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邊塞詩人的足跡, 且逐長雲, 萬裡行: 第七篇: 肅州、瓜州

2020-12-21 夏掰外包IT

作者:貢嘎莫西

肅州,就是酒泉。甘肅之名,有此處一半。

酒泉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是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

酒泉這個名字有段傳說。那是漢武帝的時候,匈奴為禍中原,歷史上氣勢磅礴的帝國反擊戰也由此展開。年輕的霍去病,犁庭掃穴,封狼居胥,居功至偉,大敗匈奴。這之後我華夏族群傲視強敵,不畏強權的千秋信心就是在這時奠定的。凱旋班師到祿福縣後,皇帝送來慶功酒,可惜只有一小壇,霍大帥把美酒倒在溪水裡,讓所有的人都喝上勝利甘泉,體會勝利的滋味。祿福由此得名「酒泉」。至隋朝,改酒泉為肅州。

酒泉歷來是外族與漢族交錯雜居之地,統屬不定,當屬邊塞無疑。

王維的《隴西行》寫的就是酒泉戰事。

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漢武帝收復河西地區,建立酒泉郡。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酒泉地方均被吐蕃所據。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屬回鶻。宋(公元960-1279年)時,酒泉歸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稱西夏國),西夏敗亡後,酒泉歸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公元1271-1368年),設肅州路。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肅州衛。」——瞧這熙來攘往的!)

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的「對影成三人」,估計酒人皆知,此詩其二大概知人不多,卻與酒泉有關。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李白愛酒,理由從天到地!

岑參《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酒席上的場景,也是徵人刀尖上生活的歡歌與悲涼。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

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笸籮。

三更醉後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

郭震,唐宰相詩人,所寫的《塞上》,詩句裡充滿了邊塞勞苦和戰事艱難。

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

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將老,長徵馬不肥。

仍聞酒泉郡,已合數重圍。

岑參的《過酒泉,憶杜陵別業》:過了酒泉,就是萬裡荒漠,黃沙白草渺無邊,詩句流露出身處荒原念歸而不得的無奈。

昨夜宿祁連,今朝過酒泉。

黃沙西際海,白草北連天。

愁裡難消日,歸期尚隔年。

陽關萬裡夢,知處杜陵田。

皮日休寫過一首 ,酒中十詠·酒泉

羲皇有玄酒,滋味何太薄。

玉液是澆漓,金沙乃糟粕。

春從野鳥沽,晝仍閒猿酌。

我願葬茲泉,醉魂似鳧躍。

——看來皮日休是酒鬼,死也死在酒水裡:「我願葬茲泉,醉魂似鳧躍」 。陸龜蒙也寫過酒泉,在此不贅述。兩人都是愛酒之人無疑。

過了酒泉,我們向西到瓜州。

邊塞的瓜州 是現在的安西縣。

古瓜州,在揚州也有一個,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王安石《泊船瓜州》寫的是江南的瓜州。「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那是江南的明媚。

我們今天要走過的瓜州,是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絲綢之路上,因盛產蜜瓜而得名。清代因康熙在此大敗葛爾丹,取「安定西域」之意,改稱「安西」。

2006年經民政部批准,又重新更名為瓜州。我覺得還是瓜州有古意,喜歡。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中的兩句:孤城遙望玉門關,孤城,就是指瓜州。

一首詩突出了玉門關與樓蘭古城,卻很少有人問津「孤城」,那個孤城,就是指瓜州的鎖陽城。

傳說薛仁貴與鎖陽城有關,也與邊塞戰爭有關。

薛仁貴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話說薛仁貴奉命西徵,一路勢如破竹,可是打到苦峪城(鎖陽城原來的名字)後一不小心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圍困城中。

唐軍突圍不成,城中糧草快要斷絕,老將程咬金殺開一條血路去長安搬救兵,薛仁貴帶領將士節衣縮食,一面掘井取水,一面挖草根剝樹皮充飢,以待援兵到來,他們挖到了一種通體泛紅長相極像紅蘿蔔、又像棒槌似的東西,就拿這種植物充飢解渴,結果萎靡不振得唐軍變得精神煥發。後來,為紀念鎖陽解救唐軍性命一事,後人就把苦峪城改為鎖陽城。

安西素有「世界風庫」之稱,當地人說這裡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安西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刮七級以上的大風,最大風力可達十二級,刮九級以上的大風時,飛沙走石,拔樹毀屋。

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就描寫過那裡的大風: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這首詩奇而壯,風沙的猛烈、人物的豪邁,都給人以雄渾壯美之感。「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濛蒙,一派混沌,氣象極大。

風夜吼,煙塵飛,都是聲音,從景到聲的轉換,十分形象。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這幾句寫戰鬥,以馬身上的汗水凝結作為描繪的對象,筆觸十分簡練,繪聲繪色。

這樣的將士和鬥志,一定會有勝利消息,所以後面幾句順勢而來。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湧,由於詩人有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因而此詩能「奇而入理」,「奇而實確」,真實動人。這首詩的韻也是奇,換韻頻數,十分奇特。

岑參曾擔任過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對當時徵戰的艱苦、勝利的歡樂,都有比較深的體會,他的邊塞詩成就極高。

他的《磧中作》也是寫出徵將士場景的。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

——邊塞詩的闊大豪邁悲壯,在這四句詩裡盡顯。

高、岑並列邊塞詩高端,這就再來兩首高適寫的跟瓜州有關的詩。都是送別詩,惆悵而不感傷,惜別中有鼓勵,可以看作高適身上始終顯示出的進取精神。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英惆悵,看取寶刀雄。

《送裴別將之安西》

絕域眇難躋,悠然信馬蹄。

風塵經跋涉,搖落怨暌攜。

地出流沙外,天長甲子酉。

少年無不可,行矣莫悽悽。

Tips:

西漢酒泉勝跡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城東1.9公裡處,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有天然湖泊5萬平方米。景區內主要歷史名勝有:漢古酒泉、左公柳、泉湖及大量園林古建築群。

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位於古絲綢之路中段北側、甘肅省金塔縣城西北8公裡處,景區內分布著西北地區最大的「化石級植物」萬畝人工胡楊林,極具觀賞價值。

瓜州還有一些可看之處,比如榆林窟

榆林窟位於安西縣城南68公裡處的榆林河峽谷,因河得名,俗稱萬佛峽。洞窟開鑿於榆林河兩岸的礫巖上、東有30窟,西有11窟,東西巖相距100多米,現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1個,周圍零散分布的洞窟數以百計。從洞窟的形制和壁畫的風格及有關題記判斷,當開創於隋、唐以前,唐、五代、宋、西夏、元、清該均有開鑿和繪塑,保存有壁畫千餘平方米,彩塑百餘身。洞窟與莫高窟十分相似,與「世界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一起,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姊妹窟。

瓜州古蹟甚多,現被文物部門確認標記的有46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

到了這裡,明嘉峪關總是要去看看的。萬裡長城沿邊塞逶迤而來,至此一個標誌性的城關。

整理/夏立成 上海藍盟創始人,IT外包服務專家,復旦校友創新創業俱樂部副會長,專注創業、運動和公益。

相關焦點

  • 追尋邊塞詩人的足跡,且逐長雲,萬裡行:第三篇朔代二州之雁門關
    這首詩是對邊塞戰場的描繪,讀來沒有那麼壯闊。一將功成萬骨枯,顛沛戰事不停歇的憂患躍然紙上。雁門關,實在是太熟悉的地方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在太多的詩詞裡讀過它的名字。提到雁門關,必要先吟誦一首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吧。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王維雖然不是邊塞詩人,但他的這首《隴西行》,卻勝過許多邊塞詩
    那麼王維的題材也是要極為豐富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也都被他描寫得出神入化,譬如這首《隴西行》,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也是一首經典的邊塞詩,然而我們給王維的定義是山水田園詩人,可是他寫起邊塞詩人,同樣不輸那些邊塞詩裡的名家,也是寫得極為深刻,也很是傳神。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中國詩歌萬裡行組委會秘書長祁人表示,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生前曾三次到中國訪問,與徐志摩交情頗深,建立了中印兩國詩人的信任和友誼;今天中國詩歌萬裡行來到加爾各答與各位印度詩人的見面交流,正是泰戈爾和徐志摩時代中印兩國詩人友誼的延續。「世界各國詩人在心中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國——那就是詩歌。
  • 王維明明是山水田園詩人,為何會寫出這麼多優秀的邊塞詩?
    筆者要告訴你,王維所寫的邊塞詩,也是很優秀的,絲毫不弱於我們熟知的唐代其他邊塞詩人所寫的邊塞詩歌。 邊塞的生活是十分難得的,唐朝幾乎每位詩人都寫過邊塞詩,但是卻不是每位詩人都曾去過邊疆,體會過那種艱苦的塞外軍旅生活,多數的詩人寫邊塞詩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借著邊塞詩來寫各自的俠骨豪情。 真正在邊塞住了多年的詩人是高適和岑參,我們一讀他們的邊塞詩,就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邊塞詩。
  • 邊塞詩人岑參:一身正骨為國家,詩情畫意念大漠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詩人岑參描寫的邊塞風光,後人根據他的詩,雖未去過遙遠的邊塞,卻見識到了大漠風光,甚至想要親自前往邊塞一睹白雪紛飛的景象。那時的大漠環境嚴峻,但是在岑參的筆下,卻別有一番風味。
  • 詩人李益的《從軍北徵》,中晚唐難得的邊塞詩,雄壯不輸盛唐
    岑參的「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但這些詩人,主要是初唐、盛唐時候的邊塞詩人。他們的詩作反映了大唐在強盛時期的昂揚氣度,人與時代同節拍,唱響時代最強旋律,催人奮進,激人前行。李益,就是這樣一位邊塞詩人,中晚唐詩壇的耀眼明星。他也是唐代一位最長壽的詩人之一。他最著句的詩作是《從軍北徵》: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 浪子回頭的邊塞詩人李頎,盛唐詩人圈裡有他一席之地
    事實上,他跟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是好友,邊塞詩是他最主要的創作方向。李頎考中進士後任新鄉縣尉,也許感覺仕途無望,便很快辭官。此後雲遊山水,結交名士,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在《全唐詩》中有李頎詩三卷,上文中《古從軍行》是其代表作之一。
  • 走進《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聰明的,你學過了多少篇邊塞詩?你知道多少位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起來吧。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江陵(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派的代表詩人。其詩題材廣泛,除一般感慨身世、答贈朋友的詩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脁、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著有《岑嘉州詩集》。
  • 邊塞詩人高適最著名的十首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後人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一、萬裡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出自唐·高適《塞下曲》。萬裡徵伐不畏死,才能有朝一日取得成功。此言勇者無敵、勇者才能成功的道理。二、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
  • 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將播:詩人的朝聖之旅
    《跟著唐詩去旅行》海報全片共5集,分為《江湖》《仙山》《故人》《長安》《邊塞》,分別選取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五位詩人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五段旅程,邀請詩人西川,學者酈波、楊雨,作家六神磊磊和書法家魯大東,重返唐詩發生的地方,看見變換的山川風景。主題既是詩人經歷的濃縮,也是創作風格的重要靈感來源。
  • 踏單車追尋小平足跡
    踏單車追尋小平足跡 www.zjol.com.cn 2004年02月20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日報寧海2月19日電:今天上午8時許,寧海農民陳明忠帶上小平同志的畫像、生活行囊和《鄧小平文選》等各種宣傳資料,踏著單車從寧海城關的徐霞客大道出發,踏上了他「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萬裡行
  • 省名由來·甘州肅州隴右地,西域門戶金城關
    名始於11世紀,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監軍司,甘肅為其一,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從邊塞新疆烏魯木齊坐火車出發,到兩湖兩廣等地,一大半的時間奔行在甘肅。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邊塞四詩人都有誰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常識積累之邊塞四詩人都有誰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國考常識積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
  • 跟著詩人足跡遊四川
    Call今天我們就來追尋詩人的足跡感受四川的魅力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 邊塞詩人岑參這十首詩,彰顯雄偉壯美,清新俊秀,你讀過哪一首?
    提到邊塞詩人,肯定要說到唐代詩人岑參。岑參是唐朝非常有名的邊塞詩人,他與高適並稱為「高岑」,岑參擅長七言歌行,詩詞以描寫邊塞風光及異域文化而著稱。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邊塞詩人岑參的十首好詩吧!
  • 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
    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秋訪新疆鄯善縣迪坎村,追尋野駱駝遠古的足跡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王慶龍,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名譽會長胡楊,副會長、新疆元正盛業律師事務所主任、新疆野駱駝保護協會獨家公益法律顧問單位關勇律師,副會長、資深媒體人易會林,協會副秘書長王雪,原吐魯番市郵政函件局副局長郭玉春,吐魯番詩人馬樂民先生參加活動。
  • 追尋劉帥足跡,感悟紅色開州
    我們銘記伯承元帥不僅僅是因為他的魅力更是因為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開州,軍號嘹亮,「追尋劉帥足跡,感悟紅色開州」徒步穿越趙家華山拉開帷幕。按照打造健康旅遊生態示範旅遊區的思路,在開州區文旅委(體育局)指導下,特舉辦以「追尋劉帥足跡,重溫紅色開州」為主題的「僑城原著杯」穿越華山徒步比賽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這位聲名遠播的大唐邊塞詩人,就這樣無釐頭地冤死,卒年60歲。王昌齡不僅邊塞詩、送別詩寫得極好,閨怨詩生活詩也小有名氣,尤以善作"七絕"著稱,為人又豁達豪爽,喜交朋友,與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等等都有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