。
智能化設備彷佛大型科幻場景
筆者在心怡科技的大型倉看到,整個工作場景都由WMS、OMS、TMS這些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系統hold住全場,大大降低了人力工作的繁重程度和出錯率。
此外,無人化存儲的自動立體庫、近千臺實現自動揀選的智能AGV高效聯動、連接揀選和包裝環節的高速箱式輸送線、以及高速分揀機加速包裹送往全國各地,完全不見傳統貨倉散亂差的樣子,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心怡科技無人倉智慧機器人
2015年起,以智能AGV等為典型代表的各項智能設備大規模「駛入」心怡科技智慧倉,2018年初,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A正式啟動,達成整個供應鏈的智能運營,而實現近千臺智慧機器人聯動的幕後功臣是近400人的研發團隊。
「看見未來倉庫」 清華學子投入無人倉建設
「看著幾萬平米的倉庫從空無一人到500臺機器人同時運行,我仿佛看到了未來倉庫的樣子!」心怡科技管培生、集成算法工程師王興義說。
筆者了解到,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的王興義在運營現場輪崗鍛鍊的過程,意識到倉庫中許多作業場景可以抽象化用算法求解,因此他選擇加入無人倉團隊並參與相關項目。而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團隊對待工作的激情以及無數隱藏在身邊的「技術大神」。
2018年雙11心怡科技無人倉團隊
同樣身為心怡科技管培生、參與無人倉項目的還有規劃設計工程師馬志斌,他回憶初投入項目時才剛剛結束輪崗,深怕自己無法融入,但在經驗豐富的前輩和同事帶領下,以及看到小夥伴都為了項目成功而努力,自己也隨之成長。
短短幾個月時間,心怡科技無人倉實驗室團隊實現了各項智慧機器人依次上線、優化,自動化產量更從每天幾百單增長到幾萬單。
新技術的應用成為物流提速的助推器,如同心怡科技CEO邢琳琳曾說,「我們發展智能化、無人倉技術,讓堆垛機在立體庫工作,讓AGV實現貨到人而不是人找貨。機器在深夜開工,一個重要的初心,就是讓倉內人員工作更安全,勞動強度更小。」
年輕精英化,人才搶奪戰進行中
在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才搶奪戰持續進行中。心怡科技自2015年啟動管培生(Management Trainee)招聘計劃起,已吸引海內外百餘所知名高校的近500名應屆畢業生加入。以2018屆管培生為例,通過心怡科技招聘的「985」和「211」高校佔比超過六成,1/3以上擁有研究生學歷,其中不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一流學府和海歸精英。
在心怡科技等科技物流頭部企業的帶動下,年輕化、精英化成了科技物流的人才發展趨勢。以筆者深入了解的心怡科技為例,「90後」員工已佔比超過30%、管理層「85後」總監近40%,同時團隊中又不乏留洋海歸、博士等精英人才,其中不乏紐約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等海歸精英,以及100餘位碩博士。
面對擴張、多元、差異、複雜的業務場景,心怡科技還建立了完善的培養制度。通過職能管理者訓練營,運營線「鷹」系列、繼任者計劃、心際工作坊(AKE-Alog Kaizen Event)等培養項目,讓這群精英化的心怡科技管培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工作和管理思維變化,從而不斷的提昇自己。
2018年心怡科技管培生培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