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傳 青春喜迎十九大
——記護理系2017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為緬懷革命先輩,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精神,在體驗式學習中引領青年學生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我系黨總支書記張紹軍、學生科科長張金霞、外科護理教研室教師劉丹丹、基礎護理教研室教師王旭春及專職輔導員李璟帶領20名學生開展了為期兩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義診器材、宣傳資料、捐贈物資,還有一顆裝滿愛與能量的心,背包沉重,腳步卻輕盈,責任重大,信念卻堅定。2017年8月21日,我們在晨光微曦中來到了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第一站——新舟鎮沙灘村。
貴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義,遵義文化在沙灘。晚清以後的一百多年間,這裡走出了幾十位文人學者、兩位外交官和大批有作為的官吏。學者們的研究領域極其廣泛,從經學、文字學、版本目錄學到地理學、天文學、農學、醫學,都有頗高造詣。人們把這個學者群的成就,稱為沙灘文化。湛藍的天空下靜靜臥著澄碧的樂安江,滋養著散居在蒼松翠柏、茂林修竹間的幾十戶人家。這裡民俗淳厚,世代注重耕田讀書。自清代乾嘉盛世起,沙灘文化繁榮發展長達百餘年,影響及於全國,深受國內外學者景仰。而沙灘文化便以鄭珍、莫友芝,黎庶昌為傑出代表。黎庶昌在詩詞、樸學、散文、史地學等方面均頗有成就。26歲時向皇帝上「萬言書」,指陳時弊,力主改革。在曾國藩幕府供職多年。曾任外交官,駐西歐4國達6年之久,又兩度出任駐日本國公使。著述頗豐,代表作有《拙尊園叢稿》、《西洋雜誌》等。
陳舊的書卷訴說著歲月的痕跡,更散發著文化與科學的光輝,置身於沙灘文化的寶庫當中,享受著先賢碩果的薰陶,同學們更加領會到了獻身教育、熱愛祖國、關懷鄉邦的人文精神。執著的腳步,堅毅的信念,在選擇護理專業的那一刻,便是選擇了瑣碎和奉獻, 選擇了用一身熱情去溫暖每一位病人,也選擇了一份平凡又默默偉大的事業。
為村民測量心跳血壓,提出專業合理的建議,將大健康真正帶進千家萬戶,寧靜的小村莊和二十顆真誠的公益心碰撞,這個夏天註定不平凡。
夏秋季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暖心的流行性疾病預防宣傳讓村民更有針對性的保護自己不受病毒的侵害,細心的急救小知識講解為生命築起堅強的後盾。
發放大健康調查問卷,了解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需求,也明確了我們努力的方向,更感使命的光榮和肩上責任的重大。幫助空巢老人義務勞動,陪他們聊天談心,排解沒有兒女在身邊的乏味與孤獨,讀懂他們落寞的隱隱淚光,也分享偶爾不經意間的欣慰微笑,漸漸明白,我們的養老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黨的領導和政策的指引下,沙灘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有部分家庭籠罩在貧困的陰影之下,破敗的木屋看上去並不牢固,空落落的屋子像一個黑洞,吸走了我們一整天的雀躍,當同學向孩子們送上小書包時,他們羞澀的笑容讓陰霾的心有了點滴幸福,但更多的卻是嘆息,幸福的是我們為他們做了點什麼,嘆息的是也許有的孩子最終也沒有機會背著我們的愛心小書包坐在教室裡接受教育。只希望自己變得強大,再強大,為他們做的能多一些,再多一些……感悟紅色聖地,傳承革命精神。8月22日,我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婁山關革命景區,緬懷先烈,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藍色的天空,藍色的紅軍服,紅色的旗幟在山間隨風飄揚。走過革命先輩走過的路,懸崖絕壁間,仿佛有他們靈活穿梭的身影,每一片沙沙作響的樹葉,每一顆靜靜躺著的石頭,都在動情訴說著一個英雄無畏的故事。西風臺上獵獵的風聲仿佛在咆哮著兩次戰役的激烈與殘酷,情到深處,情難自禁……再多的詞彙也無法抒發此時此刻心中的激動與感恩。「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同學們突發奇想,在婁山關的至高點進行了一場快閃行動,用一支手語舞《國家》表達了對腳下土地的熱愛,也感動了每一個駐足觀看的遊客。「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清脆的朗誦為冷清的山頂平添一分豪情,衝淡了酷暑的潮熱,此刻,終於領會到毛主席在得知婁山關戰役捷報後的豪氣與舒暢,也只有那樣的才情和這樣的場景,才能蘊育出一首酣暢淋漓的《憶秦娥·婁山關》吧。
在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通過一件件珍貴的歷史實物,一幅幅生動的歷史圖片,讓同學們領略到婁山關的巍峨壯麗,在解說員聲情並茂的講解中,我們也被偉大的長徵精神所感動。
陳列館採用的三維立體成像技術、虛擬成像技術、仿真模型技術再現歷史場景,將紅色歷史與藝術性結合,增加了趣味性和歷史真實感,一幅恢弘的長徵畫卷緩緩向我們展開。序廳、一戰婁山關、鏖戰婁山關、主戰部隊簡史,多少個日夜的周密部署,多少次英勇的進攻追擊,多少條生命的無畏犧牲,化成了四個展廳裡血與淚的文字和安靜又珍貴的遺產,歷史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淡,反而歷久彌新。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匯川區板橋鎮衛生院進行調研,了解其基本情況、設備設施配備、人力狀況及衛生業務情況和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調研結束後,老師和同學們與衛生院院長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交談中,我們也獲得了很多促進我系人才培養工作的寶貴意見。此次衛生院的調研,讓同學們感受到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以及基層衛生院對人才的急切需求,同學們紛紛表示,畢業後願意回到基層,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2017年護理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暫告一段落,但前進的腳步卻從未停下,筆落於此,故事未完待續—